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山区,为河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及高发区之一。通过对调查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分析了西峡县境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规模、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规模上,西峡县境内中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直线型和凸型斜坡地段、560~920 m高程、阳坡、植被条件差的地段和易滑或易崩地层岩性段;在时间上,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与人类活动强度和降雨强度正相关联。研究结果对西峡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上杭县为研究对象,调查上杭县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探讨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基于ArcGIS分析了地质灾害点与影响因素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影响上杭县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上杭县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崩塌、滑坡及不稳定斜坡;时间上主要发育在5月至9月的雨季,空间上主要发育在湖洋镇、下都镇、蓝溪镇、茶地镇、泮境乡、蛟洋镇及官庄乡等乡镇;上杭县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距道路距离、斜坡高程、距河流距离、斜坡坡度、植被覆盖率、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年均降雨量,影响上杭县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为距道路距离、斜坡高程、距河流距离、斜坡坡度。  相似文献   

3.
以"汉江中游任河流域镇巴县幅地质灾害调查及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基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遥感解译与野外实地考察,研究了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坡高、坡度、坡形、降雨量、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人类工程活动与灾害点密度9种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评价因子的判断矩阵,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对镇巴县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1)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93处,崩塌6处,泥石流4处;(2)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坡形为凹凸面坡、坡度为0°~10°、起伏度为0~30 m的斜坡中,且集中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高程为500~800 m的低山区;(3)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面积分别为62.05、143.43、224.57 km2。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泾洋河流域,占总面积的14.4%。  相似文献   

4.
张建华  王亚东 《宁夏工程技术》2012,11(2):165-167,171
为了有效地防治固原市东岳山地质灾害,在分析东岳山地质环境条件及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了东岳山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危险性斜坡及泥石流等.同时,分析其形成的条件,并提出了各类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如对滑坡、危险性斜坡采取地表排水、围栏围挡、削坡、生态治理等,对泥石流采取多级拦挡坝工程、工程排导、生物工程治理等.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横跨青藏高原东南的高山峡谷区与藏北高原区,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差异大,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强烈,致使该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灾害链特征显著,对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的安全、重要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营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利用遥感解译确定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探讨滑坡灾害的发育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利用GoogeEarth影像结合现场调查进行滑坡灾害的遥感解译,得到滑坡灾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采用分辨率为90m的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得到研究区海拔高程、地形坡度、坡向、相对高差栅格图层;以1:50万地质图的地层岩性为基础进行岩组划分并栅格化形成地层岩组栅格图层,以1:50万地质图中的主要断层为基础并与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中的主要断裂进行整编后进行缓冲区分析形成距主要断裂的距离图层;根据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图获得研究区大地构造单元图层。对上述栅格图层分别进行分带、分类后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图层进行叠加分析,以滑坡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为依据绘制直方图,从而得到研究区滑坡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 在面积为46.2万km2的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范围内,累计解译面积不小于0.001km2的滑坡灾害60315处,包括滑坡体、崩塌堆积体和变形体3类;以滑坡体为主,占总数的97.73%。滑坡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沿深切峡谷成带分布,沿部分断裂构造,如巴塘断裂、维西-乔后断裂、苏哇龙-雄松断裂的拉哇-昌波段等密集分布的特点。从滑坡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直方图可以看出,滑坡灾害多发育在坡度20~30°、高程小于4000m、相对高差超过1000m的斜坡内。在18类地层岩组中,碎屑岩、板岩夹灰岩组合、泥页岩与粉砂岩组、蛇绿混杂岩、板岩与千枚岩岩组、火山岩等5类为滑坡灾害发育的明显优势岩组。在25个大地构造单元中,金沙江蛇绿混杂岩、中咱碳酸盐台地、那曲-洛隆弧前盆地、保山陆表海盆地、盐源-丽江陆缘裂谷盆地、北澜沧江蛇绿混杂岩、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等7个为滑坡灾害明显优势发育的构造单元。尽管距主要断裂距离、坡向对滑坡灾害发育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 由此可见,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发育,影响滑坡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与地质因素主要为地形坡度、高程、相对高差、地层岩组及大地构造单元,距主要断裂的距离、坡向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是早期区域灾害预警的重要基础。