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史续     
舒迎澜  夏奇梅 《园林》2009,(5):32-3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属毛茛科、芍药属。牡丹与芍药同属不同种,亲缘关系甚近,二者叶片、花朵、果实形态均相似,汉代称牡丹为木芍药。主要性状区别于:芍药为宿根草本;牡丹为木本。  相似文献   

2.
芍药史话     
舒迎澜 《园林》2009,(5):34-35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属毛莨科、芍药属,也有学者将芍药属提升为芍药科,系多年生草本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芍药与牡丹同为芍药属植物,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古代有人称芍药为小牡丹。  相似文献   

3.
牡丹史     
舒迎澜 《园林》2007,(7):44-45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系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花卉和药用植物。高1~2米,2回3出复叶或2回羽状复叶。花大,顶生;萼片5个,绿色;花瓣5瓣或重瓣,有  相似文献   

4.
潘胜利 《园林》2007,(6):52-53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毛茛科、芍药属。李时珍曰:“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可见“芍药”最初是由“绰约”演变而来。由于芍药花色绚丽,馥郁芳香,可与牡丹媲美,故早在宋代,人们在把牡丹比作花王的同时,则把芍药比作花相。如杨万里  相似文献   

5.
百花食谱之五:牡丹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胜利 《园林》2006,(5):48-49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毛茛科、芍药属,栽培品种极多,有单瓣和重瓣,红色、白色和黄色等。入馔多用红、白单瓣者。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明钱洪《赏牡丹》一诗赞道:"国色天香映画堂,荼縻芍药避芬芳。"唐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徐凝的《牡丹》诗写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白居易的《牡丹芳》一诗中也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描述。国中牡丹以洛阳者最为著称。《事物记原》载"武后诏游後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牡丹花品种极多,最著名的要数姚黄和魏紫。姚黄形似皇冠、色如鹅黄,被尊为花王;魏紫色紫如晶,被称为花后。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
西藏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2 900~3 200 m的雅鲁藏布江红河谷和林缘坡麓次生灌木林。主要分析西藏大花黄牡丹根皮部挥发油成分。通过回流法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提取,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摸索最适的提取条件,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取面积归一法对成分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根皮部挥发油最适提取为4倍水量,浸泡4 h,提取4 h,提取率为1.36%。通过GC-MS共检测出来22个化合物,其中最主要成分为丹皮酚。  相似文献   

7.
徐虎 《园林》2009,(5):13-15
一对姐妹花 牡丹与芍药,名闻遐迩,蜚声世界。二者同出一门,属毛莨科、芍药属。从植物系统进化来看,芍药属下分为三个组:牡丹组、北美芍药组、芍药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4)
<正>油用牡丹是指芍药属牡丹组中结实率高,且种子含油率高(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适宜用作油料作物栽培的种类。中国林科院通过对压榨牡丹籽油分析,这种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中国林科院化验人员惊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现在用于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9.
《园林》1998,(2)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毛茛科,芍药属,为宿根草本植物,株高60~100厘米,羽状复叶,枝梢顶端渐小而成单叶,花单生于分枝顶端,单瓣、复瓣或重瓣,呈红、粉红、紫红、黄、白等颜色,种子粒较小。  相似文献   

10.
神秘而美丽的紫斑牡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仿云 《园林》2003,(4):37-39,44,45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是中国牡丹家族中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因花辦基部有一个明显的紫斑而得名。因在我国西北甘肃形成了一个品种起源、演化和栽培中心,并分布到青海、陕西和宁夏等西北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6)
<正>本文从油用牡丹的生态学习性入手,针对原州区气候特点及移民后的丰富的土地、人力资源及通过引进企业在我区3年积累的宝贵种植经验,以及中央发展油用牡丹的政策,为我区油用牡丹种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属毛莨科芍药属,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耐高寒,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海拔600~2400米,降雨量250~650毫米,年平均温度约7.5℃,低温-11℃,高温39℃的地区生长,花芽需要经过-10℃低温  相似文献   

