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取证平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计算机取证工具多完成计算机取证的某一方面工作。计算机取证平台由证据收集平台、证据分析平台和证据表示平台构成,涵盖了计算机取证的整个工作流程。硬盘映像拷贝工具和现场取证系统构成了证据收集平台,证据分析平台由单机和网络版证据分析软件构成,而证据表示平台则使用XML来表达证据。计算机取证平台使计算机取证工作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为计算机取证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取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收集数字证据,重构犯罪现场,为诉讼案件提供有效的证据.从这个问题出发,提出一个动态计算机取证系统的模型并对相关模块进行设计.系统的实现能够自动、动态地收集最大限度的网络和主机数字证据,具有自适应性、分布性、动态性,是动态计算机取证的一种解决方案,为司法人员从事计算机取证,打击计算机犯罪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辅助平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总量持续上升,计算机取证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取证分为事后取证和实时取证.早期的实时取证所利用的网络安全工具在取证学角度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们所产生的数据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证据.由此,网络取证系统应运而生,它对网络入侵事件、网络犯罪活动进行证据获取、保存、分析和还原,弥补了传统安全工具在实时取证中的不足.文中对网络取证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目前的一些网络取证工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取证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雁  林英 《现代计算机》2009,(12):26-28
计算机取证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计算机取证的过程给出了取证的框架模型,并从计算机证据的收集、分析、提取以及安全性等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讨论。通过该取证框架模型的指导,最终能将证据和证据分析结果提交法庭备案。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取证有效打击计算机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计算机取证研究的是如何为调查计算机犯罪提供彻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符合法律规定。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机取证的产生背景,重点介绍计算机取证的原则和取证的步骤,进一步阐述计算机取证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国内外在计算机取证领域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Multi-Agent的网络入侵动态取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基温  蒋中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1):2051-2053,2056
在分析计算机动态取证基本原理和Multi-Agent特点的基础上,将Multi-Agent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取证中,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网络入侵动态取证系统结构.该系统在多种Agent的协同工作下能实时、准确和全面地收集入侵证据,再现入侵过程,从而克服了静态取证所存在的实时性差和证据收集困难等缺陷.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计算机取证状态之间的差异,本文指出了电子证据在这两种状态的差异,给出了取证中的一般原则,并提出了一种融合两种取证状态的通用取证流程.最后探讨和研究了在两种状态下的取证和反取证技术.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取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19,自引:2,他引:1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玲  钱华林 《软件学报》2003,14(9):1635-1644
计算机取证研究的是如何为调查计算机犯罪提供彻底、有效和安全的技术.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符合法律规定.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以及取证软件的原理和实现,并且给出完整的取证实例.从理论和实现两个方面讨论了现有取证技术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计算机犯罪手段的变化和其他技术的引入,现有的取证工作将向着深入和综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技术和法律相结合的角度对于国内外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电子证据的来源为标准,计算机取证技术可分为:单机取证技术、网络取证技术和相关设备取证技术。而以计算机取证的过程为标准,计算机取证技术可以分为:电子证据的发现技术、固定技术、提取技术、分析技术和表达技术等。本文结合这两种分类,全面地分析了计算机取证这一领域的技术法律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取证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定义、发展背景、证据特点、取证特点、取证原则、步骤,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阐述了取证技术和取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