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羊毛粉/PP共混纺丝和复合纺丝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压空气粉碎羊毛制得的羊毛粉,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纺丝和皮芯型复合纺丝,分别制得羊毛粉/PP共混纤维和复合纤维。对比分析了羊毛粉/PP共混纤维、复合纤维及纯PP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羊毛粉/PP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初始模量高于复合纤维及纯PP纤维,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共混纤维、纯PP纤维、复合纤维;羊毛粉/PP共混纤维的表面染色深度(K/S值)高于复合纤维及PP纤维,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共混纤维、复合纤维、纯PP纤维;羊毛粉/PP共混纤维和复合纤维的回潮率均高于纯PP纤维,其大小顺序依次为复合纤维、共混纤维、纯PP纤维。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酯偶联剂进行表面修饰的氧化钐(Sm_2O_3)、苯乙烯等为原料,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制备了Sm_2O_3杂化材料(Rs-PS)。再与聚丙烯(PP)共混纺丝,制得稀土改性PP共混纤维。结果表明:经表面修饰的Sm_2O_3粒子较均匀地分散在Sm_2O_3-PS杂化材料中,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2%时修饰效果最好。Rs-PS/PP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较纯PP纤维略有降低,但仍能满足纺织后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筛、分散剂、偶联剂与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备分子筛改性PET纤维,讨论了分子筛的处理和加入方法等对改性PET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粒法纺丝比直接法纺丝好;对于分子筛与分散剂的混合,熔融法好于溶液法。当纤维中分子筛质量分数为3%时,改性PET纤维上染率提高2.45倍,加入适量的偶联剂后,其断裂强度较PET纤维提高约4%,上染率达到79.09%,分子筛在PET基体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4.
PP/纳米CeO2复合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用偶联剂修饰后的纳米氧化铈(CeO2)、未修饰纳米CeO2以相同的比例与PP切片共混后熔融纺丝,并测定拉伸纤维的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用偶联剂修饰纳米CeO2的PP纤维的可纺性较好,力学性能比PP纤维下降少;而加入未修饰纳米CeO2后PP复合纤维的可纺性较差,力学性能有所下降。SEM照片表明,用偶联剂修饰后的纳米CeO2在纤维表面分布均匀,颗粒尺寸明显比未修饰纳米CeO2小。用分散染料在高温高压下对PP复合纤维进行染色,加入修饰后纳米CeO2纤维和未修饰纳米CeO2的PP纤维其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的比值(K/S)比PP纤维分别增加了30.3%,45.5%,纤维的染色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为相容剂,将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互穿网络聚合物(简称IPN)与聚丙烯(PP)共混并纺丝,制备新型PP/IPN相变纤维。测试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回潮率。结果表明:共混物为切力变稀流体,共混纤维断裂强度随IPN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相变焓随IPN含量的增大而提高,共混纤维的吸湿能力较纯PP高。当w(IPN)为20%时,断裂强度保持在3 cN/dtex以上,熔融相变焓达17.10 J/g,回潮率达0.68%。  相似文献   

6.
以聚苯硫醚(PPS)和聚丙烯(PP)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制备PPS/PP共混海岛纤维,经对二甲苯溶除剥离基体相PP,制得PPS超细纤维;研究了共混纺丝温度、共混比例、拉伸、溶解剥离对PPS超细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S/PP最佳共混纺丝温度为290~300℃;随着PPS/PP质量比增大,PPS超细纤维直径逐渐变大,PPS/PP质量比从30/70增至60/40时,PPS超细纤维平均直径从228 nm增至408nm;当PPS/PP质量比大于60/40时,开始出现相转变现象;提高拉伸倍数有利于PPS超细纤维的细化,PPS/PP质量比为40/60时,3倍拉伸得到PPS超细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为158~488 nm,平均直径为312 nm,大于3倍拉伸时,易出现毛丝断丝现象;当对二甲苯体积与共混纤维质量比为500∶1时,PPS超细纤维的最佳剥离温度为120℃、剥离时间2 h。  相似文献   

7.
《塑料》2017,(1)
竹纤维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应用于增强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与塑料共混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型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了竹纤维与PP的共混工艺,分析了偶联剂对竹纤维预处理、纤维的比例以及注塑温度对竹纤维/PP共混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马来酸酐类偶联剂处理纤维,可有效提高竹纤维/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当纤维比例为10%时,纤维/PP共混材料的弯曲性能较佳,而纤维比例为30%时,其拉伸强度最大,纤维/PP共混材料注塑最佳温度为210℃。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螺杆熔融混炼机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甲醛/聚丙烯(POM/PP)共混合金,探讨了PP含量对共混合金流动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纺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的加入提高了POM/PP共混合金的流动性能和热稳定性,改善了POM的快速冷却结晶特性;当PP加入量为3%时,POM/PP共混合金制得的纤维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728.7 MPa。  相似文献   

