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压浆混凝土灌注桩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工程实践的基础上 ,基于工程实例静载试桩的实验资料 ,分析了桩端、桩侧压浆对钻孔灌注的增强加固机理 ,研究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特性 ,特别是分析了后压浆桩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及极限承载力的增加幅度等。对同类工程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港公路大清河桥主桥长342m,主桥中主墩桩径1.5m,桩长70~71m,属于软土地基超长钻孔灌注桩,采川桩端后压浆技术。为了测定桩身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对试桩采用白平衡测试法进行静载试验。试桩共2根,承载力最高达26500kN。采用自平衡单、双荷载箱技术,成功地获得2根试桩压浆前、后的极限承载力,并对桩总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承载性能及桩端后压浆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段红南 《广东建材》2010,26(7):116-118
对于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钻孔灌注桩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桩端桩側的承载力,以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加固机理,并从多方面对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桩承载力试验检测与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李万里  郭倩 《云南建材》2010,(11):80-82
本文提出对于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桩端桩侧的承载力,以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加固机理,从多方面对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桩承载力试验检测与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东海大桥超长钻孔灌注桩自平衡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东海大桥超长钻孔灌注桩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成果。试桩共2根,桩径均为2.5m,桩长达110m,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承载力高达60000kN。采用自平衡单、双荷载箱技术,成功地获得了两根试桩压浆前、后的极限承载力,并对桩端后压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亚军 《山西建筑》2014,(27):88-90
以武汉环球贸易中心项目为工程研究案例,基于静荷载现场试验与数值理论仿真计算,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及桩侧后压浆承载力特性展开了综合研究,分别对未压浆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桩侧压浆桩极限承载力、极端压浆桩极限承载力等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静载荷试验展开对比分析,获得了后压浆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7.
乐慧萍 《江西建材》2012,(1):199-200
桩端后压浆常用于公路桥梁、房屋建筑的桩基础加固处理。实践证明,桩端后压浆可显著提高灌注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大大缩短桩长,节约工程投资。本文结合后压浆灌注桩与常规灌注桩静载对比试验,分析了桩端压浆灌注桩作用机理及后压浆对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容许值增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北京地铁十号线光华路站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了静载试验,试桩数量为4根,其中有3根试桩桩侧、桩底采用了后压浆技术,并对有无后压浆试桩的承载力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对这类深层混凝土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自平衡试桩法静载试验,本次试验的成功为本地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为今后砂卵石层桩的极限承载力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端桩侧后压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佩 《山西建筑》2002,28(1):36-3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端桩侧后压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该技术是采用通过桩身预埋铁管,用高压力强行将水泥浆压入桩底桩侧土层中,在桩身质量达到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提桩端及桩侧土层承载力,从而提高单桩群桩承载力和刚度。并对试桩进行了静载试验,得出了一系列试验数据,从而证明钻孔灌注桩桩端桩侧后压浆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高勇 《山西建筑》2007,33(32):120-121
结合青岛启阳大酒店桩基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桩底后压浆处理工艺的工程实例,通过桩端在不同持力层和桩底采用不同工艺的试桩检测,阐述了钻孔灌注桩采用后压浆工艺可大幅提高桩基承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桩身轴力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西安地区6根超长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采用滑动测微计测试每米范围内桩身轴力的变化。可以发现,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在最大荷载时都未达到破坏状态;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和桩侧阻力的发挥与成孔工艺、桩长、桩周土层性质密切相关。由于黄土地基中的粉质黏土和粉土具有强结构性,测试得到的极限侧阻力远比规范值要大,使得黄土地基中超长钻孔灌注桩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但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并非同时发挥,建议在设计时考虑端阻力的发挥度,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采用不同的分项系数。  相似文献   

12.
桩端岩土差异对超长桩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分析了3种类型桩端岩土有差异的8根超长灌注桩的对比试验资料,包括进入基岩和不入基岩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有沉渣和无沉渣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沉渣厚度不同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桩端有无高压注浆的对比试验桩各1根。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岩土由软层转向硬层时,超长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会由陡直转向平缓,极限状态时的破坏由趋于刺入破坏转向趋于整体剪切破坏,桩型由纯摩擦桩转向端承摩擦桩,说明桩端岩土特性对超长桩的承载性状有大的影响;桩端岩土由软层转向硬层时,桩极限承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极限端阻力的提高,极限端阻力的提高可用含端阻力增强系数的公式来表示:桩端高压注浆超长桩还可看成是超长扩底桩,它的极限端阻力除可用端阻力增强系数表达外,也可暂用一般扩底桩极限端阻力的形式来表达:入硬层超长桩(如长径比为82时)还可是端承摩擦桩,它具有很大的承载潜力,一般认为其端阻力小是因为取的桩顶沉降值过于保守造成的。对入硬层超长桩取较大桩顶沉降值时的桩承载力是可行的,此时只要把相邻桩基础的沉降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之不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即可。  相似文献   

13.
沈晓梅  高飞 《建筑结构》2006,36(4):34-36,67
桩端后注浆是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软土地区某超高层建筑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试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桩端后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深入探讨了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性状,并提出了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来模拟后注浆对桩端承载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值模型,分析在不同桩长、不同注浆量的条件下桩端后注浆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并对沈阳夏宫城市广场试验桩的模拟结果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桩长和单桩注浆量对桩端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坑开挖卸荷会导致开挖段桩侧摩阻力缺失以及坑底桩周土围压减小,削弱桩基承载力。针对桩周土体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单桩承载力特性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通过模拟地面试桩和坑底试桩的竖向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单桩荷载传递过程,测试单桩极限承载力,研究桩周土体开挖卸荷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对比开挖卸荷前单桩的承载特性,开挖卸荷后桩顶及桩底沉降量均有增加,桩身轴力以及桩端阻力有所增大,模型单桩极限承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挖孔扩底桩垂直承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了多种复杂因素,利用有限元法,在弹塑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桩和土的受力和变形的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电算程序,可模拟算出桩的P-S曲线。通过对40余根桩的计算,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研究桩端拱高f与扩大端直径D之比对垂直承载力的影响;②研究不同的桩身直径d,D和桩长H对垂直承载力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滑动测微计测试桩身的轴向应变,并结合静载试验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某电厂3根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结果表明Q-s曲线呈缓变型,在最大试验荷载时都未达到破坏状态;桩身轴力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与成孔时间密切相关,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同步发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工程实例,用经验参数法计算钻孔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将计算的结果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用经验参数法计算的结果比静载试验结果偏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桩端压力注浆明显改善了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和桩周土体的力学性能,提高了桩端承力和侧阻力,大大改善了灌注桩荷载传递性能,使灌注桩的综合承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文章介绍灌注桩桩端注浆的研究成果,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桩端注浆提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机理及灌注桩注浆设计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