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某难选铜矿石铜硫浮选分离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某地难选铜矿石浮选,采用铜部分优先-混选精矿再磨分选工艺流程,用Zj-02作捕收剂、石灰作抑制剂抑硫浮铜,获得铜精矿含铜19.30%、铜回收率88.51%,铜精矿含金2.52g/t、金回收率78.71%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国内铜硫浮选分离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铜硫矿石特性和铜硫浮选分离的主要方案,并结合国内的工业应用情况阐明了铜硫浮选分离在流程和药剂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难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某地铜矿石铜硫浮选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矿石性质1 .1 矿物组成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和白铁矿为主 ,其次是辉铜矿、斑铜矿、铜蓝、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钛铁矿、褐铁矿和少量磁黄铁矿、辉铋矿和碲铋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 ,其次是绿泥石、蛇纹石和碳酸盐矿物 ,少量黑云母、钾长石、透闪石、阳起石、磷灰石和锆石等。1 .2 主要矿物嵌布特性黄铜矿 :呈块状、星散状、脉状等集合体分布于矿石中 ,黄铁矿、白铁矿及脉石矿物沿其边缘和空洞溶蚀交代形成交代溶蚀结构及包含结构 ,黄铜矿包裹有呈自形晶的黄铁矿细小包体。嵌布粒度为 0 .0 2 0~ 1 .0 0 0 …  相似文献   

4.
国内铜硫浮选分离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铜硫矿石特性和铜硫浮选分离工艺的现状,结合国内的工业应用情况,阐明了铜硫浮选分离在流程和药剂方面的研究,指出了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难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吴海祥  邵延海  张铂华  何浩 《矿冶》2021,30(4):33-40
铜硫矿石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其进行高效利用、实现绿色环保工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介绍了铜硫分离浮选过程中难免离子的负面影响、贵金属回收率低等难点以及常规铜硫分离工艺的优缺点.重点介绍近年来低碱度条件下所使用的调整剂及其作用机理,同时对铜硫分离相关药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强化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多吉  童雄  罗溪梅 《矿冶》2010,19(2):9-14
对硫化铜矿铜-硫浮选分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综述了强化铜-硫分离的浮选工艺和药剂制度,包括优先浮选、混合浮选和等可浮等流程,以及捕收剂和抑制剂等药剂制度。  相似文献   

