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营凹陷南斜坡输导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广泛发育断裂、砂体和不整合面等多种类型输导层,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往往可使油气长距离运移形成各种地层油气藏。东营凹陷南斜坡的油气藏都是油气经过两种或多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多个不整合面、油源断层以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方式很复杂,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的末端和边缘往往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图5参15  相似文献   

2.
文中利用盆地流线模拟结果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运聚单元进行了精细刻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各油气运聚单元内不同类型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源上油气藏细分为9个油气运聚单元,源内及源下油气藏细分为11个油气运聚单元.20个油气运聚单元输导的油气中,断层输导的油气为52%,砂体输导的油气为3...  相似文献   

3.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岩浆活动强烈,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性质异常,岩浆活动对油气形成的影响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岩心观察和测井解释结果,首先确定罗家地区岩浆岩的类型和产状等,然后对岩浆岩周围的烃源岩进行分析,证实了岩浆岩的热作用使周围烃源岩发生热变质及有机质炭化。应用化学方法研究,发现岩浆岩周围的烃源岩成熟度非常高且变化大,油气中具有较高含量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分析认为,岩浆活动明显促进了周围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以及油气形成,并导致硫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分解,生成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岩浆活动是罗家地区油气丰富、油气性质异常的重要根源,研究其油气成因应充分考虑岩浆因素,且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应预防硫化氢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其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62,自引:8,他引:62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存在的多个不整合面对于油气的长距离大规模运移及油气的富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地震剖面综合解释显示,二叠系不整合面共分4种类型: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超覆不整合、平行不整合,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规律受不整合类型控制。在测井曲线组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将不整合面上、下分为三段式结构:A底砾岩、风化黏土层、风化淋滤带。这种结构成油气运移的双重通道,它把不同时代的储集层、断裂等连接起来,组成区域性的运移通道网络。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是油气聚休的良好场所,在不整合面之下形成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在不整合面之上形成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研究认为,高邮凹陷不同构造带表现出不同的油气输导样式:斜坡带油气输导体系以骨架砂体为主,断层、辉绿岩变质带为辅,主要为骨架砂体—断裂阶梯状输导,油气运聚模式以侧向运移聚集为主;深凹带油气输导体系以断层为主,骨架砂体与不整合面为辅,构成断裂—砂体垂向输导和断裂—不整合侧向输导,油气运聚模式以垂向运移聚集为主。不同储层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含油气盆地中,断裂构造是决定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详细研究垦 利断裂带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断裂构造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并根据在垦利断裂带已发现的油田(藏总出了同层成藏、潜山成藏、跨断层成藏和沿断层成藏4种成藏模式,认为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受构造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气资源丰富,针对这类结构细、孔隙小的页岩类非常规储层,首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分析—荧光观察综合分析方法,对该区沙三段下亚段页岩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进而划分岩相类型、明确储集空间并结合物性测试资料落实储集性能。结果表明:罗家地区沙三段下亚段富含方解石,随着层位变老,方解石含量呈增加趋势,粘土矿物和陆源碎屑含量呈降低趋势;岩石类型以泥质灰岩为主,其次为灰质泥岩、含泥质灰岩;岩相类型以层状泥质灰岩相、纹层状泥质灰岩相为主,其次为层状灰质泥岩相、层状含泥质灰岩相,其中纹层状泥质灰岩为有利岩相;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类微裂缝及方解石、粘土矿物晶间微孔;孔隙度主要为2%~8%,渗透率变化很大,主要为1×10-3~10×10-3μm2,其次为0.1×10-3~1×10-3μm2。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江陵凹陷的含油构造入手,通过油源对比,研究了烃源岩、流体输导层、封闭层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建立了江陵凹陷流体输导体系的整体格架。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在分析江陵凹陷油气输导体系的基础上预测了陵西及陵南地区潜在不整合面输导体,并探讨了江陵凹陷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新近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文安斜坡带的馆陶组地层中,油藏类型为受断层控制的断鼻或断块油藏,油藏的分布受有效输导体系控制明显。该文从油气显示特征及有效通道空间、流体性质、含氮化合物等方面研究入手,分析了文安斜坡区油气有效输导体系及油气运聚的特征、规律,明确了新近系油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的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断层、不整合等要素组成,油气主要来自霸县洼槽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油气沿沙一上亚段、东营组和馆陶组的砂体、断层和不整合组成的通道运移,随运移距离的不断增加,运移层位逐渐变新,最终在文安斜坡带的新近系地层中成藏。  相似文献   

10.
油气运移的条件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沾化凹陷南斜坡不整合面、断层以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控制了油气分布。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以不整合面作为运移通道往往可使油气长距离运移形成各种地层油气藏。沾化凹陷南斜坡的油气藏都是油气经过两种或多种输导层阶梯式运移而形成的。砂体、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的末端和边缘是油气运移的重要指向区。  相似文献   

