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晖  李琪  黄鹰  李文耀 《光通信研究》2004,(6):37-39,49
文章根据软交换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基本呼叫控制流程、运用流程图及状态图分析法,重点讨论了SIP协议的设计及实现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软交换中软终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阐述了软终端在软交换网络中的使用及会话初始协议(SIP)软终端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SIP和H.323是下一代IP分组网上多媒体业务技术发展的两个方向,软交换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并实现两者的融合互通.在软交换网络的基础上,结合这两种协议的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SIP和H.323互通的实现过程和呼叫流程,并介绍了互通功能(IWF)单元在互通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SIP及其在软交换网络和IMS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的特点、功能和结构等,从路由、网络结构和典型呼叫流程方面研究分析SIP在软交换网络和IMS中的应用,最后对SIP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虽然因特网快速发展,丰富多彩的数据型业务不断涌现,但受制于现有的电信网络和IP网络结构和技术,如何开拓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就是这些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框架结构,其核心技术软交换(SoftSwitch),相关协议,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虽然因特网快速发展,丰富多彩的数据型业务不断涌现,但受制于现有的电信网络和IP网络结构和技术,如何开拓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就是这些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要概念和特点,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框架结构,其核心技术软交换(SoftSwitch),相关协议,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软交换中SIP与H.323电话网的互通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简要介绍了SIP与H.323协议,接着根据互通的要求,给出了实现互通的四个典型流程,最后讨论了SIP和H.323消息的映射、参数的转换和状态机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佘东  赵东风 《通信技术》2011,44(6):116-118,122
软交换技术是现代交换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开放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信令协议,而SIP协议是其中重要协议之一,主要用于实现实时会话通信。通过对软交换体系结构的介绍以及软交换中SIP协议的应用分析,利用中兴公司的ZXSS10 SS1b软交换控制设备实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的SIP终端会话设计,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及实验结果,为高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现代通信实验室、开设相关实验提供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虽然因特网快速发展,丰富多彩的数据型业务不断涌现,但受制于现有的电信网络和IP网络结构和技术,如何开拓更多更丰富的服务,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就是这些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本介绍了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框架结构,其核心技术软交换(SoftSwitch),相关协议,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软交换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石友康 《电信科学》2002,18(1):39-44
电信网络从承载单一业务的独立网络向承载多种业务的统一的下一代网络的演进正成为不争的事实,运营商必须设法改变其现有的网络的设计,以适应迅速增长的数据通信业务。这种改变的核心是利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将语音和数据汇聚在同一个无缝网络中,通过将接入、呼叫控制和电信应用程序分离的三层结构,使运营商利用现有网络提供更灵活的适应性和更强的管理能力,这种网络结构就是下一代网络(NGN)的基本框架,而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交换设备的功能特点、解决方案以及技术发展情况等。  相似文献   

11.
300万像素对于专业摄影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家庭用户而言却已经十分完美了。下面三款数码相机是300万家庭中令人兴奋的新品,它们的价格都在3000元到4000元人民币之间,想想一年前3000万像素的相机要花多少钱?而在测试中它们的表现也的确让人觉得物有所值。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适用于软交换特点的呼叫模型.该呼叫模型的设计借鉴并改进成熟的智能网呼叫模型.增强媒体控制能力,实现呼叫控制与媒体承载、业务逻辑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支持对多协议的接入,同时满足开放式业务的需求,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本文从软交换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软交换的基本功能及其优点.软交换的网络系统结构、软交换的对外接口等内容,并探讨了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软交换在3G网络中的应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芳 《电信科学》2002,18(11):27-32
控制、承载、业务的分离,则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以及软交换(softwitch)技术的核心概念,3G技术则是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在简单介绍NGN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Release5核心网的技术构成进行了分析。借助于软交换技术,UMTS Release5也实现了控制、承载、业务的分离,从而可以保证3G网络与下一代网络的顺利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工程建设实际出发,简要总结了软交换建设几点优势,初步讨论了几种软交换的建网模式。  相似文献   

16.
软交换过载控制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网络在Internet技术的推动下向业务开放、多网融合和体系分层的下一代电信网发展,而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因此,必须针对下一代网络的特殊性为其设计一种有效的过载控制方案,以保证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从而提高软交换设备本身乃至全网的性能。本首先对电信设备过载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进行了简略的概述,然后对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过载控制的特殊性和难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指出软交换过载控制设计的特殊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软交换过载控制框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Internet为代表的包交换网络的兴起,在包交换网络上构建下一代网络,统一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已成为业界共识.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Internet协议(SIP)的软交换视频会议控制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完成多种终端的接入,提供多种灵活的会议召开方式,具有完善的视频会议功能.基于SIP,具有组建灵活、扩展方便、移动性支持良好等优点的新一代视频通信系统是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软交换的一种通用呼叫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锴  杨放春 《电子学报》2005,33(10):1757-1760
现有的呼叫控制模型不能满足多媒体与移动业务对承载的复杂控制需求.本文在不增加现有模型复杂度的前提下提出一种通用的两层、信令-承载控制相分离的呼叫控制模型SBS-CSM.SBS-CSM在核心会话控制模块完成协议无关的通用呼叫控制功能,并将信令链接与媒体链接的控制分离,将二者的控制能力独立的提供给业务.在协议接入处理模块完成具体协议的媒体链接控制功能.采用该模型的软交换系统的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9.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设备,首先介绍了软交换计费的功能要求,然后提出了一个软交换计费系统的模型,此模型主要采取RADIUS协议进行认证计费,介绍了RADIUS协议的数据包格式、认证流程以及他在软交换环境中的工作流程。介绍了此计费系统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软交换平台和软电话的设计、RADIUS服务器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设计。最后对软交换平台的软件实现、数据库的实现、RADIUS服务器的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