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独山白虎坡黔南坳陷泥盆—石炭系界线剖面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界线附近泥盆系者王组、革老河组和石炭系汤巴沟组层序地层的划分和碳氧同位素异常对比研究,揭示其海平面变化特征,根据台地相区三级层序的发育特点,将黔南坳陷泥盆—石炭系界线附近者王组—汤粑沟组自下而上划分为 4个三级层序,分别命名为 SQ1—SQ4,泥盆—石炭系界线位于 SQ1与 SQ2之间。碳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在杜内阶中期,随着海退事件的发生,δ13C值发生明显的正偏移,偏移量达3.96‰,这次明显的碳同位素正偏移在黔南地区均可得到很好的对比,与华南地区海平面下降一致。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罗富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分别为SQ1和SQ2。区内的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上超和削蚀,在垂向上主要出现在地层叠加方式的转换带。通过对基干剖面、辅助剖面和主要钻井资料的分析,绘制了桂中坳陷中泥盆纪东岗岭期(SQ1,SQ2)的沉积体系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塔北地区钻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并识别出了石炭纪海平面二、三级升降旋回,其测井响应为曲线的旋回性。利用钻测井和岩芯资料,结合地震不整合面,将石炭系划分为12个三级层序和6个二级层序。海平面二、三级升降旋回的发现对塔北地区乃至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的层序划分以及岩相古地理研究、油气储层预测等意义深远,对盆地分析等基础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盘江坳陷泥盆系划分为18个三级层序,下、中、上泥盆统分别包括7、5、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层序延续时限为2.87Ma。按界面性质可将三级层序划分为10个Ⅰ型层序,8个Ⅱ型层序。上述18个三级层序构成二个超层序(二级层序)。盆地腹部泥盆系层序发育齐全,而靠近继承性古陆边缘或沉积高地的浅水区则通常缺失下部1—4层序或顶部17—18层序,并具有自南部钦防海槽向中部右江地区和北部扬子古陆南缘,底部缺失层序增多的趋势。SS1低水位时期形成六盘水-南丹、曲靖-开远两个次级陆源碎屑浅海盆地,滇东曲靖-宜良一带为河-湖环境,而钦防海槽则为次深海海槽环境。海进时期,南盘江坳陷初步形成台-盆相阃格局。高水位时期,盆地古地理环境分异较大,边缘形成三角洲环境、滨浅海环境及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环境;内部发育混积台地、盆地环境。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明显。SS2沉积时期,滇东北及黔中南地区形成碳酸盐岩台地;广西地区呈现出台-盆相阃格局,常见生物礁及礁前塌积;钦防海槽则演化成统一的陆内裂谷盆地。在SS2沉积未期,滇东北、黔中南地区演化为广泛分布的局限台地。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第三纪构造作用对层序地层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南堡凹陷的地质背景,研究了构造作用与层序地层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一级构造运动使得从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由断陷作用向坳陷作用转化,并分别形成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构成两个构造层序。在早第三纪发生的两幕裂陷作用形成了两个亚构造层序,百裂陷幕内的盆缘正断事件形成了三级层序,盆缘正断事件过程中的不均衡没降造成了沉积体系的变化和迁移,层序地层的构成和沉积体系的变化规律控制了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分布  相似文献   

6.
黄骅坳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样式及隐蔽圈闭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中部沙河街组隐蔽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对沙河街组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在该组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及21个体系域,建立了黄骅坳陷中区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并探讨了其与沉积、构造演化的对应关系.根据现代沉积学研究结果,在黄骅坳陷中部沙河街组划分出5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体系、湖泊三角洲体系、近岸水下扇体系、深水浊积体系和湖泊体系.结果表明:该区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主要是歧南凹陷的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  相似文献   