11.
泌阳凹陷油气输导体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输导体系是连接源岩与圈闭的运移通道所组成的输导网络。应用有关理论.根据主控因素。将泌阳凹陷油气输导体系模式划分为双河一赵凹一安棚连通砂岩输导体系、北部斜坡断阶式输导体系、边界主干断裂输导体系、井楼砂岩一不整合面输导体系.并对这4类输导体系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聚集具有三种基本模式,即山前挤压断背斜型黑油聚集、盐拱张性构造型油气聚集和盐下双重构造型天然气聚集。盐上目的层为上第三系,盐下目的层为白垩系及下第三系底砂岩。  相似文献   

13.
在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北坡最新油气勘探资料分析基础上,通过比对宝岛北坡A区和B区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nipe三角图和断层连通概率法(FOI)综合评判地区断层封闭性,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断层主要活动期、沉积相等地质特征,分析宝岛北坡断层封闭性对地区油气运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宝岛北坡A区天然气具有重烃含量高、非烃含量低、碳同位素组成轻且凝析油中不含C30-4甲基甾烷和双杜松烷的特征,这与B区有明显区别;研究区内断层主要活动期为三亚组(T50-T60)沉积时期,在晚期的油气运聚高峰期时断层主要是静止的;现今断层具有分段封闭性的特征,深部断层封闭性较差成为沟通烃源岩和储层的良好通道;断层的分段封闭性特征造成了宝岛A区和B区油气不同的运聚方式,从而导致了气藏中油气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崔强  韩婉琳  牛强  陈锡武  朱兆信  孙杰 《录井工程》2005,16(2):50-52,73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是胜利油区硫化氢显示最强烈、危害最严重的地区,该区硫化氢显示集中分布在沙四段。通过与赵兰庄地区对比,结合热模拟实验证明,罗家地区新生界硫化氢气体是沙四段膏岩层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膏岩层生成的硫化氢通过断层、裂缝、岩浆活动带等通道向上运移,容易在具备遮挡条件的储集空间——沙四段顶部灰岩或沙三段裂缝泥岩中相对富集。通过分析硫化氢生成一运移一聚集规律,为该区进行安全钻井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临清坳陷东部构造迁移和反转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清坳陷东部的构造迁移和反转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构造的迁移与反转对油气运聚的影响。指出正是由于频繁的构造迁移与反转导致该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生油岩的沉积厚度及成熟演化都受到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控制烃类运移和聚集的根本因素是地下流体动力场,也就是地下流体势。恢复烃类形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古流体势的恢复可归结为古孔隙度、古埋深及古地层压力的恢复,介绍了这三个参数的演化模型和恢复方法。渤南坳陷沙四段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的流体势分布特征表明,渤南坳陷古近系的油气藏分布与古流体势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油气藏位于流体势较低的低能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沾化凹陷断层平剖面样式及其活动性、油气成藏期及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断层活动强度具有在沙三段沉积期前"西强东弱"、沙三段沉积期后"东强西弱"的特点,且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断层活动时间与油气充注期匹配性好。控烃期和控运期是断层活动影响油气成藏的2个关键时期,其中控烃期断层活动为油气成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控运期断层活动为油气输导提供优越的通道条件;根据控烃期和控运期断层活动速率,将研究区主要断层的控油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中Ⅰ级、Ⅱ级断层控制的披覆构造带新近系油气较为富集,断层控油级别决定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德参1井资料的系统分析并结合野外考察及地震勘探等成果,对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油气运聚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德参1井的油气来源于下伏中下侏罗统或石炭系,区域盖层主要为3000~3860m的N1-E3上部地层,在此层位以上地层中由于缺乏有效油气盖层而难以形成油气藏,油气勘探目的层应该是此层段以下的E3中下部地层及侏罗系。4000m以下的岩心分析发现砂岩孔隙发育、面孔率高、孔隙中见沥青质,表明储集层物性较好,曾有过油气运聚。3082~3487m存在多处裂缝发育段,它可成为潜在的油气储集空间。4172~4380m为上侏罗统的一个储盖层组合段,该组合中砂岩可能含有天然气。  相似文献   

19.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古生界断块油气藏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安斜坡古生古储断块油气藏的形成,有利条件是渐新世多期岩浆活动使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层系二次成烃效果显著.古生界具有侧向封堵条件的区域性盖层主要是上石盒子组上段-石千峰组大套泥岩,这决定了断块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淋滤带及二叠系大套砂岩储层在反向断层遮挡下能形成断块圈闭.在5种断层反向遮挡组合中,3种能形成有效的圈闭.运用该机制评价出古生界3个有利的断块构造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0.
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勘探前景,挖掘研究区下步勘探潜力,对临南斜坡带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沙四段、沙三下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上亚段、沙二段共5套储集层的特征,进行了储盖组合分类,综合分析了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复合油藏的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得出研究区已发现的油藏以构造油藏为主,岩性油藏也具有很大的勘探空间,下步勘探应加强断层切河道砂油藏、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体形成的透镜状油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