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inux作为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以其内核精简、功能可裁剪、高稳定、高性能、多用户、多任务等优势,在嵌入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RM9嵌入式平台大多采用图形界面Linux操作系统,实现应用开发,必须适应开发板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硬件平台三方面的要求。本文讨论基于ARM9平台、Linux2.6内核、QT/E环境的通信终端程序设计,简要介绍了ARM9嵌入式图形界面开发环境、开发步骤,详细介绍了串口通信程序的设计与C 实现。 相似文献
2.
3.
4.
5.
介绍基于DSP的电力谐波监测仪谐波数据的存储、F206DSP异步串口通信模块和PC机间的RS485通信连接电路,以及它们串行通信软件的设计。谐波监测仪样机和PC机通信调试结果证明通信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7.
主要介绍了一种在自定义串行通信协议下的基于Delphi的串行通信监控程序设计.通过分析使用Delphi控件SPcomm进行串行通信的方法,阐述了串行通信软件的实现方法,为自动控制和监视系统的通信提供了一种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串行通信的主从式虚拟仪器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的虚拟仪器系统开发多以美国NI公司LabView和LabWindows/CVI为开发平台和数据采集卡。这里介绍的一个主从式虚拟仪器系统,其软件和硬件都摆脱了NI开发环境的限制,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扩展空间。该系统利用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器,通过RS—232串口与PC进行信息传送,插拔方便。安装在PC机中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用户可以通过主机的虚拟面板对数据采集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Lon Works节点与PC串行通信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神经元芯片的LonWorks节点与EIA-232C接口的方法,设计了与PC机实现异步串行通信的LonWorks节点,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方案,并指出了其在LON网络通信中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可编程控制器网络的CAN总线节点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CAN总线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控制领域中;同时,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生产现场的稳定应用也使得其地位不可代替。将PLC网络作为CAN总线的一个节点,实现两者间信息的共享具有非常好的前景。以三菱为例,在其计算机链接(RS-485)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单片机的CAN节点,作为CAN的一个低速节点,以控制与通信上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485总线的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讯仿真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RS-485总线标准及其通信接口器件MAX487.通过与RS-232C的比较,运用Proteus仿真软件,设计了基于RS-485总线的PC 机与单片机组成的串行通信测控系统,并介绍了接口原理及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片机AT89S53和RS-485总线设计和开发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及组网方式,通过安全监测自动化软件对整个大坝性态进行实时监控.重点研究了数据采集模块的工作原理、硬件构成,软件方面设计并实现了串口通信动态链接库(DLL).该系统能有效实现大坝的远程通信和监控.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主要研究了在linux下的RS-232C串口通信的读写控制,论述了如何对linux系统硬件进行访问,linux系统下串口的主要函数、串口的参数配置,最后给出了linux系统下的RS-232C串口通信在S3C2440嵌入式开发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多路电压和电流巡回检测仪与RS-485串行通讯,以满足工业现场各电压和电流采集和测量要求,用PC机与电压和电流巡回检测仪协同工作的方式,实现对各测量点电压和电流的实时监控。通过在襄樊机务段水阻试验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式与系统组网方便,传输数据准确、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工业控制中对电压和电流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简要对比了HART协议物理层与RS—485、RS—232标准。为了降低成本简化设计,面向应用要求设计了一种定制式的传感器网络系统。该系统物理层采用RS—485、RS—232标准,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参考了HART协议。传感器系统在分布式地震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应用,现场试运行证明这种面向应用的定制化设计简单可靠、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全矿井胶带运输机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网络结构,该系统设置了两个就地控制站、一个集中控制站和一个远程监控主站,建立了RS-485、PROFIBUS和以太网三个层次的通讯网络,实现了对胶带运输机系统设备的就地、集中、远程监控,取得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和提高安全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