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后期生产区块综合含水逐年升高、采收率提高难度大的问题,引进了先进的微生物采油技术,通过菌种优选、菌液性能评价以及合理注入参数界限选择,成功地开展了矿场研究和试验,试验结果证实,微生物驱油具有较好的降水增油作用,是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综合了空气驱和泡沫驱的优点,可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在中高温油藏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中的应用较少。根据陕北油区特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以甘谷驿油田唐114井区为例,通过理论研究、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了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浅层特低渗透低温油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室内实验低渗透层中的原油被明显启动,驱油效率由水驱阶段的8.33%升高到50.55%;矿场试验井组含水率由98%下降至73%,产液量由3m3/d降至0.8m3/d,平均单井产油量由0.05m3/d增至0.2m3/d。空气泡沫调驱技术在甘谷驿油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增油控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搞好油藏的注采系统调整,是高效开发低特低渗透油田的重要措施。朝阳沟油田是大庆长垣外围油田中开发规模最大的低特低渗透油田,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的预测,结合现场试验资料和生产成果,对朝阳沟油田不同类型储集层注水方式的调整方法、效果、时机和水驱控制程度界限值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较发育的储集层适于进行线性注水调整,储集层裂缝不发育及砂体零散分布、断层较多的区块适于进行不规则点状注水调整。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能够有效提高低特低渗透储集层的水驱控制程度,通过调整压力场变化,改变注水驱油的液流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它低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有参考价值。图6参2(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油田低渗、特低渗透储量占总储量的19.6%.常规注水开发水井注入差、油井不受效、产量递减快.为加快低渗储层动用步伐,海拉尔油田开展了贝尔油田希11-72区块注空气和苏德尔特油田贝14区块注CO2驱先导性试验.应用油藏工程理论,深入总结注气机理,跟踪评价“两气驱”矿场实施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贝14区块注CO2明显优于希11-72区块注空气驱试验效果;注空气驱油技术不够成熟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海拉尔油田应用潜力小;注CO2驱技术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长10油藏是近年发现的新层系油藏,其天然能量不足,自然能量开发递减大,室内水驱油实验评价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效果不理想,现场注水开发试验过程中暴露出注水井注入压力高,部分注水井注不进的问题。根据长10油藏特征,通过室内试验、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优化出安塞油田长10特低渗透油藏注干气合理的注气方式、气水交替驱段塞尺寸、注入时机等技术政策,指导了长10油藏注气开发试验,积极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藏补充能量开发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6.
特低渗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华北油田特低渗透岩样为例,利用低磁场核磁共振仪,并依据低渗透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特低渗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新方法。并对不同渗透率条件下T2几何均值与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与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方法相比,特低渗透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新测试方法能比较准确地测试了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渗透率与T2几何均值、渗吸效率、驱替效率和总的驱油效率的相关关系较差,T2几何均值与可动流体百分数、渗吸效率、驱替效率和总的驱油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以长庆W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特低渗透油藏为对象,开展与油藏特征相适应的提高采收率驱油体系研究。通过对不同界面活性、乳化性能、黏度等性能的驱油体系驱油效率评价,明确了适合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表面活性剂性能指标,首要指标是乳化性能,其次是界面活性,只有两者兼顾,才能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高界面活性强乳化低黏型CQ-Ⅰ驱油体系,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28.9%以上。根据室内研究成果,在长庆W油田A区开展了4井组现场试验,截至2017年12月,试验井组累计增油量5 889.9 t,阶段投入产出比1∶2.25,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产能低、注水开发困难、采收率低是深层低渗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探索特低渗透油藏有效的开发方式和提高采收率途径,针对濮城油田沙三中油层深层低渗的特点,进行了系列驱替实验。研究了水驱油、气驱油特征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驱替特征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驱替速度和净覆压使驱油效率和采收率降低;特低渗油藏气驱采收率明显高于水驱采收率,采取注气开发可以提高其开发效果和采收率。这一研究成果对濮城油田经济、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低渗透油藏地层能量低、边底水不活跃、采出程度低,常规水驱开发难度大,如何提高特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而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注入难"的问题,因此注气驱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有显著的优势。与烃类气体相比,CO2有成本低、气源广阔等优势,因此CO2是注气驱优选溶剂之一。介绍了CO2在油藏中增产的驱油机理、条件,完善了预测模型,并分析了CO2驱的现场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虽然在试验区低渗透油藏中CO2驱难以达到混相驱条件,但非混相CO2驱油能使CO2溶入原油后使原油体积膨胀、黏度减低以及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而达到驱油增产的目的。同时CO2吞吐也在改善中、低渗油藏开发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长庆油田大部分已开发的三叠系延长组油藏属于特低渗透、超低渗透油藏,平均水驱标定采收率21.0%,远低于国内中高渗透水驱油藏标定采收率,如何利用三次采油技术继续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在特低渗透油藏适应性和驱油规律的研究,优选了五里湾长6油藏部分井组进行了先导性矿场应用,矿场应用表明了空气泡沫驱采油技术能够有效起到"封堵调剖",改善井组注入剖面,均衡平面渗流场,有效动用剩余油的作用,预计可提高试验井组最终采收率4.2%,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驱油技术(MEOR)近年来在世界多个油田取得了成功,大部分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应用都是针对砂岩油藏进行的,该技术在碳酸盐油藏中的研究很有限.两株Bacillus细菌在特定的温度下繁殖后,其代谢物被用于油水界面张力测试、玻璃模型驱油实验和碳酸盐岩心采收率实验.结果表明,细菌代谢物可大幅降低界面张力,并有效提高采收率.根据实验现象,微生物在碳酸盐岩石中的驱油机理是对高渗透率裂缝的选择性封堵.  相似文献   

