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说明"侗茶"系列包装对当地的建筑符号代表——鼓楼进行了元素提取,用图形设计的方式将其进行处理,设计出总体标志并将其进一步变形,组成纹样并应用于整体设计之中,赋予产品系列感。以侗族鼓楼作为包装设计元素,既能融入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达到宣传侗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侗茶"系列包装设计积极响应了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给予了侗族人民美好的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2.
王雪宁  王建华  李本建 《湖南包装》2023,(1):129-132+192
文章介绍了侗戏的来源和主要内容,分析了IP形象设计对于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作用及意义,从市场定位、文本故事的角度对侗戏的传统曲目进行分析,从情感维度和视觉识别维度分析IP形象设计的原则,依据角色性格、穿戴服饰等方面设计出相应的IP形象,在设计过程中灵活地植入侗族传统的服饰、纹样、建筑等文化元素,并做出IP形象衍生品,以促进侗族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鲁宁 《包装工程》2021,42(18):380-387
目的 以乡村振兴政策下的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研发为目的,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文创设计发展现状入手,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分析通道侗族地域文化与设计融合的价值与意义,探索通道侗族特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方法.方法 通过阅读和梳理大量的通道侗族文献,归纳整理通道侗族文化形式,针对通道侗族文创产品发展现状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探索侗族民俗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潮文化融入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的路径模式,分析侗族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方法,完成了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结论 通过侗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完成了具有通道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设计系列,对乡村振兴以及当地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通道侗族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侗族鼓楼是侗民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代表,独柱鼓楼是其典型结构形式之一。为了探究侗族独柱鼓楼构造特征及动力特性,该文以述洞鼓楼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平面选型、建筑构造特征和抗震构造特征;运用SAP2000软件建立独柱鼓楼三维有限元模型,完成模态分析,揭示了独柱鼓楼动力特性。该文所述实测数据、构造特征、建模技术有助于从建筑结构方面对鼓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别有侗天     
正设计说明:这是参观完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后,有感而作的一组作品。"别有侗天"意指在小小的古侗寨里,有着如仙境般的美景。标志设计是在拍摄侗族银族银饰后变形,加上仙境的绕云融合而成的,以镜子银饰作为标志外轮廓。所有的食材都是大自然馈赠原汁原味的礼物,但由于缺乏后期的宣传、包装,很多土特产不便带走。为了突出"大自然的礼物",在用材上,采用牛皮纸质。  相似文献   

6.
芦笙古称芦沙,是流行于中国西南苗、瑶、侗、壮、彝、佧佤、畲、水、仡佬、崩龙、拉枯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古老吹奏乐器,有上千年历史。他从葫芦笙演变而来,不同于葫芦笙的是用木制笙管作为笙斗,簧片也改为铜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有几千万。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旗聚住最集中的地区,那里居住着苗、彝、壮、藏、布依、侗、瑶、白、佬、怒、佤、哈尼、傣、僳僳、拉祜、纳西、景颇、苦聪、独龙、  相似文献   

8.
<正>案件回放"我跟你回家过年,你来接我呗。"半个月前,侗族小伙石某兴冲冲地从浙江金华来到湖南株洲,准备带着心爱的女友回老家过年。结果女友变损友,石某人身自由被传销人员控制。在传销组织要求其缴纳会费时,他灵机一动,用"侗语"与父亲通话告知困境,并按父亲的要求"必须到警察最多的火车站转款"。2月9日,石某将计就计,将传销者带到火车站后迅速  相似文献   

