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省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导致该省洪涝灾害频发、洪灾损失严重,亟需系统谋划全省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洪水调度和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在深入分析贵州省洪涝灾害特征、防洪减灾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对标新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研究提出了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推进全局系统治理的思路,给出了“畅泄、增蓄、扩排、联调、控险”多元化防洪举措,明确了流域防洪布局、防洪保护对象和防洪治涝标准,并指出了贵州省未来洪涝灾害防御工作重点。建议从消除防洪工程安全隐患、推进江河防洪治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达标提标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加强涝区排涝达标建设、强化洪水调度与风险管理等方面构建贵州省防洪减灾体系。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思路、系统推进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太湖流域是典型低洼感潮平原河网地区,一直受洪涝灾害威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建设,太湖流域初步建立了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成功应对了多场次洪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太湖流域防洪治理历程和方略,可分为“分散治水、一轮治太、二轮治太”3个阶段,总结了3个阶段的人水关系,以及历经实践形成的“蓄泄兼筹、洪涝兼治,高低分开、分层设防,引排结合、综合治理”防洪治理方略。同时,采用水文统计及数学模型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当前流域高度城镇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的防洪新形势,剖析了流域防洪面临的人水地矛盾突出、防洪焦点由太湖转化为河网、区域短历时降雨影响加剧和周边潮位呈波动上升趋势等新问题,探讨了新时期太湖流域韧性防洪减灾体系的设想,包括深化人水和谐理念、强化“四个转变”治理思路、采用“蓄泄兼筹、洪涝并治,分区扩排、两网统筹,多措协同、智慧管控”治理策略等。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太湖流域防洪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深圳市重要防洪河道的龙岗河,流经深莞惠城市圈的深圳市及惠州市,龙岗河流域防洪达标整治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突出以防为主、防控结合,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安全可靠的水灾害防治体系,完善江海防洪防潮体系,强化城镇防涝体系建设,提升灾害应对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美丽龙岗幸福河湖”顺利实施的需要。通过全面梳理龙岗河流域防洪存在问题,统筹考虑深圳与下游惠州市的防洪提标诉求,遵循“上蓄、下排”的原则进行防洪措施布局,建成由水库、河道组成的全方位立体防洪工程体系,使龙岗河流域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标准。  相似文献   

4.
兰伟龙 《中国水利》2006,(11):45-47
福建省坚持“三依靠三统一”的工作新机制,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设备和手段,有效抵御了闽江流域“05·6”特大洪水的袭击。2006年新的防汛抗洪严峻考验即将来临,福建省明确防汛工作思路,以建立科学防洪机制实现防洪减灾任务目标。  相似文献   

5.
克里.  F 《水利水电快报》2000,21(1):26-27
叙述了荷兰政府“还河流以空间”的防洪政策,目的是通过自然建筑物来进行防洪。  相似文献   

6.
国家防总、国家计委、建设部、水利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快城市防洪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以江河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提出城市近期及中长期的防洪目标,尽快编制、完善城市防洪规划,加快防洪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上海片防洪工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防洪保护区的规模,对照《防洪标准》及《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上海片防洪标准。分析了设计暴雨、设计洪水,在对数学模型推求与实测水位频率分析成果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潮、洪对设计水位的影响。通过对“加高加固堤防方案”与“加高加固堤防+局部疏河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提出了防洪工程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兴县“96723”暴雨洪水、太原西山“96804”暴雨洪水及昔阳“96804”暴雨洪水等的调查,认为现状防洪与工程管理中存在着河道防洪、城镇及厂矿防洪、小型水库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提高全民防洪减灾 全省范围内对防洪工程实行防洪减灾规划,并由各级政府协调实施防洪规划,加强情报预报,完善通讯设施加强水土保持与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等六项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自1998年颁布实施以来,对规范和促进防洪事业的发展,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从事防洪工作的过程中,防洪区的划分及不同分区的有关补偿政策问题却常有争论出现。如:标准较低的防洪保护区、有防洪要求的洪泛区以及防洪水库的调洪区,在流域防洪过程中常常发挥着重要的蓄滞洪作用,是否应将其纳入蓄滞洪区的范畴?蓄滞洪区均具有一定的防洪标准,甚至高于部分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对其实施部分“优待”政策是否合理?规划防洪水库的坝区与库区,是否应作为规划保留区予以公布?等等。本就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并就部分争议的解决方法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0.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几个修订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革 《人民珠江》2003,(1):17-19
“98”大水后,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及水利部的统一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珠江流域内各省、自治区开展了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修订工作,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原有规划成果相比,新的规划在设计洪水、防洪标准及防洪体系等方面均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对防洪保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分析我省的防洪特点,研究保安对策,对提高我省的综合防洪能力和整体防洪水平,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河北的防洪特点 我省的防洪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大”、“四特”、“四保”、“四难”。 1.“四大”,就是有4项雨洪数据处于全国前列 暴雨强度大。50分钟降雨172毫米(1942年7月20日滦河罗家屯站),7日降雨2050毫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长江防洪减灾“蓄泄兼筹,以泄为主”为方针,必须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在采取加高加固堤防,整治河道,扩大行泄能力,兴建水库削峰蓄洪等防洪工程措施的同时,必须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卫河流域在《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防洪除涝体系中承担着拦蓄、分滞洪水的重要任务,对减轻下游防洪压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卫河流域“21·7”洪水过程中暴露出的防洪问题进行分析,为卫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允许风险分析方法在防洪安全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子武  姜树海 《水利学报》2005,36(5):0618-0623
允许风险分析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防洪理念。按照防洪工程漫顶失事的逻辑过程提出了防洪风险率的定量计算方法,引入了人员伤亡预测的经验公式,讨论了制定允许风险标准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允许风险分析方法,定量计算骆马湖的防洪风险,对骆马湖防洪安全决策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提高防洪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面对21世纪我国高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中日趋严重的水问题与城市化地区日益提高的防洪安全保障需求,我国的防洪体系建设必须做出重大的战略性调整。防洪战略调整中本质性的转折是从“确保安全”的防洪体系建设转变为“风险管理”的防洪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洞庭湖区的防洪概况以及防洪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洞庭湖防洪对策及整治措施,指明洞庭湖防洪问题的关键措施是“拦、挡、蓄、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极差分析在水库防洪调度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以水库防洪库容的“极值差”代表一个将能在给定时段内提供可靠蓄洪量的新概念,在拟定的防洪调度方式下,通过随机模拟生成的入库设计洪水过程的调洪演算,确定了“极值差”的统计参数及其概率分布。利用该方法进行防洪调度风险评估,综合体现了工程运用时主观和客观的不确定性。与过去的风险分析方法相比较,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在当前水情和工情条件下超过现行设计防洪库容的风险率。文中的实例计算与分析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岳阳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也是“湘北门户”.文章就岳阳市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和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城市的防洪状况和防洪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城市防洪排涝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敏 《人民长江》2017,48(4):40-42
2016年长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总的关怀和领导下,经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了抗洪全面胜利,实现了“两个确保”的抗洪目标。在总结2016年长江防洪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防洪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扎实推进长江防洪减灾工作的建议,强调长江防洪减灾工作要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不断完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中的经验和暴露出的有关问题,对黄河防洪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在洪水分析、水文预报、防洪工程建设和依法防洪等方面的若干建议:防洪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立足于最不利的情况;及时准确的水文预报至关重要,要下大力气研究黄河流域的产汇流规律;要着力建设完善的防洪体系;在防洪工作中,要时刻树立“防重于抢”的意识;防洪工作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