12.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微生物界面趋向性、嗜烃乳化、界面润湿改性等主导驱油机理认识更加深入,并实现了量化表征,为菌种(群)改造和调控指明了方向;建立系统的油藏菌群结构分子生物学分析、采油功能菌激活调控、三维物理模拟驱油等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引起了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在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先 导性矿场试验已初见成效,较为典型的数美国和俄罗斯,我国的吉林、胜利等油田也进行了矿场试验,增油效果鼓舞人 心。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微生物学研究工具已经进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示踪 剂及可视化技术等已经成为微生物采油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相关的石油烃降解理论、数学模型等也取得了系列成 果。微生物采油的应用也从开始的单井处理逐渐向整个区块或油田发展,并见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吉林油田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吉林油田现场试验研究的历程.建立了采用DNA鉴定用于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生物的新技术.筛选出了用于现场试验的有用的微生物.通过就地注入糖蜜微生物单井吞吐与驱替试验,考察了油藏中被激活细菌的行为,原油收率,含水率及原油的粘度.代谢生物多糖的CJF-002用于现场试验中的微生物中最好的菌种.因为它可以使用糖蜜作为营养源,产生少量的CO2及大量的水不溶性的生物聚合物.它在油藏的代谢行为表明CJF-002具有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5.
Many successful field case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method have been reported for sandstone reservoi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MEOR method in UAE carbonate reservoirs. Two Bacillus strains were incubated at temperatures from 35 to 55°C, and their effects on crude oil properties and recovery were examined. It was discovered the strain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interfacial tension. Bacteria solutions were subsequently injected into a glass Hele-Shaw model to simulate microbial flooding in a fracture. It was observed that both strains grown under 45°C achieved maximum enhanced recovery of over 13%. Core flood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of 70°C with limestone core. The two strains achieved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more than 4.5%. The observation on core flooding test indicated selective plugging as the dominant recovery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6.
For the last 20 years Shengli oilfield has done research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The authors summarize and analyze MEOR progress in mechanism research and field application in Shengli oilfield. The results indicate MEOR could improve oil recovery after water flooding and polymer flooding with multiple mechanisms. Cumulative oil increment of MEOR application on seven blocks was 212,366 t.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EOR should concentrate on air assisted microbial flooding and indigenous microbial flood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促使微生物采油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是基于16S rRNA的微生物生态分析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油藏极端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演变规律的快速准确解析;二是以聚合物驱为主导的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已经越过其高峰期,适合化学驱的油藏资源越来越少,对接替技术的迫切需求让微生...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综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微生物采油工程的油藏筛选标准和筛选程序、菌种的选择、营养液的配制以及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应用。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采油矿场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微生物采油(MEOR)矿场试验研究进展情况作了综述。分初期到中期(上世纪70世代以前)和中期到现在(70年代以后),简述了全世界进行的MEOR矿场试验,列表介绍了1979年以后发表的21例MEOR的注入微生物,实验方式(单井吞吐或驱替)及结果,讨论并列表给出了MEOR的矿物应用条件,并与其他EOR方法作了比较,论述并讨论了MEOR矿场试验的一般程序,包括油田调查,注入微生物选择,对油 层的适应性,与油层本源微生物的竞争特性,提高采收率及添加的营养源,对MEOR矿场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主要产油国之一,中国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给予极大的关注。微生物驱油是作为焦点之一的一项先进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微生物驱油发展历史并详细介绍其试验及推广情况以及相关特色。本文提出了微生物驱油机理,微生物可以产生气体、酸、表面活性剂以及聚合物,这些物质能够改善碳氢化合物结构,降低其粘度,并能在压力升高的情况下有效驱油。早期现场试验是利用微生物开采残余油气。微生物及其反应物存在对中国许多油田油气增产具有极大的作用。至于新陈代谢研究一些油田的现场应用表明,准确分析和评价新陈代谢并进一步优选微生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微生物驱油方案应用于超稠油田也取得相对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