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山东威海2015年6月10日正式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威海市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努力拓展碳纤维应用领域,突破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瓶颈,加快区域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钱伯章 《合成纤维》2013,(12):36-36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1月上旬印发了《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期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着力加强现有生产工艺装置的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和低成本稳定生产;着力培育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下游市场,推进联合重组,不断提高碳纤维产业集中度。行动目标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体系,碳纤维的工业应用市场初具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碳纤维的生产供需、下游应用状况,以及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研究进展、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018年我国碳纤维理论生产能力26.1 kt/a,产量9.0 kt,开工率34%,进口量(包含预浸料等)22.0 kt,表观消费量31.0 kt。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休闲体育领域,占比为52%,而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占比则较低。当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主要围绕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提高碳纤维本身性能;改善树脂体系的韧性,提高树脂体系与碳纤维复合的界面相容性;开拓复合材料成型新工艺,提升应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碳纤维产业化工艺与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造、评价能力;基础研究与产业配套方面均严重落后。建议政府层面加强引导、政策扶持力度,规范碳纤维行业发展;企业层面加大产、学、研协同,加快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行业组织层面加强组织协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良好的产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1月7日,工信部印发《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体系,碳纤维的工业应用市场初具规模;到2020年,我国碳纤维品种规格齐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工业对各类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的需求,初步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碳纤维大型企业集团及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善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5.
以加快碳纤维产业化进程和促进碳纤维上下游产业链融合为宗旨,为整合、协调碳纤维及其上下游产业资源,搭建信息共享、技术合作、应用示范及市场开拓的平台,满足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业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同意,由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9月12日,在上海市金山区举行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上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白皮书、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并成立上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拉开了在金山区打造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序幕。根据上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上海市金山区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纤  相似文献   

7.
简介了国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最新发展概况,并对中国从聚丙烯腈到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个产业链和各关键链段的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和反思。提出并论述了以下观点:要以系统论的思想发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需从复合材料系统性降低成本来实现低成本化;深入了解与借鉴国际碳纤维行业的发展经验,调整我们的发展理念与方向;充分整合国际优质资源,建立较高水平的技术装备平台;转变观念,提升产学研的合作效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复合材料共享数据库建设;强化行业宏观管理,强力推进整个产业链的突破。最后提出创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联合会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15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成立大会暨2014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座谈研讨会在江苏常州召开,鹰游集团张国良董事长当选碳纤维分会会长。据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以引导、联系、交流、协调和促进、服务于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及应用为宗旨,它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碳纤维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等负责人,中国工程院  相似文献   

9.
简介和分析了大中华地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和市场的现状,表明2011年大中华地区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21%;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方面海峡两岸各具特色,但处于技术传统、研发和创新能力弱、软科学和人才缺失以及缺乏核心竞争力状态;并从产业转型升级、把握机遇、提升内功、创建环境等多方面论述和分析,指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开放合作、政府推动、沟通互信、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科技创新等合作建言。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全球新冠状病毒疫情、国际形势和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等对国内外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应对措施得力,反而促进了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扭亏为盈.本文同时介绍了国内外聚丙烯腈原丝、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合成纤维》2019,(12):53-54
<正>上海正在金山区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碳纤维产业生态圈。2019年9月16日,从2019浦江创新论坛——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在引进新材料产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上下游配套项目的基础上,上海金山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产业规模力争在2035年达到400亿至500亿元左右,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碳纤维因其具备高强度、高模量、密度小、耐急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28日,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召开专题会议,议定在航空航天、风电装备、电力传输、轨道交通、汽车、土木工程等领域建立碳纤维产业化应用的专项工作组。会议报告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设想和建议,交流了如何加强碳纤维上下游产业链合作,解决碳纤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汽车、风电等工业领域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快速提升,国际上碳纤维产业化迎来新一轮的结构重组和产能扩张。面对新的形势,"十三五"我国的碳纤维产业必将进入一个以发展高效低成本制备技术为核心,围绕重大应用工程,构建碳纤维制备与应用产业链,提升产业集成度和行业竞争力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制备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其性能及使用领域也在快速提升,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引领结构材料革命的典型代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纤维产业正由成长期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碳纤维产能已达到相当规模,但其应用  相似文献   

14.
塑料市场     
正投资10亿!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成立2017年12日10日,常州高新区举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峰论坛,一批院士、专家集聚该区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据了解,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按照"政、产、学、研、用、金、商"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思路,集聚行业内顶尖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优质资源。该中心将通过1个研究院(碳纤维  相似文献   

15.
<正>在9月12日举行的2019浦江创新论坛——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上海金山区发布了"碳纤维十五条"专项政策,全力推动碳纤维产业集群在杭州湾北岸崛起。论坛期间,共有15个碳纤维领域相关项目签约落户金山,总投资约70亿元。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作为新材料的上游和前沿产业,其应用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市场供求、发展趋势以及全球主要供应商的理论产能和区域分布情况,尤其是大中华地区的市场供求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和分析,并对中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常州打造千亿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产业群2017年12月10日,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峰论坛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等一批院士、专家集聚常州高新区交流研讨,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会上,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和区领导陈正  相似文献   

18.
<正>鉴于碳纤维产业的广阔前景,近年来不少企业纷纷选择进入碳纤维领域。如,方大炭素2013年收购方泰精密100%股权,将公司业务向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扩展。北京城建2014年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拟以不超过2.5亿元的价格收购江苏航科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股权并向其增资。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产业,碳纤维发展也得到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发布《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经过3年努力,初步建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体系,碳纤维的工业应用市场初具规模。本着低碳科技、全球共享的发展理念,在推动产业链低碳进程中,江苏盛世向阳花制暖技术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研发,攻克了近百个技术难关,掌握了碳纤维制暖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制成了双回路碳纤维发热电缆。该技术获得了国家多个专利认证,成为了中国非金属电采暖国标首编单位。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江苏连云港、山东威海、吉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基地,重庆、山东泰安、浙江嘉兴等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基地,北京、广东、山东等树脂基复合材料基地,湖南碳/碳复合材料基地,四川成都综合性复合材料基地。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现有材料工业基础,结合各地科技人才条件、市场需求、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