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产品设计链进行有效管理,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介绍了产品设计链的结构,提出了产品设计链模型和系统层次模型,论述了产品设计链中概念设计的产品建模方法,构建了概念设计阶段评价框架,介绍了设计链协同管理模型,并根据产品设计链的特点,提出采用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链伙伴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现有采茶机设计,提升用户满意度,构建了融合QFD,NAGS-Ⅱ及TOPSIS方法的产品设计模型,使用户全程参与到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分析用户需求,得到用户需求权重,并基于采茶机的技术特性和零部件结构,得到产品设计重点。以用户对零部件的打分和零部件成本为依据构建优化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方案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优设计方案。采茶机设计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可为其他农机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产品并行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了基于集成产品信息模型,实现产品并行设计的体系结构。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采用分阶段策略,基于知识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价,及时指导产品设计,从而优化产品及其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4.
现代产品设计方法及其演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更好地体会现代产品设计的本质,有必要对产品设计的特点和方法学的演进进行分析。传统串行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各领域间缺乏信息的交流,产品设计不具备全局的考虑,造成因返工带来的时间与资源浪费。针对该弊端,并行工程提出集成/并行的产品与过程设计,通过团队协作与过程重组,使产品设计得到优化。虚拟制造则强调在产品加工之前,通过拟实模型提高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基于上述要求,提出了3种可行的产品设计方法,其中产品综合平衡设计方法兼顾了面向型产品设计方法和拟实型产品设计方法的特点,从内在结构和外部机制上以更大的柔性使设计能够保证产品最终的TQCS指标。同时该方法为实现支持现代产品设计的软件环境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递归化产品信息集成建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建荣 《机电工程》1998,15(1):9-11
产品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后续的设计结果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则需要对前在的设计作出修改和改进而再次进行迭代,一个产品设计完毕,可能需要作许多次这样的循环,一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本文在分析工程产品设计过程的基础上是一个迭代的提出了递归化产品信息休成建模的思想,并论述了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6.
夹具设计的并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实现产品设计与夹具设计的并行方法,包括不同阶段的产品设计与夹具设计的并行,不同批量的产品设计与夹具设计的并行,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与夹具设计的并行,最后介绍了作者开发的面向并行工程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的原理结构和功能,并给人具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应用三维设计软件MDT进行锻压机械手三维参数化设计的方法,论述了MDT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强大的功能。应用计算机技术在虚拟的装配环境下进行三维参数化的仿真设计,已成为当前工程设计的新理念。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是工程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智 《机械设计》2004,21(11):3-5
为了解决信息时代的产品设计问题,分析了产品结构,研究了信息时代的产品设计思想和产品设计方法,构造了基于设计知识库、设计规则库和设计方法库的产品设计模型,以促进其在我国的应用,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9.
面向装配的机械产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华  张新访 《机械》1997,24(1):40-42,F004
讨论了面向装配的机械产品设计的两类方法,即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产品装配性能的设计准则法和基于装配规划分析反馈信息,对产品进行再设计,改善产品装配性能的反馈法。提出了面向装配设计的准则和装配规划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设计生命系统模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雁虹  江山 《机械设计》1997,(3):1-3,26
本文探讨了并行工程和生命系统理论与产品设计的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提高设计效率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产品设计过程模型。该模型从产品需求分析出发,结合生命系统理论,为设计人员有层次、并行地展开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概念框架。模型具有开放性,设计人员可以运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技术进行工作,并多方位地采纳各部门的意见。本文还初步构造了一个用于产品设计建模工具软件的图形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