9.
侗族织锦是少数民族特征和多样性文化符号的反映。文章分别从侗族织锦的文化内核、织锦方法、图案及审美情趣等几方面出发,探讨侗族织锦形成的审美成因,以及侗族民族文化对织锦审美的影响,最后,引出对今后侗族织锦创新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朱文霜  崔鑫龙  郑文俊 《包装工程》2022,43(22):231-240
目的 基于侗族文化原真性保护视角,对侗族传统文化元素溯源并构建模因数据库,探索非遗视觉元素原真性设计的客观流程。方法 利用符号学指导数据的采集、提取,应用模因论对符号进行分析、重组,实现侗族传统元素特征的数字化提取和图谱表现,再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侗族符号进行判断矩阵赋权。结果 通过构建完整的侗族传统元素模因图谱评价体系及后续应用流程,有效地将传统元素运用于导视系统设计,实现传统元素的原真性与在地性设计,形成基于侗族文化创新设计深度思考的设计模式。结论 以侗族聚落文化模因为指导的导视系统设计,使导视系统既实现了自身功能性,又大幅提升了文化附加值,扩大了侗族文化的传播途径与传承价值,增强了对侗族聚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  相似文献   

11.
苑运祥  陈勤学 《绿色包装》2023,(12):195-198
侗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随着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加速,侗族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全国甚至世界舞台。本文将从侗族文化背景出发,以侗族文化背景下的红色文化IP形象为研究对象,介绍红色文化IP形象的设计和推广策略,提出了在包装设计中推广侗族红色文化IP形象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并用相关例子进行说明,对于推广侗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侗族建筑的架空性、线条美以及内部的精巧3个方面阐述了侗族建筑的美学特征。从保护与传承、平衡性与线条美以及实用性3个层面论述了侗族建筑的观赏性。为今后侗族建筑美学风格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郑阳  谭湘琳 《包装工程》2013,34(20):103-106
通过对侗族文化的详细研究与分析,提取侗族特色元素并结合设计方法对侗族玩偶进行设计,将民族玩偶创新设计的原则概括为多元化、实用性原则,以期对民族玩偶创新具有借鉴意义,为面临危机的民族文化提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白洁  李晓宁  梁燕敏 《湖南包装》2023,(2):51-55+148
以2005—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为样本,基于Cite 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法等方法,总结当下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趋势,助力侗族木构的保护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目前研究集中在其建造技艺、掌墨师和保护发展等方面。该领域研究学者多集中在全国各大高校,各研究团队内部联系紧密,团队之间却普遍缺乏合作。未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与科学保护方式是该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侗族木构技艺数字化保护是当下及未来学界与业界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从影响侗族造物形态的传承和保护危机的因素展开论述,从侗族的火塘文化、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色中精炼设计元素,并借助建筑造型和结构设计以及居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与手法,探究运用侗族文化元素进行现代化家具设计的方法,对保护侗族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毛子晗  李莉 《湖南包装》2023,(5):107-111+154
文章通过对知网数据库中收录的自1980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20日发表的230篇侗族服饰纹样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合作关系,为侗族文化保护和未来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研究表明:侗族服饰纹样的研究分为探源、酝酿、迸发3个时期。目前该研究正处于中期发展阶段,而其也将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总的来说,侗族服饰纹样的研究从对传统纹样本身的基础性研究逐渐发展为对其内涵以及艺术特征的探究,再转化为创新设计再应用的研究。侗族服饰纹样具有丰富的研究资源,未来的研究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多元化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仍需加强各研究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拓展侗族服饰纹样研究的力度、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7.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是文学唯物辩证基本原理,侗族谚语正好映射出了这一文学基本原理,它以它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技巧以及丰富的生活哲理把一幅幅侗族婚姻恋爱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今天我们从侗族谚语出发去探讨侗族的婚姻恋爱习俗具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侗锦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珍宝,而且在侗族的众多织锦中,也是最为显著的工艺制品,充分体现了侗族的生活习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发展下,随着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如何让侗锦艺术与旅游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系统梳理了侗族深厚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图腾纹饰,结合现代审美需求,探索了侗锦纹样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旨在提升旅游纪念产品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9.
丁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3,(22):287-287
侗族文化在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然而,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经济条件制约、民族文化教育缺失、政府职能定位偏差等方面影响,近年来侗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承与发展侗族文化需要从合理对待外来文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反思政府职能定位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通道侗族地区造物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设计资源。文章通过分析通道侗族建筑、织锦、剪纸和银饰等四类代表性人造物,从地域文化再造与复兴的角度探讨了从通道侗族造物文化中发掘艺术资源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