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其产生发展与地质、地貌、气象、水文以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苗山地区是广西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其独特的不良地质条件和暴雨条件、人类活动是泥石流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治泥石流要结合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洪水预警预报、改变群众的生活居住习惯等措施.为此,提出了恢复生态环境,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8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苗山山高坡陡,河流坡降大,是泥石流的多发区。根据大苗山已经收集到的泥石流资料,结合降雨情况,提出坡面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预警雨量和预警范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6.
泥石流是水土流失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它在暴雨中突然暴发,流速每秒高达十几米或几十米,破坏力惊人,常造成毁灭性灾害。它是水土保持的天敌,为此要应防设防,防治结合,了解其产生的潜在因素,掌握其运动(或形成)规律,彻底根治泥石流的发生。下面对泥石流产生的因素、条件、型式及根治的措施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8.
1996年8月4日.涉县因特大洪水引发多处泥石流.其中.规模较大,造成危害最严重的是鹿头乡谷几沟泥石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泥石流的概念、类型、形成条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危害等,并按照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若干泥石流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0.
赵健 《中国水利》2007,(14):50-52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泥石流十分发育,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巨大,泥石流灾害防治需求迫切。结合我国防治泥石流的实践,分析了泥石流灾害防治的不同措施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泥石流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现象,其具有突然爆发、阵性、能量大的特点,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掌握其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行预报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周全保 《山西水利》2007,23(2):51-52
根据山区洪水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分析气象、水文、工程等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降雨洪水预报信息,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洪水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预警及其实施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预警在减灾实践工作上已取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和明显的效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泥石流预警进行了定义,并将其分为泥石流预报和泥石流警报两种类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预警信息来源与泥石流暴发时间的关系.预报是在泥石流暴发之前做出的泥石流暴发与否的结论,而警报则是对泥石流暴发或运动过程的监测和判断.泥石流预报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降雨型泥石流,在中国大陆地区本文推荐使用蒋家沟泥石流预报模型,并给出了参数获取方法和分级预报的阈值.泥石流预警技术主要有基于泥位、地声、次声等信息监测判断的仪器,目前仍然存在漏报或误报的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将这些技术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和校验.将泥石流简易预警技术、专业预警技术进行组合使用的方式称为泥石流预警的组织体系,主要类型有群测群防、群专结合及专业预警3种.通过技术手段得到泥石流预警结论后还需要进行检验,确定无误后再发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根据辽宁省东部山区发生泥石流的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地质、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条件,闸述泥石流的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辽宁省各市地泥石流灾害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泥石流灾害的概况、类型及特点,提出了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丽水地区九山关水半分田,山高坡陡,地势复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发生,属地质灾害的重灾区。在广泛开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成因分析入手,按照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找出主要问题,并分别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预防治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动力学预报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影响泥石流发生的诸因素出发,把降雨水动力学,渗流力学,土动力学及泥沙运动力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了泥石流发生动力学预报模型,结合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中的自学习原理,使用C语言设计与建造了具有友好人机界面的自适应的泥石流动力学预报系统,采用宝贵的云南蒋家沟和滇西南大盈江浑水沟的泥石流资料,成功地验证了泥石流动力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