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城市硬化地面面积增加带来的积水、内涝等问题,研究了将硬化地面改造成透水地面、壤土地面(若种植绿草则为绿地)后在增加雨水渗透量、减少径流外排量等方面的效果。试验表明,将硬化地面改造成透水地面、壤土地面后增渗减流效果显著,且改造成透水地面方式的下渗雨水收集率可达到30%~50%,高于改造成壤土地面方式(收集率很小或为零)。  相似文献   

2.
北京集水型公园绿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集水型公园绿地的途径,包括:铺设生态型透水地面、收集道路雨水、收集公园建筑屋顶的降水、收集和利用公园大型广场雨水以及利用山坡绿地、微地形绿地、公园林地进行雨水收集。对雨水收集和利用的方式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海南省三亚市某危旧房改造项目为案例,分析了绿色雨水设施在工程设计和场地径流控制中的应用。该项目通过综合采用透水铺装、绿化屋顶、下凹式绿地、雨水蓄水池等绿色雨水设施,满足了径流总量控制、径流污染控制、径流峰值控制三大总体控制目标,同时满足透水铺装率、绿化屋顶率等引导性单项控制指标。径流洪峰控制采用SWMM (雨水管理模型)软件建立。该项目的绿色雨水设施应用与径流控制计算对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沈阳市降雨情况及影响开发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以缓解沈阳市雨水管道老化内涝频发现状,同时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分析路面、屋面、绿地三种下垫面雨水径流特征,针对三种下垫面及沈阳市的气候特征在低影响开发基础上选择适合的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沈阳市的降雨及城市建设情况适宜进行雨水收集利用,经分析屋面径流采用屋顶绿化和调蓄池相结合、绿地采用生物滞留设置、道路采用透水铺装等方式,基于以上低影响开发的雨水收集利用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基于水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村镇生态规划设计手法1、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设计手法。例如:在屋顶设置集水设施,收集的雨水可用于冲刷厕所或清洗房间,从而减少纯净自来水的使用;在村镇及周边规划兴建水库、水坝、水窖、水井及配套的雨水集流面,并充分利用村镇内部道路广场地面等作为集水面,将有限的降水(特别是夏秋季节集中雨水)蓄积起来,在少雨的旱季平衡使用或用于回补地下水源(以提升地下水位);巧妙设计可渗地表,如停车场可设计采用土质地面,并开挖池塘、创造人工湿地等,使雨水停留下渗,避免降雨从污水系统很快排走。当集流雨水用于饮…  相似文献   

6.
饶孟树 《广东建材》2021,37(1):76-78
海绵城市是通过设置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收集调蓄池等方式,对初期雨水进行源头净化和总体雨水径流控制,达到修复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屋顶绿化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德国的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屋面雨水集蓄的重要场地。可以说德国是最早  相似文献   

8.
在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期间,建成了一批海绵设施。具有水量控制功能的海绵设施主要包括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这类海绵设施能有效控制的雨水径流包括:通过设施自身调蓄、蒸发、下渗回补地下水的雨水径流,以及通过设施土壤、填料等过滤、吸附作用净化后由底部盲管收集外排的径流量。因此,海绵设施的外排径流量即为通过设施溢流井外排的雨水径流总量,海绵设施进水口径流总量与外排径流总量即为设施雨水径流控制总量。本文主要以雨水花园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进出水口流量结合降雨量及降雨强度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评估雨水花园对径流控制的效果,为雨水花园的设计及推广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
郑彬 《中州建设》2012,(1):71-72
在印度,人们很早就开始有了收集雨水的习惯,并发明创造了很多集水装置和输水系统。直到目前,在印度的一些农村地区,这种古老的节水方式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城市中,人们也逐渐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并形成了私人住宅与公共场所相呼应,空中、地面、地下相协调的多层次、立体集雨系统。不少人家在建房过程中都会将屋顶修筑得有一定角度,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镀锌铁板等集水效果好的材料,以更便捷地收集雨水,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LEED对不同建筑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其中针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 LEED标准适用于办公楼、高层住宅楼等建筑的设计。该评价体系要求雨水设计中控制项目用地雨水的排放总量、流量以及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我国和美国雨水设计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认为SWMM模型更适用于雨水相关计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某多层科研办公楼项目按LEED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前用地为耕地,项目中采取各种透水铺装以及屋顶绿化等方式减少径流总量,设置雨水塘收集利用雨水、调节径流峰流量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利用SWMM软件进行雨水总量、流量的预测。最后对LEED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建筑废弃物逐渐增多,城市硬化地面剧增,破坏了自然生态"海绵体"。因此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城市的海绵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主要讨论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需求,总结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再生产品用于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生物滞留设施、绿色屋顶及雨水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渗透蓄水等特性,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良好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日前,住建部、环保部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对此,规划强调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具体包括通过控制开发强度,建设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促进雨水下渗;推广海绵型社区;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推广海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简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的LID技术以及相关的设施,分析了绿色屋顶技术、海绵城市的地面径流水循环模型,谈及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的透水铺装材料。  相似文献   

14.
韦峰  黄任  陈海  李彩霞 《城市住宅》2018,(7):118-120
针对行业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公式"容积法"存在理解偏差,提出透水铺装、屋顶绿化调蓄容积的计算思路,寻找合理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绿色施工中,以地电广场B座工程项目为依托,总结出雨水生态回收再利用技术。该技术区别传统的雨水回收方式,在引入海绵城市技术后,做到将雨水最大限度回馈自然。多余雨水再经过植被草沟、雨水生态花坛、绿色屋顶、人工生态浮岛等设施生物净化、收集,再通过现场喷淋设施实现回收雨水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
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河道行洪压力增大、河湖被径流污染、积滞水易发等问题和缓解城市缺水局面的重要措施,在小区实施雨水利用措施后将对市政雨水管线的设计产生一定影响。基于对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多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雨水收集存储回用、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等雨水利用措施对雨水管线设计中径流系数、汇流时间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水池是常用的贮水设施,其主要的功能是水的储存与调节。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雨水渗透池,池体的侧壁有渗透孔,储水能渗入地下,这类水池常用于雨水利用系统,收集降雨径流入渗地下,涵养地下水。通常,水池由钢筋混凝土预制或砖砌而成,耗费能源和土地资  相似文献   

18.
钱耀辉  姚修富 《四川建筑》2010,30(4):246-247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不透水地面面积不断增加,降雨径流量也相应增加。雨水资源应通过渗透等方式加以充分利用,涵养地下水、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危机。雨水形成的地面径流容易造成雨水渗透设施的堵塞。文中对地面径流携带污染物进入渗透设施规律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探讨了变电站雨水控制利用的制度保障措施、技术体系,综合运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蓄水池及其他LID雨水设施,从源头采取分散式措施削减径流峰值、延缓峰值时间及减少径流污染;提出了适用于变电站雨水控制利用的评价指标,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总体控制目标,采用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变电站低影响开发进行了设计及评价,为变电站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人》2015,36(5)
<正>近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16个地区获得海绵城市的资格。常用的城市雨水收集技术包括屋顶及地面雨水收集2种方式。而城市雨水的运用则分为屋面雨水集蓄、屋顶美化雨水、园区雨水集蓄以及雨水回灌地下水。在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对策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全面提升对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认识水平,重视城市雨水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