7.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全球发生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生物及环境变化,包括温度上升,气候从干旱过渡到潮湿,海平面快速的海退-海进以及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等。相关地质及地球化学方法对全球各地质剖面进行的大量研究认为,中部大西洋岩浆省(CAMP)的密集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2及其他火山气体的排放最有可能造成生物灭绝及环境变化。同时,大量轻质碳的输入也扰乱了全球碳循环,造成碳同位素值在该时期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次数的负偏移。目前,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研究主要依据生物地层学(如菊石和孢粉化石带的划分),结合地球化学(如碳同位素标定、元素分布分析),综合数据建立地质模型等方法进行。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还很薄弱,主要以生物地层学为主,缺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总结国际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尤其是研究方法,对中国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玛湖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重要富烃凹陷和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勘探区域,形成多层系的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查明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法,通过岩芯观察和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二叠系—三叠系油气主要赋存层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二叠系—三叠系存在多个大型地层不整合面,可划分为下二叠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等构造层序。二叠纪到三叠纪,玛湖地区经历了断陷、坳陷和大型坳陷斜坡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三大构造层序的叠置。下二叠统为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箕状结构构造层序,北部地层厚、南部地层薄,在北深南浅的箕状结构背景下沉积,凹陷区为分布广泛的细粒混积岩,为优质烃源岩建造,朝向斜坡区岩性逐渐变为砂岩、砾岩; 中二叠统为坳陷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中部厚、周缘薄的构造层序,发育盆地边缘扇三角洲,表现为盆大、水浅,盆地边缘扇体有限,盆内砂泥互层沉积; 上二叠统—三叠系,玛湖地区处于准噶尔大型坳陷盆地的西北部斜坡区,在浅水、缓坡和湖侵背景下形成大型退覆式扇三角洲沉积,砂体呈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分布。三大构造层序的纵向叠置,形成了该区多层分布地层-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9.
在缺乏地震资料的情况下,单纯利用测井资料和钻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和砂体连井对比,可能出现穿层现象.利用最大熵时频谱预测误差滤波(INPEFA)分析技术,可突出测井曲线包含的地质信息,反映砂体在沉积过程中的韵律变化特征.针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须五段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根据INPEFA曲线的特征,将须五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  相似文献   

10.
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研究了东河塘组层序划分和 特征,共划分4个(SQ1、SQ2、SQ3、SQ4)3级层序,论述了不同层序在不同地区层序内体系域的构成特征;研究 了层序对比,得出各层序在不同地层分区发育程度不同。为了能更好地揭示东河塘组层序的发育、展布规律,分 别建立了东西和南北向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型。  相似文献   

11.
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黔西南地区在中三叠世末期(相当于Ladinian-Carnian期)出 现了一次与全球同步的大规模海侵,形成了一个向上变深的碳酸盐岩台地淹没沉积层序。垄头组顶部和竹竿坡 组分别是海进体系域(TST)的下、上部分。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垄头组顶部自下而上δ(18O)持续增大,而 δ(13C)先逐渐增大,后在顶部界面附近快速下降,反映了垄头组顶部在暴露环境下氧化作用的结果。竹竿坡组 δ(13C)自下而上逐渐增大,δ(18O)总体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反映了海平面变化特征。研究认为,海进体系域的 δ(13C)和δ(18O)演化不但反映了海平面和沉积环境变化,同时对密集段(CS)、层序界面和古暴露面等也有很好 的识别作用,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阐释钼催化作用下的煤成气碳同位素演化特征和机理,采用在原煤中添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催化生气模拟试验,测定模拟系列气样的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并对其演化规律和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无论加钼与否,模拟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 C1))均以镜质组反射率1.1%为界分为演化趋势截然相反的2个阶段,乙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 C2))不存在明显的演化阶段性,但加钼煤样δ(13C2)由在较低成熟度阶段重于原煤样变为在较高成熟度阶段轻于原煤样;加钼条件下,模拟烷烃气呈现出正碳同位素系列,δ(13C1)为(-25~-45)×10-3,δ(13 C2)重于-29×10-3,表明钼催化成因气属于有机热成因气范畴。对比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与镜质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模拟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规律与前人模式有所不同。加钼煤样的不同单体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随有机质成熟度变化速率的不同而不同,指示生气作用在钼催化作用下得到增强,这一效应在裂解气生成过程中更为显著;加钼煤样δ(13 C2)在较高成熟度条件下轻于原煤样δ(13C2)的原因可能在于钼催化效应促进了煤中壳质组裂解生气。  相似文献   