本文以礼州1:50 000的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区域斜坡灾害的发育规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选取区域断层、水系、地层岩性等8个因素,基于GIS平台结合逻辑回归(Logistic)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即PCA-Logistic)对区域的斜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断层密度和历史灾害密度是影响该区域斜坡灾害发育的主控因素,随着断层密度和灾害点密度的增加,断层距离和水系距离减小,区域斜坡灾害的分布呈现增大趋势;其中斜坡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热水河两岸,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东侧,低易发区和基本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安宁河河谷地势平缓区;使用AUC方法检验PCA-Logistic模型和PCA模型的评价结果,检验结果显示2种模型的评价结果都能够准确反应研究区斜坡灾害的发育情况,PCA-Logistic模型的斜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要优于单一PCA模型。本研究可为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隐蔽性滑坡隐患是金沙江下游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发育形式,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强、高位远程运动等特点。近年来,特大山区隐蔽性滑坡灾害案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如何突破传统地质灾害调查手段的局限性、滞后性,提前有效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并探索其发育特征,对指导中国西南地区防灾减灾、工程规划建设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本文选择金沙江下游永善段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利用升降轨时序InSAR–光学遥感综合识别方法,精细识别区域性时序地表形变、隐蔽性滑坡隐患光学遥感信息,通过野外考察,深入探索隐蔽性滑坡隐患发育特征。研究显示:1)通过升轨时序InSAR技术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26处,降轨时序InSAR技术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28处,光学遥感识别隐蔽性滑坡隐患48处(与升降轨时序InSAR识别结果有10处重合),合计识别滑坡隐患92处;对识别结果进行100%的野外考察,将升降轨InSAR和光学遥感识别结果划分为完全一致、部分一致、仅有光学遥感识别结果、仅有InSAR识别变形结果4种情况,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2.86%、80.77%、75.00%和63.64%,总体识别准确率达78.26%,略高于目前国内滑坡隐患识别平均水平,验证了滑坡隐患识别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通过对比分析综合遥感识别结果可知,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的识别结果与二者的识别方式、影像成像条件、滑坡活动性关系密切,二者不能直接进行互检。3)通过分析滑坡发育特征可知,隐蔽性滑坡隐患发育规律随着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升降轨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识别的隐蔽性滑坡隐患在地貌空间分布、地层岩性均存在一定差别。结果表明,综合遥感识别技术充分利用了升降轨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识别方法的互补性,解决了隐蔽性滑坡隐患看不见、看不清、看不准的难题,提高了滑坡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耦合模型在斜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耦合无限斜坡稳定模型与稳定状态的水文模型研究浅层滑坡的分布问题。以楚雄双柏某一斜坡作为试验研究工点,研究降雨对滑坡发生、分布的影响机理以及斜坡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失稳的定量预测问题,实现GIS支持下对斜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可视化的分析与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滑坡体作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推算出该斜坡体及此区域的滑坡降雨阈值,为降雨型滑坡提供一种有效的预测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成都市市域总面积为1.43万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人,辖10个区、5个市、5个县和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城镇化率为71%。"十二五"期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历史性地突破了万亿元、万美  相似文献   

10.
海原县地处黄土高原,属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区,主要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7种类型,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质环境关系密切,但也与人类工程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提出了预防措施、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以避免、减轻或根治这些地质灾害,从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分析发现宝成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类型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发育规模主要以小型为主。在调查分析基础上研究了这三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与时间性。空间上主要集中于两个区域:断裂影响区和土质影响区;时间上则主要集中在雨季。该研究对宝成铁路凤县段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宁夏石嘴山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泥石流、崩塌是石嘴山市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类型,全市共有111处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其中泥石流54处,崩塌43处,滑坡8处,采空区地面塌陷6处,分别占全市地质灾害总数的48.7%,38.7%,7.2%和5.4%.在总结该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全面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为当地政府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伊犁州位于新疆西北部,黄土分布范围较广,境内降雨丰沛.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强,黄土滑坡灾害进一步加剧.以新疆伊犁州伊宁县某滑坡密集区域为研究区,在Google Earth平台上采用人工目视方法解译出3424处滑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位置指数(TPI)、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断层距离、多年平均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共九个滑坡影响因子,运用信息量法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将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为极低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采用感受性曲线(ROC)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 表明:信息量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成功率均在80%以上,信息量模型的评价结果较为理想;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内滑坡数量有2660个,占滑坡总数的77.69%,滑坡面积为2.2 km2,占滑坡总面积的60.27%.