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项目包括通往因斯布鲁克北部山脉的索道沿线的4座索道站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在适应不同海拔高度上特定的场地条件的同时,清晰地表达出整体一致的建筑语言成为关键。两个相互对比的元素"壳"和"影"生成每个站的空间质量。一个轻质有机屋顶结构浮于混凝土基座之上。  相似文献   

2.
韩谦 《城市环境设计》2011,(12):340-343
题目解读本次设计的题目是"再造巴比伦塔——地球上的可持续性是什么?",具体要求是能够在使用当地材料和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情况下,设计并真实建造一座与"巴比伦塔概念"有关的(临时性)建筑(或装置)。关于巴比伦塔,《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人类试图建造一座通天塔,为了阻止这个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建造者互相之间无法交流而最终未能建成。  相似文献   

3.
被砸碎了的时代纪念碑——密斯·凡·德·罗的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纯  吴茵译  宁晶 《建筑师》2009,(5):100-106
本文介绍了密斯晚期的重要作品——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诞生过程和其主要特点,并从"文化表象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新国家美术馆的空间内涵和隐喻特点,揭示了它的建筑外观作为"外表的表象"的虚幻特点,和其内部展厅空间同样具有的作为美术作品"镜框"的实质,以及这二者与承载这座建筑的台基(或"镜框")——柏林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破碎、无序的历史记忆之间的联系。最后作者暗示,密斯建筑中所面临的"精神-政治问题",在当代建筑学中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海州子 《中国建材》2013,(10):116-116
在电视上看到广州两栋民国老建筑半夜遭拆除,颇为痛心。其实一座城市的历史建筑,是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座城市往往可以从一座房子的来龙去脉说起。记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拉奎尔教授曾说过:"上海的里弄是上海最迷人的部分,非常值得保存。一看到它们,我的心就一阵温暖。"所以,当我们的城市建设在追求发展、吐故纳新的时候,应对那些有着历史意义、特殊含义和地方特色的城市老建筑予以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5.
六.一座公建和一座住宅在百年前的那场现代社会转变中,所有欧洲建筑师都面临一个相同的困难——如何将他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同具体的建筑语言发生关系。而路斯不仅是当时欧洲头脑最清醒的文化批判家之一,也是最具创造力的实践建筑师之一。从前面提到的饰面原则和体积规划等建筑策略, 我们已经能略见一二。而该文节选取了路斯的两个主要案  相似文献   

6.
马捷  华峰 《华中建筑》2012,(3):18-21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希望再回到令人向往并熟悉的世俗化、人情化的步行交通体系上来,重新找寻步行者的天堂。其中商业建筑的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在城市中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在居民生活中也同样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表现着城市的整体风貌,其中建筑自身建筑环境设计对于人们来说是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建筑空间是建筑师"语言"的精髓,该文从建筑叙事学视角来分析建筑师的设计语言并且总结出商业步行交通空间系统的设计意义。  相似文献   

7.
读书     
建筑时装定制(复合材料) 这是一本用时装的语言解读建筑立面的精品小书。一座座建筑就像一个个活色生香的美人.其“着装服饰”更是各具特色。本书收集了国际上以复合材料为建筑材料的新设计、新运用的建筑案例,为读者奉上一场靓丽非凡的“混凝土建筑时装秀。  相似文献   

8.
航海博物馆的单体建筑使用统一的形式和材质语言构筑了一个均质匀称的整体。柱廊和空梁是微妙的造型元素,配合光和影的错综变幻,加上水面和绿地,将建筑群系结为一个整体。两座高58m的交叠轻质屋面壳体表现了关于航海的隐喻,使人联想起风帆,两面风帆交于地面以上40m处的一点。而每面风帆在地面上仅各有两个支点。风帆之间通过巨型索网结构找形.由玻璃幕墙封闭,从而围拢形成为一座充满张力中空展厅.其内可陈列大型古代船舶摆件供人们鉴赏。相互交错对峙的“风帆”悬浮般地立于建筑裙楼之上,成为整个博物馆建筑重要而富表现力的主题形象,从而刻画了临港新城的城市天际线。  相似文献   

9.
后盾 《华中建筑》2009,27(11):17-19
该文通过对詹克斯和文丘里后现代建筑理论的评析,指出两人在"建筑的语言和隐喻"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詹克斯看重建筑隐喻的含义,而文丘里则看重建筑表达隐喻的方式。文章也由此剖析了文丘里坚称自己是现代主义者,而不是后现代主义者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正>几何的神秘主义意味着理性几何形式之外的耐人寻味、琢磨不定,以及与宇宙、人的精神世界或神的世界沟通的向往。建筑几何的神秘主义最早体现于希腊神话中人类第一位建筑师代达罗斯(Daedalus)建造的历史上第一座迷宫。迷宫作为神话中建筑的起源,意指建筑天生包含着有序与无序、理性与感性、光与影、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代达罗斯的另外两件历史最早的作品在建筑理论中也是意味深长:第一座露天剧场和  相似文献   

11.
江南民居的现代诠释与农居设计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选址布局、院落空间、结构体系、建筑风格等方面概括和诠释了江南民居的特征和文化背景,通过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对现代村镇民居进行剖析和比较,从居住建筑因地制宜、舒适实用、灵活机动和地域特色的角度,阐述了东南沿海地区现代村镇建筑如何传承江南民居优点,适应现代生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李海清 《新建筑》2014,(1):15-17
基于对近代以来中国建筑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典型个案的分析,阐明建造模式作为建筑设计先决条件的意义;进而以近百年中国工程建造模式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检讨当前建筑活动在建造模式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未来的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回城市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栋 《中外建筑》2004,(5):17-20
二十世纪是个数字的世纪,城市空间亦成了更纯自然科学的产物,众多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中具体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忽视或冷漠,从而不能从精神的高度把握城市的本质意义.本文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概念的探讨,试图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好的城市空间的可能:城市就是"场所"的创造与组合.  相似文献   

15.
于戈  邹广天 《新建筑》2009,(1):112-114
试图从建筑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近几年来在亚洲爆发的以“新日本主义”为主导的“新异术”影响下的日本现代建筑创新活动。通过对“新异术”及其影响下日本现代建筑创新的艺术特征的审视和剖析,力图廓清这些创新活动所显现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和传统美学相比,西方现代美学一方面尽量减少文本在语义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又努力追求文本结构的内在完整性,表现出一种追求形式本体的倾向。受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现代建筑中也表现出追求纯净形式、追求丰富句法、追求中性风格和追求抽象结构的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要明确数字化消防战斗部队,首先要明确数字化。数字化是把一个模拟信号(非二进制数)转换为数字信号(二进制数)的过程。数字化消防战斗部队,是使用各种数字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一线官兵和装备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其实质是以计算机为支撑,以数字技术信息链为纽带,使部队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员、从各个战斗环节到战斗保障系统都具备灾害事故现场信息的快速获取、传输及处理功能的新一代消防战斗部队。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高校教育的特征入手,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大楼的设计,从创造多层次交流空间,塑造优雅的学习环境等方面探求了现代高校建筑的深层次功能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介绍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思考和表达本国建筑传统。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民族主义背景下,这一主题引起了很多日本建筑师的注意,他们热衷于将现代建筑表现为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上加上一个倾斜的瓦屋顶。但也有日本建筑师认为这只是对中国建筑的继承而非日本建筑本质的转译,并进而在现代主义的视角下发展了自身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居住建筑在许多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分析研究其优点,找出其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因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使现代居住建筑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价值情感、环境、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现代居住建筑借鉴传统的一些思路、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