9.
将维生素(VC)溶解在质量分数8%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制得PVA/VC共混纳米纤维。分析了VC含量对溶液性能及静电纺丝速度的影响;测试了纤维的形貌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VA/VC共混溶液属于切力变稀流体;当PVA/VC质量比为100/10或100/20时,共混溶液的电导率和静电纺丝速度较纯PVA溶液明显提高,制得的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与纯PVA纳米纤维比较,其平均直径和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合成纤维》2017,(2):8-12
以密胺树脂为壁材、薄荷油为芯材制备薄荷油微胶囊并与聚丙烯(PP)进行熔融共混纺丝得到了芳香纤维。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获得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芯壁质量比2∶3、壁材质量分数8%、乳化剂质量分数0.8%、缩聚时间2 h;所得的微胶囊平均粒径小(4.568μm)、热稳定性好、形貌规整且产率高(63.17%)。以PP为基体制备微胶囊质量分数20%的母粒,再与PP进行共混熔融纺丝,结果表明:当共混物中微胶囊的实际添加质量分数为2.5%时,共混物可纺性好,纤维的强度可达3.4 c N/dtex。在纺丝前后微胶囊的含油率变化不大,纤维中的含油量为14.05 mg/g。  相似文献   

11.
将分子筛、添加剂(分散剂、交联剂)以不同的比例和PET切片共混进行母粒法熔融纺丝,制得分子筛改性PET纤维,并测定纤维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和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当纤维中分子筛质量分数为2%时,改性PET纤维的可纺性较好;添加剂含量存在最佳值,与纯PET纤维相比,分子筛:分散剂(质量比)为1.0:1.8时,改性纤维断裂强度提高39.7%,含湿率提高30.4%,上染率提高7.7%;分子筛:分散剂:交联剂(质量比)为1.0:1.2:0.2时,改性纤维断裂强度可提高62.7%。分子筛在改性PET纤维中分散均匀,并形成了拟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丙烯纤维,考察了接枝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吸湿率以及马来酸酐的残留量。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纤维的断裂强度比纯聚丙烯纤维的低,接枝率越高强度越低,断裂伸长率则相反;随着接枝率的增加,纤维的取向度也逐渐升高。与聚丙烯纤维相比,接枝聚丙烯纤维的吸湿率有了明显提高,在相同拉伸倍数下提高了3-5倍;MAH残留量相当于接枝率(0.73%)的3.7%,表明主要是接枝的马来酸酐改变了聚丙烯纤维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以氧化锌、己二酸、聚己二醇、己内酰胺和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制备含锌聚醚酯酰胺(M-PEEAM)。将聚丙烯(PP)与M-PEEAM共混制备PP/M-PEEAM共混物及其纤维,研究了PP/M-PEEAM共混物的热性质,考察了PP/M-PEEAM共混纤维的结构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P/M-PEEAM共混物在166~167℃附近有大的吸热峰,在50℃和218℃附近有2个小吸热峰,多峰效应表明PP和M-PEEAM为不相容体系,M-PEEAM含量对PP/M-PEEAM共混物熔点影响不大;PP/M-PEEAM共混物具有两相结构,M-PEEAM呈球形分布在PP基体之中,M-PEEAM含量增加,球的直径增大,长度增加。PP/M-PEEAM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M-PEEAM含量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季戊四醇螺环磷酸酯双蜜胺盐(MPP)无卤阻燃剂与聚丙烯(PP)进行共混纺丝,制备了无卤阻燃PP纤维,采用低能电子辐照对无卤阻燃PP纤维进行改性,并对MPP的结构、PP纤维的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制MPP为预期结构;随着MPP含量的增加,PP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增大,但其断裂强度有所下降;MPP质量分数为8%时,纤维断裂强度为6.02 cN/dtex,LOI为24.5%;随低能电子辐照量的增大,MPP质量分数8%的阻燃PP纤维的LOI大幅度增加;当电子辐照量为200 kGy时,阻燃PP纤维的LOI为33.8%,断裂强度为3.08 cN/dtex,起始分解温度和残炭率比纯PP纤维均有较大幅度增加,燃烧形成连续致密的炭层。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锌(ZnO)为抗菌剂、水溶性聚酯(COPET)为成孔剂,通过共混纺丝和碱处理,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具有吸湿和抗菌功能的聚丙烯(PP)纤维。研究发现,PP/COPET/ZnO三元共混物的密度和结晶度随COPET含量增加而增大;COPET质量分数为9%的共混物的结晶特性略优于3%的;COPET质量分数为6%时纤维的保水率最大;共混纤维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八叠球菌均有抗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纳米复合抗菌丙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将聚丙烯 ,纳米陶瓷粒子 ,沸石混合造粒制得抗菌母粒 ,聚丙烯切片与抗菌母粒共混熔融纺丝 ,得到纳米复合抗菌丙纶。测试了纤维的抗菌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 ,并对纳米粒子及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纳米抗菌剂最佳含量在 0 .8%左右 ,纤维抑菌率达 90 %以上 ,且耐久性好。纤维结晶度下降 ,而熔点提高。纳米抗菌剂在纤维中有少量凝聚 ,纤维断裂强度略有降低 ,但能够满足加工及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