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抗裂性高、变形小、耐久性好和节约钢材等优点,因此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政策。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必须研制和生产高强预应力建筑钢筋。自从在我国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预应力混凝土以来,国内许多科研和生产单位在预应力钢筋的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三、钢筋代换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施工单位作钢筋代换,实质上是一次再设计,除非设计单位提供内力设计值等有关设计参数,一般只能根据构件或截面承载力相等或大于原设计的承载力作为代换的基本原则,同时,尚应验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有关要求,以及满足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条件等。 在工程中一般只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钢筋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非预应力钢筋进行代换;对预应力钢筋不宜作施工代换,建议由设计单  相似文献   

3.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多以冷拉A5钢筋配筋,由于纲材强度较低,尚不能充分发挥预应力混凝土的优越性,近年来,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与天津纲厂合作研究成功44Mn2Si高强钢筋(以下简称钢筋),与A5钢筋比较,强度提高55%,而成本仅增加8%左右,适于作预应力混凝土的主筋。考虑到这种钢筋尚未在建筑结构中使用过,我们结合生产对钢筋的材料性能、先张法生产工艺及结构性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生产了一批24米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拱架,已在工程中使用。现将试验研究与使用情况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夹具作为工具锚,可在台座或承力模的定位板上锚固预应力钢筋,也适用于生产具有预应力钢筋的钢、木结构和其它技术领域。近年来,苏联钢筋混凝土制品厂用于生产钢绞线、粗钢筋和钢弦配筋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夹具,数量在50万付以上。  相似文献   

5.
后张法当制作混凝土构件或块体时,在放置预应力钢筋的部位预先留出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向预留孔道内穿人预应力钢筋并进行张拉,当张拉到设计规定控制的应力后,即借助于锚具把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这种做法称为后张法。后张法一般适用于现场预制或工厂预制块体在现场拼装的中型和大型构件,如生产预应力的屋架、吊车梁、托架、楼层地面等。本节将结合目前工地生产屋架、吊车梁构件、楼层地面等常用的后张法,归纳成锚具和预应力钢筋的制作;张拉机具设备和生产工艺二部份进行介绍。一、锚具和预应力钢筋的制作预应力钢筋的制作与钢筋直径的大小、锚具的型式、张拉设备和张拉工艺有关。目前,常用的预应力钢筋有单根粗钢筋、钢筋束和钢丝束三种。下面介  相似文献   

6.
环形部份预应力砼电杆是采用部份预应力钢筋和部份非预应力钢筋混合配筋的钢筋砼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具有抗弯强度和抗裂度兼顾的特点,而且在满足同一使用要求和国家标准的条件下,与全部通长配置预应力钢筋的结构相比,还可节约钢材10~15%。一、预应力钢筋截面积A_y计算预应力钢筋的合理用量应按《钢筋砼结构设计规范》(TJ10—74)对部份预应力砼电杆所规定的抗裂要求来计算。式中:M—标准荷载对电杆地面处的弯矩;K_1—抗裂设计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7.
选取某有粘结预应力T梁作为试验梁,在跨中进行原型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的预应力主要是由注浆后预应力钢筋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并且由锚具传递给混凝土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在分级加载的过程中,跨中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明显大于锚具处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筋的疲劳破坏基本不会发生在锚具处。  相似文献   

