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Planning》2019,(9)
徽州的古祠堂在建筑特征上经历了极为长期的演变,最终沉积而形成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并发展成为徽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建筑的有效载体,是一种承载当地特有历史文化风景的重要城市建筑,意义深远。笔者主要分析徽州文化在当地古祠堂建筑特征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促进对相关地区文化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惠山祠堂建筑群是无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惠山祠堂群建筑中如何因地制宜、园势利导地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有为"的营造过程中,追求自然"无为"效果,取得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我们应向传统建筑学习,让建筑和城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惠山祠堂建筑群是无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惠山祠堂群建筑中如何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有为”的营造过程中.追求自然“无为”效果,取得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我们应向传统建筑学习.让建筑和城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寨祠堂作为有着浓厚红色背景的建筑文物,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具有浓厚的地域建筑特色。本文分析了金寨祠堂在选址及立面造型上的建筑特色,并根据祭祀仪式中人们的行为轨迹折射出行为与建筑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选题以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原清廉州府地区为地缘背景,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整理资料,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祠堂建筑的形制和特征。研究成果充实了当地传统建筑研究体系,促进对传统建筑保护的进程,并对当地祠堂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玲玲 《山西建筑》2012,38(26):11-12
结合徽州发展历史及当地祠堂建筑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徽派建筑中的"三雕"技艺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特色及雕刻手法等,为促进传统建筑的文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祠堂是族人供奉祖先和祭祀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古代社会下特有的产物,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它的历史演变和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祠堂吸收了传统文化,凝聚了血亲文化,糅和了建筑文化,其建筑形式与构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笔者将祠堂的建筑文化、人文精神同社会管理和社会教化相结合,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解读祠堂文化,探索祠堂建筑,以期寻找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古老的血缘宗亲、祠规家规等,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道德水平、文化水平添砖加瓦,提升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祠堂是宗族制度的物化表现,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屏山祠堂在选址与布局、平面与空间组织以及立面造型上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9.
岭南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及地域文化,祠堂建筑中的各种装饰艺术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岭南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风俗和审美情趣。简氏大宗祠建筑装饰艺术融合了多方文化特色,大量运用中国建筑常用的材料和岭南地区特有的材料,体现了地域的文化特色。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简氏大宗祠为例,从历史背景入手,对其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装饰图案、装饰形式、色彩表现以及装饰物寓意等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装饰艺术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广东湛江地区的古祠堂因其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独特性流传至今,其代表着湛江的特色民俗文化遗产,承载着当地的传统文化,是粤西地区文化建筑特征的重要载体。现如今,历经百年风雨与磨难的湛江农村祠堂建筑却发展到了摇摇欲坠、无人问津的地步,这与我国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农村人口挤入城市、农民保护意识低下等有关,加速了古祠堂所代表的粤西文化的流失。本文通过对湛江多地区的古祠堂文化的结构形式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建筑风格文化,探索出延续及保护湛江古祠堂的相关措施,并为日后修缮与修建祠堂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闽南粤东的民间建筑装饰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一个颇有特点的体系。民间匠师以他们特有的风格和手法,建造了为数颇丰的佛寺、道观和宅第等建筑。该地区的主要建筑风格和手法是:1.脊饰由实用性向纯意念性转化。2.哲理观对山墙处理手法的影响。3.砖、石、木雕工艺的“晕轮效应”。从这几个方面已明显表明其装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能较快地适应人们心理情感的发展变化,能够根据特定的心理需求去寻求更好表达特定意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金瓯卜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54-56转57
西藏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班禅行宫等都体现了西藏建筑中庙宇和宫殿的重要地位。其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重色彩、富装饰,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加以融洽和发展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4.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比较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大量投资兴建土木工程,形成了明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但明代建筑彩画保留下来的却不太多,文字方面记载更是寥寥。明代建筑彩画经考查分析,基本分为两种图案形式。第一种为“金龙”彩画,此种彩画图案用金量大,在当时建筑彩画中属于高等做法。又称宫殿彩画。“金龙”彩画的次等做法就是“龙草”彩画,这种彩画一般画在皇帝敕建的庙寺建筑上。第二种“旋子彩画”,此种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简单,但施用范围较广,一般寺庙祠堂等建筑基本普遍应用,本文介绍其题材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卞晓俊  姚海容 《规划师》2012,28(Z1):28-31
随着我国海外建筑市场的扩展,我国特色建筑文化影响面逐渐延伸。印度VEDANTA TOWNSHIP住区规划在合理划分住区功能区的基础上,以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及人文风俗为规划总框架,加以我国传统建设形式,如四合院形式使住区组团式分布而利于分期开发,体现秩序感;江南园林形式增加住区景观层次感,与印度神庙的合理搭配满足住民的信仰需求等;针对住区居民交往需求,构建交流空间网络。这一规划设计手法将该住区建设成具有中印"龙象之合"特色的舒适园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特色建筑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巴蜀摩崖石刻的建筑环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国  冯棣 《新建筑》2005,(4):86-89
古代巴蜀山清水秀,多名刹古寺,以摩崖石刻为特征的佛教建筑独具特色。摩崖石刻分布广、规模大、题材丰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一定影响。摩崖石刻与建筑共生,与山水相融,石刻、建筑与环境唇齿相依、相互映衬,构成了极具特色的巴蜀摩崖建筑及其群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川西廊坊式街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华中建筑》1996,14(4):59-62
文章通过对保存完整的川西小镇黄龙溪这一街道,民居,寺庙有机整体的分析,阐述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廓坊街市的空间形态特征。根据黄龙溪浓郁的乡土文化特点,提出如何继承与开发这一质朴的建筑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特有的居住建筑形式,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建筑样式上融合了中式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的建筑风格,是与青岛殖民历史和本土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形式。里院建筑记录着青岛平民阶层在特定时代的生活状态,成为青岛平民文化的博物馆。该文通过分析里院建筑的建筑形式、空间特点、街区特色及现状保护情况,同时对里院的文化、历史及艺术价值进行阐述,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于这类建筑群的关注,以促进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文脉保护。  相似文献   

19.
曹玉凤  柳肃 《华中建筑》2008,26(12):243-247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湘西土家族传统城镇民居与村寨民居虽然处于同一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却形成了很大的差异。该文主要以平面形态为线索,通过对民居的建筑功能、平面类型、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形成二者差异的根源,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建筑风格,指出了它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巨大成就,表明了如何更好地保护、修缮现存的古建筑,已经成为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