基于GI S和信息量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以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连续多起如茂县滑坡、白格滑坡、水城滑坡等大型滑坡灾害表明,灾难型滑坡事件的发生不仅与该地区易孕育地质灾害的条件相关,无法准确识别与监控滑坡灾害的发育发展情况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三江”地区,地形高陡、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澜沧江流域环境更为恶劣,海拔高、地形陡,夏秋季山高林密、多降雨,春冬季天气寒冷、多降雪,传统的地面式地质灾害调查手段在此效果有限,光学遥感技术也受到天气条件的诸多限制。而基于主动式微波遥感成像的InSAR技术被证明适合进行人类不易到达地区的地质灾害识别工作。本文以澜沧江流域梅里雪山段为研究区,使用PALSAR1、PALSAR2与Sentinel-1多源雷达遥感数据,结合D-InSAR与IPTA-InSAR技术开展冰川密林陡谷区的滑坡灾害精细识别工作。过程中发现长波长的PALSAR1和PALSAR2数据有更好的适应性,短波长的Sentinel-1数据通过数据量多的优势弥补了自身穿透能不足的缺陷;成功解译了研究区内92处活动性滑坡灾害;平面面积超过20万m2的有26处;时间序列InSAR结果结合地面调查验证表明,澜沧江河谷典型的大型滑坡,梅里水滑坡和亚贡滑坡活动速率快,危险性高;德钦县成周边典型滑坡,丁羊丁滑坡与归巴顶滑坡整体处于蠕变状态,局部变形速率高;同时德钦县城周边泥石流与冰碛物运动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柞水县104处不稳定斜坡的调查分析,发现区内以堆积层不稳定斜坡为主;最有利于不稳定斜坡发育的原始坡度区间为30°~45°,最有利于不稳定斜坡发育的原始坡高区间为50~100 m,且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减弱,在原始坡度大于45°、坡高大于100 m的高陡斜坡,不稳定斜坡发育反而减少;不稳定斜坡变形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滑移-拉裂模式、滑移-压致拉裂模式和弯曲-拉裂模式三类,其中以滑移-拉裂模式发育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评价与制图,掌握地质灾害在深圳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RS和GIS为技术基础,对深圳市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进行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等,认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子(坡度、岩性与岩组、距水系距离、距断裂距离及其植被覆盖)的关系密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权重,将权重值的计算结果赋值到单元格网影响因子数据层,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分为4个等级,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结果显示,该方法提高了分析效率,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模式,减少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对阳城县地质灾害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对阳城县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阳城县地质灾害在低山和黄土丘陵区,坡度为10°~40°及大于80°时,第四系(Q)土体中分布最多;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但并非主要的致灾因素;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密切,建房活动与滑坡灾害相关性最强,修路活动与崩塌灾害相关性最强;分析结果对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弥补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中影响因子和等级划分的不确定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依据斜坡几何形态、岩性、地质构造、河流侵蚀、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降水条件等影响因子与研究区实际已发生的滑坡灾害数之间的关系,编制重庆市万州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并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法,计算滑坡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就万州区滑坡危险性进行区划,最后基于乡镇行政区对该区滑坡危险性区划进行细化。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坡高为90~200m的地形、1024~1060mm的年降雨量以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层等因素对万州区滑坡发生影响较大;根据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标准,万州区滑坡灾害被划分为高、中、低、极低等4个危险区;应用信息量模型法得到的万州区滑坡危险性区划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高危险区和中危险区面积分别为564.4km2和848.6km2,分别占万州区总面积的16.3%和24.5%,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的居民相对集中区以及公路干线地段;高危险和中危险乡镇主要分布在万州区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干流两岸,尤其是左岸的黄柏乡、太龙镇、天城镇、李河镇等以及万州主城区。  相似文献   

19.
陡倾顺层斜坡动力失稳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汶川地震中边坡的破坏形式与坡体结构密切相关的问题,以"5·12"汶川地震中安县高川乡大竹坪滑坡和干磨房滑坡失稳工点为原型,在充分分析滑坡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动力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采用3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失稳机理对比分析的思路。结果表明:陡倾顺层硬岩斜坡的动力破坏形式以崩滑为主,陡倾顺层软硬互层斜坡的动力破坏形式以滑移弯曲为主;在相同地震作用下,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系数与坡体高程总体成正相关,斜坡同一高度处的PGA放大系数由坡表向坡内总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陡倾顺层硬岩斜坡的PGA放大系数总体小于陡倾顺层软硬互层斜坡,硬岩斜坡的PGA放大系数范围在2~3,最大值在坡表的3/4处;软硬互层斜坡的PGA放大系数范围在2.5~4.0,最大值在斜坡顶部。此外,陡倾顺层硬岩斜坡的破坏机制为4个阶段:层面部分贯通滑移—锁固段震荡松弛—上部抛射—底部滑面贯通并失稳,而软硬互层斜坡的失稳机理则为:层面错动-部分贯通滑移—下部局部抛出-局部弯曲—高位横向扩展滑移—下部弯曲折断-整体失稳。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高陡顺层岩质斜坡失稳评价及机理分析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南昌水专学报》2019,(2):88-96
基于2009—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我国四大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均值排序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技术效率达到最优的省份所占比重为9.68%;整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Malmquist指数累计增幅较小,各省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局部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