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信号交叉口行人从众违法过街行为机理,运用网络理论,分析不同条件下行人群体网络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首先,借助动作捕捉技术获取行人从众违法过街行为的基础数据.然后,以实际交通行为数据为基础,构建行人过街的群体网络.最后,通过分析不同红灯时段以及不同性别的行人网络度分布情况,研究行人违法过街行为的规律.结果表明:等待时间越长,当人群中出现违法过街行为时,吸引从众违法过街的行人就越多;在过街行为方面,男性较女性更易从众,且男性的违法过街行为更易吸引其他行人违法过街. 相似文献
2.
林思能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6,13(4):107-112
通过计算机建立人行横道上行人步行穿越车流过街的交通模型,模拟不同交通条件下行人和车辆的运行,获得行人过街在不同条件下的效率参数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通冲突的行人过街危险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过街的危险度不仅与过街条件、过街设施有关,而且与道路上的交通量及分布情况、道路的断面形式、驾驶员的注意状态有关.运用交通冲突技术理论对行人过街过程进行分析,选择车辆制动时间距离作为判别冲突严重程度的标准.定义行人过街的危险度,研究在行人自由过街、无控制人行横道、信号控制无干扰人行横道、信号控制有干扰人行横道处等条件下行人过街的危险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明确了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行为特性、行人可接受等待时间、行人选择通过的机动车临界时距等,建立基于间隙接受理论的行人过街阻力模型,计算得到过街阻力系数为15%的等待时间,并根据行人真实感受的聚类分析结果划分评价标准,最后据此评价行人过街服务水平。此方法结合了基于冲突和基于感受评价的优点,有效解决了以往研究中行人感受主观性、指标复杂性、实践操作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罗华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8-20
行人过街延误是评价行人交通状况、衡量行人交通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正确的判断个体行人穿越道路时所承受的延误对于研究、评价以及改善行人交通流乃至整个混合交通流的运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利用视频摄像技术调查获取了无信号控制路段,交叉口人行横道的行人与机动车交通数据,同时提出相应的无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延误的计算方法,对行人过街延误通过实例来计算并验证此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人工调查法难以获取行人过街瞬时速度特性等问题,利用视频检测技术提取了行人过街轨迹。引入中心偏移量改进了共线标定算法,实现了轨迹的标定和还原。在此基础上,利用提取的真实行人过街轨迹获取了行人过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特性及其分布曲线。考虑到年龄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将行人过街情况进行了分类。对各组的速度特性和瞬时速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本文为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和行人过街信号配时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机动车与过街行人间的矛盾,在提出行人不良过街行为内涵后,基于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了行人过街行为与行人心理期望之间的关联。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VIF预筛选出关键因素,再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3种场景下的过街行为决策模型来筛选出可被改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技术矫正措施。为验证其效果,对比部分矫正前、后的行人不良过街行为发生次数,表明彩色斑马线等措施可以降低不良过街行为概率,矫正措施可以改善行人过街行为。 相似文献
8.
无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处的交通冲突行为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为研究行人与非机动车在无信控人行横道处的过街行为特征,以武汉市某双向四车道无信号控制路段的调查视频为基础,对行人的过街轨迹、过街时间、运动横摆率及非机动车的过街膨胀率、到达规律等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从交通系统的角度出发,针对现阶段无... 相似文献
9.
随着步行在中短距离出行中的比例日益增长,发展步行交通,推动交通结构的总体优化愈发受公众重视。适用性高的行人过街设施不仅可以确保行人的安全,还能使道路畅通。通过对现有不同类型的行人过街设施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及缺口,对过街设施的新建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选取行人过街时间、过街延误、道路服务水平、机动车延误、设施建设费用等指标,从安全、效率、经济3方面建立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分法,评价相邻路口的2种类型的过街设施。结果表明立体过街设施优于平面过街设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绿波协调控制时只考虑公共绿波带最宽所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优化相位差时兼顾协调范围内不同数量连续路口间的绿波带宽,进而使控制范围内绿波协调的综合带宽最大化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目标函数,给出了应用图形法和试探法相结合的绿波带宽获取方法及优化流程。实例分析表明,虽然本文方法的公共绿波带宽相比传统控制方法有少量下降,但控制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12.
交通信号干线协调控制经典数值计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干线协调控制经典数值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经典数值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经过修正的绿波带宽度计算方法、交叉口信号相位差计算方法以及实际交叉口与理想交叉口的匹配方法.分析表明,利用改进后的数值算法能实现各实际交叉口与理想交叉口的最佳匹配,计算得出的绿波带宽度和各交叉口信号相位差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