8.
秦山核电站反应堆采用了德国生产的DYWIDAG(迪威达)高强度钢筋,使用时分为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两种。该钢筋在任意截面处都能进行接长或锚固,施工方便,屈服强度高。工程采用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可简化张拉、锚固工艺,可降低反应堆的配筋率、提高反应堆的抗裂度和刚度、节约钢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从国外进口了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我们在生产上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了二万多吨,并应用于300多个工程结构和预应力屋面板、预应力槽型板以及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柱、板和桩等构件中。为了正确地使用进口钢筋,确保工程质量,我们结合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把握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规律是准确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板)刚度、裂缝开展宽度及受弯承载力的基础。首先定义了正常使用阶段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与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增量的比值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等效折减系数。然后针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受荷过程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不符合变形平截面假定的特点,应用等刚度法及弯矩-曲率非线性分析法,编制了可分别用于考察正常使用阶段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长规律的计算程序。最后基于模型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等效折减系数与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βs和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βp的关系式,以及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极限应力增量与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sβ、预应力钢筋配筋指标pβ和跨高比l/h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在预应力砼结构内配置非预应力钢筋的问题,我国《砼结构设计规范》GBJ10中仅提出如下规定:“当受拉区部份钢筋施加预应力已能使构件符合抗裂或裂缝宽度要求时,则承载力计算所需的其余受拉钢筋允许采用非预应力钢筋”,并未对此向题进行深究。但在国外,却把此类结构命名为部份预应力砼,以区别于普通钢筋砼和全预应力砼,并在很多工程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 1.一座公路桥的超静定箱形梁,中跨41.6m、边跨32m。使用全预应力砼时,需沿梁的全长配置18根钢丝束,其中6根分别自肋板弯入顶板及底板,工序复杂而困难。改用部份预应力砼结构,取预应力度系数K=0.68,预应力及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各为0.32%及0.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NSYS模拟预应力曲线梁桥,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讨论了预应力荷载作用下曲线梁桥的应力和位移效应。进行分离式建模:混凝土使用Solid65单元;预应力钢筋为曲线形,使用Link8单元,并通过施加预应变来模拟预应力荷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钢筋分布和预应力钢筋度对作用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两种解决预应力钢筋扭转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之一是提供高强度预应力钢筋。我国Ⅳ级钢筋(55/85级) 是预应力用热轧钢筋,由于碳当量高(0.6%~0.7%),难于保证焊接质量,生产难度较大,产量低。因此大都以冷拉Ⅰ级钢筋,冷拉Ⅱ级钢筋作预应力钢筋,它不仅强度低,尚需焊接、冷拉等工序,这是急待解决的课题。利用热处理强化提高钢材性能是既经济  相似文献   

14.
邱玉深 《混凝土》1993,(3):45-48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对钢筋或钢丝施加预应力,其关键是预应力钢筋或钢丝在构件中建立预压应力,此举推迟了受拉区混凝土的开裂时间,限制了裂缝的发展,增加了构件的刚度,提高了构件的耐久性。一、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张拉钢丝所建立起来的预应力是影响构件结构性能的重要参数,是生产预应力构件的关键环节。如果张拉控制应力过大,  相似文献   

15.
<正>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可以通过同时配置预应力和非预应力的钢筋来实现。目前,我国规范只分别列出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钢种及其设计强度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钢种及其设计强度,而并未规定在混合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非预应力钢筋的钢种及其设计强度。在最近编制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建议》(1985)中,明确地提出了非预应力钢筋可选用强度较高的Ⅳ级钢。文献〔2〕、〔3〕及理论和试验均指出,对于适筋梁(梁的破坏始于受拉区预应力筋的屈服,在梁完全破坏以前,裂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筑结构和工程构筑物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钢筋年用量约1300万吨。其中,用量最大的是Ⅰ级钢筋,其次是Ⅱ级钢筋。用Ⅰ、Ⅱ级钢筋配筋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今建筑结构的主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多数采用冷拔低碳钢丝或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先张法粗钢筋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在铁路和公路桥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铁路部门以亜25、45SiMnV精轧螺旋钢筋制成中、小跨预制桥梁;公路部门以亜25Ⅳ级钢筋制成大量轻巧的预应力梁,然后在工地组装,或组成组合截面。我厂目前生产的20米以下的先张预应力梁都是以亜25的螺旋粗钢筋为主筋的,冷拉  相似文献   

18.
第2.2.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一、普通钢筋宜采用Ⅰ级、Ⅱ级、Ⅲ级热轧钢筋和LL550级冷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冷拉Ⅰ级(d≤12mm)钢筋和乙级冷拔低碳钢丝;二、预应力钢筋宜采用碳素钢丝、刻痕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也可采用冷拉Ⅱ、Ⅲ、Ⅳ级钢筋.对中、小型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宜采用LL650级或LL800级冷轧带肋钢筋,也可采用甲级冷拔低碳钢丝.  相似文献   

19.
某高层建筑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转换层设计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P93软件,根据某高层结构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厚板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用等效荷载法确定了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由承载力极限状态得到非预应力筋的大小,采用必要的外加剂保证厚板的施工质量,预应力钢筋的张力大小用双控法确定。在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对转换板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检测,测量值与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20.
在桥梁施工中使用预应力,并在对结构施加外部载荷之前对钢筋进行预应力的使用,此时如果桥梁结构受到了来自外部载荷的压力,就会在混凝土应力的基础上使载荷的拉应力抵消,防止或控制裂缝宽度至容许范围内,从而达到提高承载力或减少结构尺寸的目的.主要分析和探究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情况,且对其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充分的介绍,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促进预应力技术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