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寿王坟铜矿空区存窿矿石就地细菌浸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项试验研究涉及矿石溶浸化学、微生物学、浸出动力学、布液参数优化、集液工程设计、井下防渗注浆、浸出液湿法提铜、矿山环境监测及全流程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通过所开展的工业试验 ,实现了就地生物浸出技术工业化应用的重大突破 ,形成了“就地喷淋 ,细菌浸出 ,耙道收液 ,湿法提铜”成套地下生物浸出提铜技术 ,取得了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电铜成本比常规采选冶方法降低近一半  相似文献   

2.
1972年10月8日至10日于日本九州熊本大学,在日本矿业会的主持下召开各学、协会的秋季大会、讨论地下资源的利用问题。根据学术内容,一共分二十个分科,其中《细菌浸出》分科中,发表了黑矿细菌浸出研究委员会报告,就地浸出,从浸出液或矿水回收铜的研究,铜矿细菌浸出试验,土畑矿山的浸出试验,小坂元山矿石利用细菌浸出的萃取铜试验,细菌浸出的就地应用及其问题,黑矿的细菌浸出研究,铁细菌的培养及其生理,人形(山卡)矿山铀矿石的细菌浸出研究,  相似文献   

3.
矿山残存资源就地细菌浸出是一项崭新的工艺技术,而就地浸出条件下的细菌浸矿过程研究是该工艺的关键。本文详细论述在寿王坟铜矿所开展的细菌培养、细菌与矿物作用特性、细菌学描述、细菌驯化及耐铜试验、细菌浸矿反应动力学、浸出机理分析等研究工作,以期对广大同行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寿王坟铜矿存窿矿石就地细菌浸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寿王坟铜矿井下空区内存留有数百万吨低品位硫化矿石,本文详细论述采用就地细菌浸出工艺方法回收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1958年美国肯尼科特铜公司发表用细菌浸出铜的专利后,很多国家开展了用微生物提取矿石中金属的研究。但用于生产的,至今仍只低品位铜、铀矿石,尤其是贫矿石和难采矿体残留矿石中的铜,采用细菌堆浸和就地浸出技术回收,已成为世界规模的公认的有效办法。堆浸,历史上早已存在,据记载西班牙  相似文献   

6.
孟运生  郑英  刘辉  程浩  周磊  刘超  樊保团  李建华 《铀矿冶》2012,31(3):124-127
针对某铀矿石品位低、耗酸高、浸出率低等特点,开展了外加硫源细菌浸出降低酸耗的探索性试验。与常规浸出相比,外加硫源细菌浸出浸出率提高3%,浸出周期缩短33%。在采用外加硫源的细菌浸出方法降低矿石酸耗时,应选择对硫化物氧化能力强的菌种。  相似文献   

7.
姜晓萍 《矿业快报》2002,(12):12-13
针对高砷金精砂外销价位低,又无法直接用氰化浸出法提取黄金的现状,论述用预焙烧工艺或生物(细菌)氧化工艺脱砷,以便再使用氰化浸出就地产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溶浸法回收老采区残留铀金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荪基 《铀矿冶》1993,12(1):63-66
本文简述在七一一矿特有的矿床地质条件和井下环境下,利用化学和细菌浸出原理,用喷淋和泡浸办法,就地回收老采区遗留的残矿、表外矿和充填料中的铀金属。  相似文献   

9.
铅锑锌铁硫化矿的细菌浸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的细菌摇瓶浸出, 结果发现, 脆硫锑铅矿不能被细菌浸出;磁黄铁矿细菌浸出23 d, 铁的浸出率为99%;铁闪锌矿细菌浸出29 d, 锌的浸出率为91%, 铁的浸出率为15%。矿浆浓度对磁黄铁矿和铁闪锌矿的细菌浸出有影响。利用X 射线分析了3种矿物的细菌浸出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从细菌学角度探讨硫化矿物的细菌浸出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张在海 《矿冶工程》2000,20(2):15-18
从细菌学的观点探讨了硫化矿浸出的本质和。本质上来说,浸出了是重合体主动获取能量的方式,不能简单视为一种“催化作用”。从微观上来看,直接或间接浸出归因于微生态中不同细菌的不同特性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初级和次级反应浸出则是生命进化的表现,根据从这归纳的浸出机理,作提出浸出各种不同种类的硫化矿应选择不同种类的细菌,而育种时重点放在提高还原硫化酶的活性上。  相似文献   

