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灰热平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较诸鼓泡流化床锅炉有显著的不同特点,其传热特性要充分考虑物料平衡、热量平衡和压力平衡,本文着重讨论灰热平衡对锅炉热平衡计算的影响。并以35t/h中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对计算公式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2.
烟气中灰粒对锅炉过热器、省煤器传热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含尘烟气实验研究了烟气中含尘浓度、颗粒粒度和烟气速度等关键因素对锅炉过热器、省煤器传热的影响,得出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经验关联式,并用于计算分析煤粉炉、两级分离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和中温分离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热器、省煤器等对流管束在考虑固体粒子影响作用后烟气侧的传热系数。通过传热机理分析,提出了可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设计的多相流传热模型,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热器和省煤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图11表5参14  相似文献   

3.
烟气中灰粒对锅炉过热器,省煤器传热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翔  沈珞婵 《动力工程》1996,16(5):8-14
采用模拟含尘烟气实验研究了烟气中含尘浓度,颗粒粒度和烟气速度等关键因素对锅炉过热器、省煤器传热的影响,得出了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经验关联式,并用于计算分析煤粉炉、两级分离的特 流化床锅炉和中温分离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过热器、省煤器等对流管束在考虑固体粒子影响作用后烟后侧的传热系数。通过传热机理分析,提出了可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设计的多相流传热模型,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过热器和省煤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缦  别如山 《锅炉制造》2005,(2):32-33,58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水冷壁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循环流化床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程乐鸣 《动力工程》2000,20(2):587-591,610
作者对1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受热面的传热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计算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图11参9  相似文献   

6.
具有收缩出口结构的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燕  郑洽余 《动力工程》2000,20(5):827-830
通过在冷态循环流化床模型上进行的大量试验研究,提出了强化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的方法,分析了收缩出口结构可以强化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收缩出口结构的收缩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佳值,一般最佳收缩度与循环流化床锅炉当量直径之比为0.5。这一新发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图9参5。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模型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对流、辐射传热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截面平均颗粒体积份额有密切关系,而辐射传热系数与环形区内温度密切相关;循环流化床锅炉辐射传热占总传热的份额随炉膛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设计需要,研究提出了CFB锅炉热力计算方法,建立了炉膛传热计算模型及外置床传热计算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适用于M型及H型炉型的CFB锅炉热力计算软件。该热力计算软件可开展大型CFB锅炉的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通过210 MW和330 MW CFB锅炉的应用表明,所开发的CFB锅炉热力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准确可靠,为大容量CFB锅炉的设计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燕  郑洽余 《动力工程》1999,19(1):12-22
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几何结构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和传热有特性很强烈的影响,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该文通过试验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出口几何结构,可以使其具有初级内分离器的功能,进而增强颗粒的内循环,延长颗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增强炉内传热,全面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动静态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晨  何祖威  辛明道 《动力工程》2002,22(4):1841-1846,1892
提出了一种建立大型商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动静态整体数学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在描述循环流化床悬浮段内气固流动特性时考虑了固体物料的宽筛分特性和“核心-环”流动结构,并详尽考虑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发生的诸如燃烧、传热、有害物质的生成和还原等主要物理化学过程。针对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引进410t/hPyroflow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该方法对其整体性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出口几何结构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几何结构对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有强烈的影响,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端头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出口几何结构,可以增强颗粒的内循环和炉内传热。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CFB)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发展极为迅速的洁净煤燃烧技术。本文从其燃烧特性及SO2和NOx的排放特性出发,对一些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世界上CFB锅炉的主要的炉型以及我国CFB锅炉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鼓泡流化床相比 ,有许多新的特点 ,床内的燃烧和受热面的传热过程很复杂。由循环倍率决定的颗粒浓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对传热强度、燃烧与燃尽、过热器的汽温、负荷的调节范围以及分离器的设计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以 65t/h油页岩流化床锅炉的热力计算为例 ,从循环倍率入手 ,着重讨论了循环倍率以及由它决定的飞灰浓度对床内燃烧传热及过热器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数学仿真模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志  高建强  李宇 《锅炉技术》2003,34(3):42-45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 ,该模型采用集中参数法 ,考虑了循环流化床的流体动力、燃烧和传热特性 ,模型沿气体和固体的主要流动方向将流化床炉膛划分为若干小室 ,在每个小室中分别建立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动态方程。对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 45 0t/h流化床锅炉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反映锅炉的动态特性 ,不仅可以用于仿真培训 ,也可用于系统设计优化计算 ,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燃用油页岩的流化床锅炉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读者介绍油页岩和煤在燃烧方面的差异,并介绍燃用油页岩的流化床锅炉设计计算方法。指出采用煤燃烧的计算方法来设计油页岩流化床锅炉会导致巨大的误差。这些误差来自灰分的差异、产生烟气量的差异、发热量的差异等。从流态化特性和锅炉运行的角度以及燃用油页岩曾经发生过的事故,讨论了油页岩流化床锅炉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设计产品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根据然用油页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践,指出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只宜采用低循环倍率,较高的循环倍率不仅磨损是问题,在技术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进行数值研究,所建模型考虑轴向和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模型计算揭示烟气温度和热流密度在炉膛内的分布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中,颗粒相对流换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7.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传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典型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数据及其相关参数关系.以12 MW、50MW和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讨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问题.此外,还讨论了炉膛悬吊受热面、汽/水冷旋风分离器、外置式换热器和尾部受热面的传热规律,并给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系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图10表2参12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褐煤的燃料特性,燃烧特性及燃料、床料、循环物料的颗粒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所给出了床料、燃料、循环物料的颗粒特性数学模型可用于褐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同时对褐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樊泉桂  丁岩峰 《动力工程》2005,25(5):614-617
以某热电厂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实测数据为基础,在锅炉密相区和稀相区分别建立热平衡方程式,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密相区、稀相区内的传热系数,并提出了稀相区内以对流为主的对流-辐射模型,新的计算方法可直接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稀相区辐射传热在总的传热中占的比率。图5参7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线监测与状态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特性、系统要求出发 ,设计了一套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线监测与状态诊断专家系统。在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常见故障状态与常用诊断技术的基础之上 ,详细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线监测与状态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流程、软件实现、系统功能等 ,并经现场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