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保护遭遇互联网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广良 《程序员》2000,(3):4-10
一.关于信息产业的简单说明 1980年,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Alvin Toffler出版了其第二部让世界为之震动的著作—《第三次浪潮》(Third Wave)。在该书中,Toffler认为,迄今的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两次浪潮,我们目前正面临着“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他认为,第一次浪潮是由农业革命开始的“农业阶段”,历时几千年;第二次浪潮是由工业革命开始的“工业阶段”,历经二百多年。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化文明的末日”,世界正面临着第三次浪潮的冲击,它展示着一种新的文明正在兴起。据Toffler预测,这次革命可能仅需几十年就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未来学家的预言,在当时可能都被当作"疯人疯语",然而当预言成为现实时,人们才意识到未来学家的过人智慧和洞察。书名:《第三次浪潮》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作者:(美)阿尔文·托夫勒译者:黄明坚简介阿尔文·托夫勒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家之一,他在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1980年出版《第三次浪潮》、1990年出版《权力的转移》被称为"未来三部曲",对当代社会思潮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不因拉车而忘记看路,忙中偷闲,我们还是要时不时考虑一些超脱性的问题。 当前,最有终极意义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是:如何认识自然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同一性。 我们不光要看到第三次浪潮是对第二次浪潮的否定,还要看到第三次浪潮是对第一次浪潮的否定之否定,也就是肯定。 现实意义是:如果我们不能确定第三次浪潮与第一次浪潮的肯定关系(否定之否定即为肯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在2013年的人们看来,是一件多么时髦的事情。仿佛谁不谈大数据,谁就落后于时代但实际上,大数据是33年前的一个"古老"概念托夫勒在1980年的《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则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经"考古发现"重见天日,一鸣惊人这种感觉,是不是象看《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写锦囊似的?托夫勒这话,我怎么听怎么觉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这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对信息社会的预言。 所谓“家庭将作为一个中心重新出现”是指:农业社会,就曾以家庭为中心,工业社会,家庭不再是中心;而信息社会,家庭“重新”成为中心。这种正反合,是一种历史的否定之否定。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理想社会,也是以家庭为中心。托夫勒预言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未来,会是又一个乌托邦吗? 自从《第三次浪潮》发表20年来,  相似文献   

6.
继电话、互联网技术带来ICT发展的两次浪潮后,全球企业一直在积极探讨ICT的第三次浪潮。现在业界普遍认为,以家庭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生活方式将是第三次浪潮的特征,数字化生活方式也正逐渐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经历了单一部门信息化、跨部门信息化、企业级信息化三次浪潮之后,正在掀起向产业链级信息化迈进的第四次浪潮。  相似文献   

8.
未来不是梦     
周培玲 《互联网周刊》2006,(44):111-111
以“知识储备”为财富工具的社会将使“知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激烈的竞争迫使第三次浪潮公司不断求新求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与信息产业新生"物"物联网的出现,作为继IT技术单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作为"九省通衢"的中部大城市武汉,更期待把握社会经济大发展与变革的机遇,谋求以"智慧城市"促进武汉经济圈经济科学与和谐发展,中部崛起。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在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实现快速交通体系、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两型"社会的蓝图中,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50亿人在未来10年,将由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连接起来,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浪潮以及云制造、3D打印、能源互联网形成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将引爆第三次零售革命。  相似文献   

11.
终端,即计算机显示终端,是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显示终端伴随主机时代的集中处理模式而产生,并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迄今为止,计算技术经历了主机时代、PC时代和网络计算时代这三个发展时期,终端与计算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相适应,应用也经历了字符哑终端、图形终端和网络终端这三个形态和同期掀起的第一、第二次应用浪潮,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终端应用将进入没有形态限制,没有平台限制的“第三次应用浪潮”。  相似文献   

12.
谢然 《互联网周刊》2014,(13):53-55
正美国社会思想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将为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演进和应用持续深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从实践情况看,大数据产业生态中主要包括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大数据处理服务提供商和数据资源提供商3个角色,分别向大数据的应用者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分析服务和数据资源。当前大数据产业还处于构建的初期,呈现规  相似文献   

13.
2月3日获悉:浪潮电脑公司认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型产品消费的重视,一场电脑健康消费热潮正在涌起,浪潮电脑在获得 ISO14001认证后,其 PC 具备电脑不仅个性化、人性化优点,直接领导第4阶段健康消费主流。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丕恕认为:PC市场已经历价格阶段、质量阶段、应用阶段,目前正进入健康消费生产的第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刚拿到《第三浪》,其英文书名The Third Wave令我联想到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拿到书的第二天,我在中关村闹市中央的李莲英老宅中见到了方兴东和王俊秀,问后才知,原来《第三浪》是指第三次浪潮涌进中国后,引起的第三波冲击。这个“第三浪”是指中国互联网的第三波。  相似文献   

15.
5月10日,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即将卸任阿里巴巴CEO的马云说,"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大数据时代来了,这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我们应有所准备,有所应对。(一)大数据呼啸而来早在1980年,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早就预言过大数据,他说,"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则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  相似文献   

16.
《办公自动化》1997,(1):22-23
今日世界日益信息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手段空前丰富且有效,有人说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这话一点都不假。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除了人类生机勃勃的活力之外,还有PC计算机市场的繁荣、计算机广域网尤其是Inter-net的兴起。 Internet共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以E-mail为代表的信息在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中的大量运用;第二次浪潮是In-ternet普及到普通用户,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二次浪潮中;第三次浪潮,也就是下一下浪潮,它标志着整个虚拟组织和虚拟团体的建立,人们  相似文献   

17.
"云计算"作为了引领IT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已经悄无声息进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在教学方面,通过"云计算"建立的教育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改善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1月23日,国家信息产业部下辖的权威调研机构赛迪顾问(CCID)发布了《2006年度中国计算机市场调查报告》。在赛迪报告中,浪潮再次跃居国产服务器厂商榜首。这是自1996年浪潮首次取得中国服务器销量冠军之后,第十一次折桂;浪潮集团荣膺"2006-2007中国PC服务器市场年度成功国内企业"。这是浪潮第四次获此殊荣。同时,浪潮存储也夺得国有品牌销量第一,浪潮集团获得"2006-2007中国存储市场成长最快国内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工业革命”十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里米.里夫金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很有可能化解人类面临的资源困境,甚至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词汇是近年来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社会生活领域频繁出现的词汇。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第三次工业革命",竟然有75个页面,21万条信息之多,"第三次工业革命"之热可见一斑!笔者在获得《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美]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之后,抱着一些问题,概略地阅读了该书。对下述问题有些初步的认识,现贡献给工业自动化界的朋友们,供大家品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应用在中国的普及,网络数据呈几何数增长,由此引发了继CPU、网络之后IT领域的第三次技术浪潮——网络存储。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存储设备生产厂家,清华同方光盘公司把握机遇,迅速成长起来。 清华同方光盘公司副总经理高宏谈到存储浪潮的到来时说:“在第一次CPU和第二次网络技术浪潮中,参与竞争的均是In-tel、AMD、IBM、Sun、HP、Compaq、Cisco、3Com、Micsoft等IT业的巨型公司。但是在第三次存储浪潮中,脱颖而出的却是像EMC、Network Appliance、Auspex、Microtes这样一些原来在IT业默默无闻的小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