11.
武山铜矿南矿带难采氧化矿回收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何  陈树南 《矿冶》1998,7(4):7-11
武山铜矿是一大型地下铜硫矿山。南矿带-40m以上表外矿保有储量300万t,铜金属储量3.7万t,氧化矿占有率约65%。现矿山正常生产水平已下降至-80m,亟待解决-40m以上表外矿的回收问题。矿山建有年生产能力200t萃取-电积厂与地表堆场,完成了原地浸出采矿技术试验研究。本文根据矿床地质及生产技术状况,提出了地表堆浸与原地浸出回收方案。经过对两方案的技术、经济及环保安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比较,认为原地浸出方案较地表堆浸方案优越,应用原地浸出技术回收-40m以上表外矿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Jaco.  RH 王西文 《铀矿冶》1991,10(1):26-33
本文详细推导了溶液采矿中各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及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矿石中金属浸出的原理及过程,着重介绍了细菌原地浸出技术,并通过细菌浸出采矿在废弃地下铜矿的应用实例,讨论了细菌浸出和与细菌浸出采矿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铜矿峪低品位难采难选氧化矿石进行了矿石的可浸性、地表液流系统模拟、原地爆破、地下防渗漏等试验 ,确定了地下溶浸工艺的技术参数 ,通过工业化试验 ,实现了地下溶浸采矿技术工业化生产的重大突破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何良菊  王春  蒋开喜 《矿冶》2002,11(2):35-38
对硫化铜矿细菌氧化机理和地下溶浸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针对中条山不同氧化程度的 3种矿样进行了稀硫酸浸出和稀硫酸加Fe3+ 浸出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矿石中铜的硫化矿占有率分别为 15 0 2 %、45 60 %、79 3 5 %时 ,溶液中Fe3+ 初始浓度达到 2 .0~ 3 .0 g/L ,浸出 2h ,与未加Fe3+ 的稀硫酸浸出相比 ,对应矿物中铜的浸出率分别提高 7 5 6%、2 1 62 %、10 5 9% ,而且铜的浸出速率显著提高 ;随着浸出的进行 ,矿石中的铁不断被浸出 ,硫酸浓度 15g/L ,初始Fe3+ 浓度分别为 0 0、 1 0、3 0g/L时 ,浸出 4h ,矿石中铁的浸出率分别为 10 68%、8 69%、7 1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应用细菌氧化技术进行浸出剂再生 ,以实现硫化铜矿物的地下溶浸。  相似文献   

15.
陈何 《矿冶》2000,9(2):6-9
根据达西定律 ,建立了风化矿体渗流的数值模型 ,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 1 8个矿体渗流计算模型分别考虑了不同注入形式、注入压力、矿岩渗透性、贮水系数对浸出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 ,确定了原地浸出的钻孔布置参数、布液强度、作业制度及可能的渗漏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武山铜矿地下溶浸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何  陈树南 《中国矿业》1999,8(3):16-19
为了回收利用武山铜矿南矿带 -4 0m以上 40 0万t难采、难选氧化矿 ,1994年武山铜矿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 ,共同进行了“武山铜矿地下溶浸技术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进行了矿石矿物学研究、矿石可浸性、岩心渗透性试验、矿床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矿体浸出渗流模型、现场注水试验、原地浸出 -萃取 -电积联动试验及技术经济分析等工作。达到了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浸出率68% ,集液率 65 % ,萃取率 95 % ,电积率 98% ,吨铜成本 9990 40元。形成了适应地下矿山原地浸出开采的完整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疆某铀矿石浸出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新疆某铀矿采用地面堆浸和井下原地爆破堆浸的采矿新方法恢复生产提供依据,对该矿矿石进行了试验室搅拌浸出和柱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矿石氧化剂耗量少、浸出时间短、酸耗较低,属易浸矿石。矿石粒度对浸出率影响较大,当粒度从-5mm增加到-20mm时,矿石的柱浸渣计浸出率从88.7%下降到75.2%。氧化剂可提高浸出液铀浓度,但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8.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媛媛 《有色金属》2004,56(1):51-55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砂岩型铀矿的地浸开采是一种经济、绿色且高效的矿冶方法。地下矿层及围岩作为溶浸液渗流的通道,其岩性和渗透性的差异会影响溶浸液在地下的运移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和二连盆地北部的砂岩型铀矿地层为例,通过露头-钻探-测井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岩性,并进行地层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在地层格架对比的基础上,剖析二维空间中平面和纵向的岩性结构差异对溶浸液运移的影响;最后,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建立岩性结构组的三维空间展布模型,表征铀矿床岩性在三维空间中的非均质性。研究成果对掌握溶浸液的渗流规律,提高地浸开采效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