12.
王力洪  陶延江  郑浩 《园林》2003,(9):65-66
沈阳植物园在沈阳地区开辟观赏牡丹的基地,于1995年建成了占地2.8万平方米的牡丹芍药园,收集牡丹品种112个,栽植牡丹2000株。特别是1998年成功地移植了一株由个人捐赠的"百岁"牡丹,使牡丹芍药园名气大振,也为沈阳植物园增光添彩。这株"百岁"牡丹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距沈阳以南60公里的辽阳县刘二堡镇喇叭屯村,有一位私塾教师栗万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19,(10)
牡丹和芍药是我国重要传统花卉,"牡丹南移"和"芍药南移"是推动我国北方著名花卉向江南、华南园林中应用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以牡丹和芍药在杭州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科研热点为案例,系统阐释园林植物"北种南移"在实践和理论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芍药在江南的生产始于五代十国,与牡丹的种植在南宋达到高峰,现今却趋于衰落。杭州市牡丹、芍药景观非常有限,仅在花港观鱼公园和六和塔公园等偶见栽培,多为丛植或群植,配置方式趋于单调,并面临适生性难题。保护和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基础科研和杂交育种,是牡丹、芍药南移实践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其他园林植物"北种南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郑汉臣 《园林》2010,(4):70-71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高约1米左右,地下具纺锤形块根,每年早春从地面抽出红色新枝,花期4~5月。观赏芍药的花有单瓣、重瓣,花色有白、黄、绿、红、紫和混合色等多种。目前世界上观赏芍药的栽培品种已达千种,我国约有400余种。  相似文献   

15.
《园林》2009,(5)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牡丹,"疑香熏罨画,似泪著胭脂"之芍药,因其天生丽质而占尽春华,更兼文人吟颂而蜚声天下,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绝色双娇.洛阳牡丹、扬州芍药至今仍为人所记忆."谷雨前后看牡丹,立夏时节赏芍药"这一民间习俗依然流传.牡丹与芍药已成为中华灿烂文明史中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成仿云 《园林》2003,(6):30-32
紫斑牡丹在中国牡丹中的地位及其对其他品种群的影响 1.在中国牡丹中的地位不论是野生种,还是栽培品种(群),紫斑牡丹在中国牡丹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就野生种而言,经过中国科学家近十余年的努力,虽然对个别种的分类在学术上尚有不同看法,但是已经基本弄清了野生牡丹资源的现状,共包括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矮牡丹P.jishanensis、卵叶牡丹P.qiui、杨  相似文献   

17.
以时间为维度同顾和总结了芍药属(Paeonia)植物在中国和西方的栽培应用历史,按照国别,栽培方面从栽培中心变迁、栽培技巧发展和品种演化等角度,应用方面从药用、食用、园林观赏等几个角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文化内涵的差异,最后从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试图为我国有关芍药的科学研究和花卉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色天香话牡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霞  王铖 《园林》2005,(4):37-37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它“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干上生苗,古谓之牡(意指可以营养繁殖),其花红色,故谓丹”。我国是牡丹的故乡和发源地,牡丹家族目前发现的9个种在我国都有分布,而且是绝大多数种类的唯一原产地。中国牡丹的露地栽培以黄河流域、江淮各地为多,品种现已逾千种,形成了以中原、西北、  相似文献   

19.
《园林》2017,(8)
<正>多肉植物因种类丰富、观赏期长、繁殖容易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花市上,多肉植物摊位总是最引人注目的,爱花之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随着多肉植物的普及,一些多肉玩家已不满足国内常见种类的种植观赏,号称"多肉植物中的大熊猫"的龟甲牡丹(Ariocarpus fissuratus),逐渐受到一些"骨灰级"多肉植物玩家的追捧。龟甲牡丹为仙人掌科(Cactaceae)岩牡丹属(Ariocarpus)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4-7
目的:探索云贵高原和西藏高原特色民族植物滇牡丹果皮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和提取次数后,以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因素,分别设置三个水平设计L9(34)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滇牡丹果皮中多糖提取的最佳溶剂为50%乙醇,提取的料液比为1∶40,提取方法为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次数为3次,每次的提取时间为1.5h,提取温度为40℃;在该工艺条件下,滇牡丹果皮多糖的提取量为(72.73±3.61)mg/g;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滇牡丹果皮多糖提取的贡献率分别是89.256%、7.702%和1.512%。结论: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显著影响滇牡丹果皮多糖的提取,该工艺条件能够有效提取滇牡丹果皮中的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