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为研究蔡达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分区特征,通过收集工程区附近多年的气象资料及有关区域地质资料,从而对蔡达沟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泥石流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强度的暴雨使得泥石流的启动条件得以满足,同时密集的断裂构造及构造运动提供了足够的物源,适合分区的沟床比降,使得堆积条件和势能充分发挥;泥石流各区的堆积、颗粒成分、粒径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且不同区域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486-489
波振沟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境内孙水河左岸,属于川南红层地区典型沟谷型泥石流沟。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遥感影像解译,研究了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机理,获取了泥石流动静力学参数。调查研究表明:(1)波振沟流域地貌正处于壮年期发育阶段;(2)泥石流容重1.64g/cm3,属于过渡(偏稀)性泥石流;(3)波振沟流域内还存在大量崩滑体及沟道松散堆积体,松散物源近4×105m3,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启动泥石流,建议加强综合防治。该研究对砂泥岩互层地区泥石流形成机理的认识有一定帮助,对波振沟泥石流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4)
汶川"5·12"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彭州市香樟树沟泥石流是其中之一。通过深入分析该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基本上,计算评价了该泥石流的重度、流速、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预测该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泥石流危险性和被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尖山包沟区域极端气温差为40.6℃、极端地温差为77.7℃,沟域所在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58 mm,24h降雨强度可达111.5 mm。流域沟内地层岩性以软质—极软质岩为主,流域内松散固体物质总量约2.0×10~7m~3;沟内相对高差达1328 m,沟床平均坡降为132.21‰;尖山包沟泥石流的爆发因素主要是丰富的固体物源、丰沛的降雨和暴雨降雨强度、陡峭的地形等。在高强度暴雨的作用下,聚集的洪水裹挟着松散固体物质沿陡峭的山沟快速向下流动而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流速为4.77 m/s,整体冲压力为3.71 k Pa,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为1.16 m,受阻爬高可达1.85 m。 相似文献
5.
潘家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青川县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物源、降水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潘家沟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查明了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和流量、流速及一次冲出固体量等参数的定量计算分析,较细致地研究了泥石流的各项特征,得出泥石流是由暴雨诱发的中频中等规模的泥石流。进一步分析了泥石流的危害特征,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危害特征,对泥石流采取了以拦挡工程为主、辅以排导槽、防护堤及生物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实施后, 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保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格地罗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境内,为典型高山区沟谷型高频率稀性泥石流,据调查访问,格地罗沟每年均发生1~3次小型泥石流或含高泥沙的洪水,平均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一定规模的泥石流。该泥石流形成区流域面积较小,沟道较短,但物源极其丰富,在暴雨时期易发生泥石流,在川西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从泥石流的流域特征、水源条件、物源的启动与转化等方面,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手段研究了该沟发生高频泥石流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306-308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306-309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9.
和平沟为一老泥石流沟,历史上多次爆发泥石流。该沟流域面积15.90 km2,主沟长7.4 km,主沟平均纵比降208‰,松散固体物源总量为87.36×104m3,近期可能参与近期泥石流活动量约7.9×104m3。在有利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通过对平武县水观乡大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以拦挡为主的治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经济效益,避免了泥石流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河谷型泥石流流域划分及流域地质地形特点出发,着重讨论了河谷型泥石流的成因,分析了河谷型泥石流形成与各流域区段地质、地形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反思推导出河谷型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以及沉积区不同的治理思想,并按流域划分列举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的控制浅埋段的围岩变形,将浅埋段开挖方法由两台阶改为三台阶七步法,并缩小施工步距;明洞段(泥石流沟)地质为砂质黄土,大开挖可能会导致边坡的坍塌和滑坡,将明洞段采用半挖方式和明洞暗作,为以后过泥石流段隧道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结合太原西山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从泥石流沟的判别、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等方面,阐述了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提出了泥石流的流体特征计算和堆积数值模型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绵远河流域泥石流的调查,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进而介绍了泥石流对河床演变的影响以及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震后公路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大渡河某泥石流沟发生的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阐述了泥石流的发育历史,对该泥石流沟各功能区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研究了该泥石流沟形成机制及带来的工程效应影响,指出应防范泥石流的发生,从而减小对沟口桥梁及公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