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功 《中国包装》2007,27(2):87-87
我们反对过度包装造成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但欣赏有创意的包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乐趣,也支持包含高科技的新包装,让生活变得更加方便、环保。现在国际上涌现了一批新型的高科技食品包装方法,可以让食品在保鲜以及让顾客更加了解食品质量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
齐成 《广东包装》2007,(3):56-58
商品的包装防伪是当前全球商品生产的重要一环,假货的泛滥给各国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纵观当前包装印刷领域,各种仿冒的防伪标识、标签,乱真的包装,在商品包装领域泛滥成灾,并且造假者也充分应用高新技术,伪造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这更使商品包装防伪的任务更加严峻,由于传统的防伪技术大多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寻求高科技的防伪技术已成为商品包装印刷行业的当务之急。下面谈谈纳米高新技术在商品包装防伪印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功 《包装世界》2005,(5):65-65
现在国际上涌现一批新型的高科技食品包装方法,可以让食品保鲜以及让顾客更加了解食品质量等方面情况。  相似文献   

4.
予人 《上海包装》2009,(5):34-35
无菌复合纸包装是一种常温下用于牛奶、饮料的包装制品。以利乐包装为例,它是瑞典利乐公司开发出的一系列用于液体食品的包装产品,小小无菌复合纸包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我国北方大草原的优质牛奶,就是依靠利乐的无菌复合纸包装,才得以方便地送到千里之外的干家万户。利乐包装是由纸、铝、塑组成的六层复合纸包装,能够有效阻隔空气和光线,它能让牛奶和饮料的消费更加方便而安全、而且保质期更长,  相似文献   

5.
《广东包装》2007,(3):I0003-I0003
随着饮料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尝试推广智能型包装。不断有新包装和新材料推出,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饮料变得更加方便,更加赏心悦目,并且推动了新款饮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发展绿色包装应对绿色壁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燕文 《中国包装》2004,24(6):48-50
由于过度包装和包装废弃物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绿色包装的浪潮。绿色包装的实施在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却也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直接障碍。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绿色包装工业体系,让包装“绿”起来,有效地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郝凤枝 《包装工程》2022,43(6):342-344, 358
目的 探索包装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符号之表现。方法 传统文化元素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浪潮中不断尝试与各个领域的融合与共生,让文化艺术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探索的出发点就是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代表性视觉符号,以其在当前的发展势头为基础,并着眼现实,依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与探究,总结出其具有多样化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最后深入设计内部,以包装设计对文字、色彩等视觉符号的艺术化应用展开探究。结论 传统视觉符号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集中反映与表现,将其与包装设计相融合,可以让包装设计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对传统文化实现更加长远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地球资源日益匾乏、环境日益恶化、能源日益短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资源的浪费问题更加严重。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商品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70%以上,成为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社会对生态包装的呼吁声越来越强烈,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回归自然的生态包装设计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崇尚更加自然、更加简约、更加朴质的生活方式。在以上的双重需求之下,包装设计也必须朝着简约、质朴的方向发展。在包装设计中融入极简主义是必然趋势,更为包装设计赋予了全新的审美价值。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极简主义"理念影响下的包装设计加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赵红 《中国包装》2004,24(4):54-55
2003年,在美国国际包装展览会上的信息显示,未来十年包装的发展趋势是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更方便的包装。由于有7成的消费者是就近购物,因此零售包装成为影响促销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喜欢形态、规格、式样、重量多样化的包装,为此零售商店更加注重产品的包装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王月芳 《包装工程》2022,43(2):367-369, 386
目的探索包装设计中传统视觉元素符号之表现。方法传统文化元素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浪潮中不断与各个领域融合与共生,并在这一过程中碰撞出许多火花,让文化艺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代表性视觉符号,以其在当前的发展势头为基础,分析其现实影响,然后从现实着眼,就当前的实际情况展开探究,总结出多样化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最后深入设计内部,由包装设计对文字、色彩等视觉符号的艺术化应用展开探究。结论传统视觉符号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集中反映与表现,将其与包装设计相融合,可以让包装设计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获得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对传统文化实现更加长远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陈明 《湖南包装》1998,(1):19-20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当今的电脑科技也日新月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向前发展。电脑科技在各种专业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视觉传播领域发展却是近些年的事,其发展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表现出来的成果却令人振奋,使人感到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一、电脑对包装装演设计师的影响在一些高科技发达的国家,电脑早已成为包装设计师的必备工具,而我国的包装设计师近四年才渐渐开始使用,虽然起步比较缓慢,但广大的包装设计师已认识到电脑化的脚步已逐步逼近,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搞包装装演设计工作的同行们都知道,…  相似文献   

13.
徐晓玲 《中国包装》1999,19(2):67-68,85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吃饱穿暖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营养保健,那些具有提高免疫能力、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本文就如何解决目前保健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搞好保健食品的包装设计,适应消费者的...  相似文献   

14.
郑灵燕 《包装工程》2015,36(18):127-130,147
目的从裸色包装的外在形式和内涵分析其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从而说明其独特的实用价值。方法从造型、图案、印刷用色的设计到材料的运用、消费观念、生态观念等方面分析其独特性和实用性。结论裸色包装体现了健康和时尚的品位,以及注重节约、保护生态的现代生活观念,值得推广和利用;裸色包装的形式和审美理想切合和谐生态的概念,代表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师应将健康、和谐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社会和民众,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健康、美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包装》2006,(5):22-24
包装工业在与日趋升高的原料价格斗争,这更促进了智能包装的发展,包装更加重视产品的防伪保护性;包装机械制造方面也出现了更多的创新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石万鹏 《中国包装》2006,26(3):20-21
一个国家包装工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包装设计研发理念,是该国经济生活中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包装产业不仅涵盖了包装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印刷,包装原辅材料供应,包装机械以及包装设备制造等多个生产领域,其包装制品还参与到第一至第三产业,货物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对使用后的包装产品进行处置、回收和再生利用是包装工业永久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郭丽娟 《包装工程》2022,43(22):372-377
目的 探索木刻版画在包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以木刻版画独具的“木味、刀味、痕味”的艺术特征为基点,分析其与包装设计之间的密切联系,就二者的关系进行总结与论证,并向更深层次的应用进行探寻。以木刻版画的刀法语言、色彩和人文关怀作为3个关键突破口,就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深入挖掘彼此的契合点及科学的应用方法,并找出相关的代表性实例。结论 木刻版画与包装设计之间有诸多相通之处及共融性特点,二者的结合开创性地发展了现代包装设计的思维能力,不仅帮助包装设计实现了更加独特的视觉形象的构建和更加丰富的内涵的积淀,而且让包装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紧贴人们的生活,极大增强消费者身心愉悦的体验,将获得非常好的市场发展机会,有着极大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建国六十年以来,我国的包装工业从最简易的纸张、玻璃瓶、铁板、木箱等发展到今天最先进的高科技包装技术,以纳米技术,多层共挤覆合技术及新型材料技术,这些新的包装科技及材料使我国的包装行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烟草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众多极具前瞻性、实用性、美观性、防伪性的当今国际前沿高科技水平的烟草包装大量涌现,中国烟草包装装潢防伪新技术的应用走在了世界烟草包装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包装的需求也不再是以前的概念,即物品的存放和运输过程中的承载容器。今天的包装更像是品牌的标志,是人们区分产品不同种类,层次,用途的途径,还有部分包装更加像是艺术品,这部分包装更加追求包装的艺术效果和其中的文化内涵。总的看来,现代包装不仅要有实用价值。功能性强,还要设计精美,成本合理,材料环保,才能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