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泥基粉体颗粒群分形几何密集效应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用分形理论分析水泥及超细矿物粉体颗粒群的分形特征,建立水泥基粉体颗粒群分形几何密集效应模型.方法通过比较传统粉体最紧密堆积经典理论中的最大密度理想集配曲线,根据分形理论,推导粉体颗粒群密集效应模型,并与传统的Andreasen方程最紧密堆积模型比较.结果研究表明,当分形维数为2.515时,分形模型与传统的Andreasen方程中的U(Dp)=100(Dp/DpL)^1/2相符,当分形维数为2.697时,分形模型又与Andreasen方程中的U(Dp/DpL)=100(DpL)^1/3相吻合.结论水泥基粉体颗粒群分形几何密集效应模型是有效的,分形特征方程与Dinger-Funk方程结构是一致的,分形方程给出了指数的具体意义.传统Andreasen方程可以作为分形模型的特例.分形模型对进一步探索超细粉体对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密实效应的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的堆积密实度将直接影响新拌净浆、砂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硬化体的强度、耐久性。阐明了固体颗粒紧密堆积理论,比较了水泥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堆积密实度评价方法的特点,从颗粒形状、颗粒粒径以及粒度分布3个方面,阐述了影响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堆积密实度的关键因素,指出了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密实填充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粉体最紧密堆积粒径分布方程优化出矿渣和硅灰以4∶1混合为密实粉体组合(USG),并进行USG的减水率、胶砂强度、激发剂影响效应及掺USG的水泥浆体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USG与水泥和聚羧酸减水剂相容性优异;具有密实填充、增强效应;激发剂能显著提高USG水泥胶砂强度,其适宜掺量为2%~3%.  相似文献   

4.
激光仪下矿渣粉颗粒群分形特征的快速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快速测试立式磨超细加工的矿渣粉体的颗粒级配,应用分形理论分析评价了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特征,测试、计算了不同细度颗粒群的相应的分形维数,研究表明,超细矿渣粉颗粒群具有很好的自相似特征,在激光粒度分布仪下,根据分形理论可以迅速测试、计算出其粉体的分形维数,评价颗粒群的分形特征,为探索超细粉体细度特征与活性的内在规律和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依据,颗粒群分形特征可以用于精细地评价超细粉体的细度和描述粉体颗粒群的复杂程度,活性测试表明,用分形维数评价的矿渣细度与其7d、28d活性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超细粉煤灰与硅灰的复合技术配制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试件.通过与双掺硅灰和减水剂、双掺粉煤灰和减水剂以及复合掺粉煤灰、硅灰和减水剂的情况对比,系统研究了硅灰粉煤灰作为外掺挤对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的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硅灰与超细粉煤灰的复合,在水泥浆体形成过程中,这2种材料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效应,使得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的强度性能显著提高.文章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剖析了超细粉煤灰与硅灰复合效应的机理,论证了用超细粉煤灰和硅灰以及减水剂复合配制多孔水泥混凝土水泥浆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颗粒密实紧密堆积原理通过修正的Andereson和Anderson模型方程,采用粉煤灰沉珠作为胶凝材料部分取代硅酸盐水泥配制出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沉珠掺量为20%、25%和30%情况下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度和力学性能,同时通过湿密度试验验证不同沉珠掺量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干密实度,并通过XRD、DTG和SEM对沉珠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沉珠和普通粉煤灰相比具有更加优异的滚珠效应以及减水效应,当沉珠掺量为20%时,混凝土扩展度提高了8.5%,28d抗压强度可达到169.3 MPa;粉煤灰沉珠作为优质矿物掺合料,采用紧密堆积理论可以配制成工作性能优异的沉珠超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材料的拓扑学特征及分形特征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比较了拓扑空间、分形空间以及拓扑维数、分形维数的基础上,用拓扑学和分形理论评价了混凝土材料的超细掺合料颗粒特征、粗集料表面特征、混凝土断裂表面和水泥石断裂表面特征以及混凝土孔隙显微结构等特征;研究表明对于超细硅灰、轻集料、卵石以及水泥石断裂表面可以用拓扑学的理论进行抽象化处理,对于超细粉煤灰、碎石、混凝土断裂表面以及孔隙显微结构等几何特征,采用分形理论是十分有效的,其分形维数大于它的拓扑维数,小于它的空间维数,符合相应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8.
评述颗粒堆积模型的基本理论、发展及其最新应用.对比分析多种颗粒堆积模型间的差异,指出颗粒堆积模型的主要优点、局限性及其在复合颗粒体系材料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分析表明,利用颗粒堆积模型优化计算混凝土的堆积密实度,可以降低复合颗粒体系间的空隙体积,使颗粒系统达到最紧密堆积状态,减少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用量,实现低胶凝材料用量绿色混凝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耐碱玻璃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耐碱玻璃纤维防腐蚀问题,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新方法:在保证粗、细集料处于最紧密堆积的状态下,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作为细集料早期填充混凝土的空隙,后期发挥胶凝材料的作用,其掺量可达30%以上,并且同时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降低.耐碱玻璃纤维应用在这种富含活性混合材料的混凝土中既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又能够保证纤维不被腐蚀.  相似文献   

10.
压汞测孔评价混凝土材料孔隙分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用混沌分形理论结合压汞测孔技术,直接测试评价了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特征,计算出了对应的分形维数,并对普通混凝土与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孔隙的分形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硬化后混凝土材料孔隙的显微结构的几何特征采用形理论分析评价是十分有效的掺超细粉煤灰的混凝土不仅具有粗孔细化的效果,而且,孔隙的分形特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自相交易是指董事代表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公司或者企业进行的交易,是忠实义务的核心问题。因此,董事的自相交易是董事信义义务所要规制的主要方面。比较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交易互相规则;结合自我交易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关于自相交易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8.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学院”与“大学”有相同之处,但是“学院”与“大学”有明显的区别。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规范高等院校的名称,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黄蘑多糖(Polysaccharide of Huangmo,简称HM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黄蘑多糖除蛋白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定热水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多糖产率达21.32%;使用三氯乙酸法去除多糖的蛋白,当m(黄蘑粗多糖)∶m(三氯乙酸)=1∶6时,多糖质量分数达到83.7%。  相似文献   

20.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