13.
运用微分方程的上下解方法,研究了二阶非线性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p(x)u′)′+q(x)u=f(x,u)α0u(0)-β0u′(0)=0α1u(1)+β1u′(1)=0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证明了对满足一定条件的u,存在迭代序列一致收敛到边值问题的唯一解.所得的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前人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0年贵州冬季的日最低地表温度以及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路面持续凝冰时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位于贵州26.5~27.5°N纬度带西部的地区高频发生持续凝冰,每年平均发生6~9次轻级凝冰(持续凝冰1~3d)、3~6次中级凝冰(4~6 d)、2~4次重级凝冰(7~11 d)和1~2次特重级凝冰(12 d以上).总体来看,在全省范围内各级凝冰发生频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极端持续凝冰事件集中发生在1月以及2月上半月,且贵州中西部以及西北部阈值在10 d以上,受凝冻影响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ThermoCalc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不同Mn含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及添加少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Mo和C时,Fe-18Cr-Mn-Mo-C-N合金系在压力为100 kPa条件下随N含量(质量分数,以下均同)变化的垂直截面相图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当不添加Mo和C时,Mn含量从0增加到12%时,γ/(α+γ)相边界向左侧移动;随着Mn含量的继续增加,γ/(α+γ)相边界又向右侧移动.γ/(Cr2N+γ)、γ/(σ+γ)和γ/(N2+γ)相边界一直向右侧移动.γ/(Cr2N+γ+gas)相平衡时的γ相中氮含量随着Mn的添加也逐渐增加,即由0%Mn时的0.85%N变为22%Mn时的1.69%N,N在γ相中的固溶度提高近一倍.在18%Mn的合金中含有0.02%C时,奥氏体区的范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存在M23C6化合物;当继续添加2%Mo时,γ/(α+γ)相边界向右侧移动,而且不但存在M23C6化合物还有M6C化合物.Fe-18Cr-18Mn-0.5N钢的奥氏体化温度及Cr2N相析出温度与此合金系的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些计算结果对Fe-18Cr-Mn-Mo-C-N合金系的成分设计及热处理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时炉缸处Ti(C,N)粘结层生成过程.通过热力学分析,反应在试验条件下可以进行.TiC、TiN生成的起始温度分别为1467K和1408K.采用金相显微镜、SEM和XRD等对试验坩埚中渣-石墨边界层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反应随恒温时间的延长Ti(C,N)粘结层增厚并趋于复杂化,形成由渣、铁、Ti(C,N)以及碳颗粒组成的混合层.其中,Ti(C,N)以点散状分布.  相似文献   

17.
新型三维(3,3)碳纳米管聚合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单壁(3,3)碳纳米管束在高压下的结构演变过程。在静水压40 GPa下,(3,3)碳纳米管束会直接聚合形成一种新型六方三维碳纳米管聚合体(命名为六方3D-(3,3)碳)。卸除压力后,它能保持其结构不变,成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性的超硬碳。该研究为压缩碳纳米管合成新型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斐波那齐数列的若干基本整除性质:(1)任意正整数整除斐波那齐数列中无穷多个项;(2)对于任意正整数n,am是斐波那齐数列a0后第一个被n整除的项,则m不超过n2;(3)被任意正整数n整除的斐波那齐数列中的项恰好为a0,am,a2 m,a3 m,…,其中am是斐波那齐数列后第一个被n整除的项;(4)任意一个素数p,必然整除斐波那齐数列中的ap,ap-1或ap+1。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量表对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服装学院以及莱芜职业拶术学院1316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调查高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现状,探讨高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与年级、性别以及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1)高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整体水平偏低;(2)高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从大一到大三是逐渐下降的。(3)高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普遍高于男生。(4)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呈正相关,学习成绩优良组的自我监控能力高于学习成绩不良组。  相似文献   

20.
将发动机多维CFD程序KIVA-3V与化学动力学程序CHEMKIN III相耦合,对异辛烷HCCI燃烧下芳香烃(苯)与多环芳烃(萘、菲及芘)的生成及演变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发动机以异辛烷为燃料,其化学反应采用了异辛烷的燃烧与分解、多环芳烃生成的详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此计算模型所得到的缸内压力及放热率的变化趋势与实验基本吻合;缸内混合气着火前,A1(苯)、A2(萘)、A3(菲)与A4(芘)的质量浓度场非常不均匀,在缸中心区域A1-A4质量浓度较高,而在边界层及缝隙区则相对较低;缸内混合气着火后,在缸中心区域及缝隙区A1-A4质量浓度较低,而在边界层则相对较高;当排气门开启时,仅仅缝隙区中A1-A4质量浓度较高,而在缸中心区及边界层区则相对较低,同时在这4种芳香烃与多环芳烃中,苯的质量浓度最高,萘其次,而芘则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