7.
铜硫浮选分离药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叙述了近些年来铜硫分离的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研究成果.指出高效的硫化铜矿捕收剂以及有效的黄铁矿抑制剂是铜硫分离成功的关键,同时对它们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铜硫浮选分离技术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从浮选工艺、矿物性质、浮选药剂等方面概述了铜硫分离浮选技术的实践及理论进展;认为铜硫浮选分离技术已从分离工艺向资源综合回收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某铜硫矿优先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矿石性质进行了详细的条件试验,最终采用以WT为捕收剂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并以闭路试验进行了验证.在原矿含铜1.12%、含硫20.14%的情况下,可获得含铜24.2%、铜回收率为95.29%的铜精矿以及含硫46.65%、硫回收率为86.88%的硫精矿,选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谭欣 《有色金属》1999,51(3):40-44
针对现场石灰工艺存在的铜硫分离条件与有用矿物综合回收之间的矛盾,研制了新型有机抑制的BK-L,开发出以BK-L为核心的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新工艺。小型试验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BK-L是一种选择性强的新型铜硫分离抑制剂,在较低的石灰碱度下,可有效实现铜硫分离。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某含金硫化铜矿资源,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和选矿综合利用试验研究。研究显示,矿石中主要有价元素铜品位为0.57%,伴生元素金品位为1.56 g/t;铜主要以黄铜矿的形式存在,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的形式赋存,其载体矿物多为黄铁矿和黄铜矿。以YZ-05为捕收剂,采用“铜金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硫精矿再磨—金硫分离”的分选试验流程,闭路试验得到了铜精矿、金精矿和硫精矿,其中铜精矿Cu品位为19.57%、回收率88.7%,Au品位为36.93 g/t、回收率65.5%,Ag品位为61.00 g/t,回收率46.70%;金精矿Au品位42.27 g/t、回收率21.1%金综合回收率为86.6%;硫精矿中S品位为48.24%,回收率为69.70%。该研究为此矿石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高效捕收剂EP浮选复杂铜硫矽卡岩型矿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平矽卡岩铜矿石含铜0.590%、硫10.65%,铜氧化率15.25%,是高硫、高氧化率、泥化程度严重的复杂难选铜矿,应用优先浮选流程使浮游性差、上浮速度慢的铜矿物得到充分上浮,选用铜高效捕收剂EP提高对铜矿物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通过铜捕收剂、铜粗选矿浆pH值、药剂用量、搅拌充气能力等工艺条件优化,闭路试验获得较高的选矿技术指标:铜精矿品位24.65%、铜回收率77.67%,硫精矿品位48.30%、硫回收率82.69%。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西南某铜金硫多金属矿在低碱环境下的浮选分离,对硫化铜矿捕收剂 PZO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ZO的起泡性能不仅优于2号油和 M IBC ,而且对硫化铜矿和自然金的选择捕收效果优于丁铵黑药和丁基黄药.在原矿铜品位1.23,、金品位1.98 g/t、银品位26.15 g/t、硫品位12.68,时,采用组合药剂丁基黄药+PZO作捕收剂,铜硫分离时将石灰用量从丁基黄药+2号油组合时的6000 g/t(pH=11.2)降至3000 g/t(pH=9.8),最终可获得铜品位23.02,、回收率92.65,,金品位20.32 g/t、回收率50.88,,银品位267.35 g/t、回收率56.50,的铜精矿,以及品位41.52,硫精矿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TL-1和BK510在铜锌分离提高锌浮选指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现场生产中铜锌浮选指标低、铜锌分离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本次试验研究,该矿石属于硫化铜锌矿。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铜捕收剂TL-1及黄铁矿抑制剂BK510,获得的试验指标为:铜精矿中铜品位22.86%,铜回收率93.68%,含锌3.96%;锌精矿中锌品位48.77%,锌回收率94.72%,含铜0.092%。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TL-1对铜矿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新型抑制剂BK510对黄铁矿具有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含金铜硫矿石浮选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耀青 《矿冶》1995,4(1):50-55
含金铜硫矿石的浮选分离受磨矿细度、捕收剂、调整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针对各矿物的不局浮选特性,制订了优先浮选工艺流程,使铜、金、硫矿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浮选分离,获得了较好指标。试验根据铜硫矿物之间可浮性差异,采用石灰与CP组合抑制剂,成功地实现了铜硫的浮选分离,获得了较高质量的铜精矿,使铜、金的浮选指标高于现厂生产指标,并解决了企业由于铜精矿品位低而难于销售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某铜矿石低碱度铜硫分离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江西某铜矿选矿厂在进行铜硫分离浮选时以单一石灰为抑制剂、矿浆pH高达12以上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设备及管道结垢等问题,用江西理工大学研发的新型抑制剂DT-4#代替大部分石灰对该矿矿石进行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铜硫分离浮选试验,实现了低碱度(pH=8)条件下铜硫的有效分离,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3.45%、铜回收率为90.38%,硫精矿硫品位为44.67%、硫回收率为91.63%。  相似文献   

18.
铜砷浮选分离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铜砷浮选分离的现状及其进展,介绍了硫化砷矿物的可浮性特点及当前铜砷浮选分离的主要方法,着重阐述了铜砷浮选分离新药剂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查明新型捕收剂KMC-1对某铜钼矿铜钼分离的影响,通过浮选试验、筛分-水析的方法,对比了丁基黄药、AP、Y89(C6H13OSSNa)、异戊基黄药、丁铵黑药、KMC-1等捕收剂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捕收剂KMC-1优于其他5种捕收剂,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工艺流程,可以获得产率0.021%、钼品位47.79%、钼回收率89.14%的钼精矿和产率1.85%、铜品位29.87%、铜回收率91.23%的铜精矿,钼精矿含铜0.51%、铜精矿含钼0.021%,铜钼互含较低,铜钼分离效果良好。捕收剂KMC-1可实现粗粒级条件下铜矿物及钼矿物的高效捕收,在较宽的粒级范围内,铜精矿铜品位及钼精矿钼品位较高。  相似文献   

20.
试验矿石属于高硫铜锌多金属矿,含铜黄铁矿石多为浸染状,矿石的矿物组成比较复杂。原矿含铜0.736%,含锌1.44%,含硫25.02%。在确定较佳药剂制度和控制浮选时间的基础上,进行了闭路流程试验,试验结果为铜精矿的品位为20.15%,回收率为87.61%;锌精矿的品位为52.31%,回收率为83.55%,技术指标较好,为该矿石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