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分析W18Cr4V高速钢/离子渗氮层相结构,采用连续加载压入法测定渗氮层脆性,分析了渗氮工艺对渗层相结合与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渗氮工艺影响渗层相结构,含量及其分布,从而影响渗层脆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对搅拌头材料W9Mo3Cr4V钢离子渗氮表面改性研究不多。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离子渗氮温度对W9Mo3Cr4V钢搅拌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出制备高硬度耐磨氮化层搅拌头的合适的离子渗氮温度。结果表明:经离子渗氮的W9Mo3Cr4V钢搅拌头表层获得了主要由ε相(Fe3N)和γ’相(Fe4N)组成的均匀渗氮层,且随着从表面到基体距离的增加,渗氮层的硬度呈现平缓的硬度梯度分布;480~560℃范围内,随离子渗氮温度升高,渗氮层厚度不断增加,渗氮层硬度也不断提高;ε相(Fe3N)衍射峰随离子渗氮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γ’相(Fe_4N)衍射峰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渗氮层厚度ζ与渗氮温度T的关系满足ζ=3.85×108e-9 141/T·τ。  相似文献   

3.
偏压对活性屏离子渗氮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0C钢进行活性屏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了在活性屏离子渗氮工艺过程中工件所加的偏压对渗氮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加偏压或偏压较低的情况下,对距离活性屏较近的工件,其表面有一定厚度的渗氮层形成,硬度提高;而距离活性屏较远的工件,其表面几乎没有渗氮层的形成,但当增大偏压至400~450 V时,工件表面产生弱的辉光放电...  相似文献   

4.
使用NH3在氮化炉中对纯钛铸件进行辉光等离子渗氮。分别应用X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摩擦磨损实验及电化学实验研究等离子渗氮对纯钛铸件机械性能、摩擦学性能、耐腐蚀性的影响。铸造纯钛表面氮化处理后,颜色呈暗金黄色,表面由TiN、Ti2N相及氮在钛中的固溶体α-Ti(N)组成,显微硬度、耐磨性显著提高,在人工唾液中的耐腐蚀性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对35CrMo进行热处理,采用一次调质+亚温淬火+回火+离子渗氮的方法提高材料的耐磨性。采用不同的回火温度、渗氮温度和渗氮的N2和H2的比例,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这些参数对渗氮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耐磨性渗氮工艺为回火的温度600℃、渗氮温度460℃、N2:H2为1:5;耐磨性最差的渗氮工艺为回火的温度650℃、渗氮温度540℃、N2:H2为1:1。通过XRD分析表明白亮层的组织为以γ′相为主,并含一定量的α-Fe(N)相。这样的组织有很好的耐磨性,并且具有较小的的脆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304不锈钢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预先表面纳米化,温度400、450℃,保温时间4、6 h,氮氢比1∶3的离子渗氮工艺对试样进行处理,研究纳米化以及渗氮工艺对304不锈钢渗氮层形貌和深度、硬度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对样品的显微组织、微观形貌、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经表面纳米化与离子渗氮工艺处理后,渗氮层为0.1~0.2 mm,表面硬度约为1 200 HV0.1,比基体硬度提高了6~7倍,耐磨性也大大增强;但渗氮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材料表面耐磨性越差.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处理工艺为:预先表面纳米化,渗氮温度400℃、保温时间6 h.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无毒液体渗氮工艺对CrNiMo钢渗层的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氮化温度、氮化时间和尿素添加量对CrNiMo钢液体渗氮层的脆性、渗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添加量是影响渗层脆性和硬度的主要因素,氮化时间是影响渗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氮化温度对渗层厚度和硬度的影响较小.最优渗氮工艺为570℃,氮化时间5 h,尿素添加量为50 g/h,此时渗层厚度为0.235mm,最高硬度为920HV,脆性级别为1级.  相似文献   

8.
化学沉积Ni-Mo-P合金工艺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镀液pH值和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化学镀Ni Mo P合金镀层耐蚀性和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镀液 pH值升高 ,镀层的沉积速度和硬度升高 ,而耐蚀性下降 ;镀液温度升高 ,镀层的沉积速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暖通用SUS301L不锈钢表面的综合性能,在低温(500℃)和高温(900℃)2种温度下对其表面实施渗氮形成离子渗氮层,通过试验测试的方式分析了离子渗氮层的微观组织与耐磨特性.结果 表明:500℃渗氮处理后基体表面形成了约7 μm的离子渗氮层和平直分布的白亮组织,组织中只溶入了很低比例的氮;900℃进行渗氮处理...  相似文献   

10.
吴新春  陈吉  韩啸 《材料保护》2013,46(4):29-31,8
为了提高纯钛材的表面硬度及耐蚀性,使之更适应人体环境,对铸态纯钛材表面进行离子渗氮。利用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显微硬度计研究了渗氮钛材的成分、相结构、形貌及硬度,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谱对比研究了纯钛材及离子渗氮钛材在37℃的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经过650℃渗氮处理后,铸态纯钛材表面形成了17μm的梯度渗氮层,其相组成为α-Ti(N),Ti2N,TiN;表面显微硬度约为(650±20)HV,为铸态纯钛材的2.3倍;离子渗氮钛材的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W18Cr4V高速钢离子渗氮层相结构与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分析W18Cr4V高速钢离子渗氮层相结构,采用连续加载压入法测定渗氮层脆性,分析了渗氮工艺对渗层相结构与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渗氮工艺影响渗层相结构、含量及其分布,从而影响渗层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只用高频产生等离子体的氮化方法(简称高频离子氮化法)。找出比较合适的氮-氢气体比例及合适气压、温度的氮化工艺参数。获得高的表面硬度(HV 1575左右)和较厚的氮化层(85μm)。初步分析了影响氮化层性质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拉伸试验速率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拉伸试验方案,对低碳钢坯、低碳热轧及冷轧钢板进行了金属常温拉伸试验,考察试验速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拉伸试验速率作为拉伸试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可控制条件,会对拉伸试验结果如抗拉强度、非比例延伸应力、断后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产生影响,通过控制拉伸试验速率,可以达到减少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提高检验结果真实程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基片的表面状态对金刚石成核密度的影响,采用了抛光清洁的基片、对样品划痕、基片加热脱附等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对样品表面进行预处理,得到了不同表面处理条件下的金刚石成核密度。尝试了在低真空(10-1Pa量级)条件下,去除表面的氧化硅及吸附活性的含碳原子,以提高金刚石的成被密度,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成核密度为109/cm2。  相似文献   

15.
用俄歇子能谱(AES)研究了热丝法生长金刚石膜中未经划痕处理的单晶硅衬底在不同沉积时间下的表面结构及Si,C,O元素浓度的深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沉积过程中,随沉积时间增加时,基材表面C浓度增加,O浓度下降,但SiC过渡层的生长缓慢。700℃沉积4h时仍无结构完整的SiC层生成,这是表面SiO2层阻碍了SiC的形成。分析了不经划痕处理的基材形核率低的原因。用高分辨电镜(HREM)观察了生长良好的金刚石膜的膜—基界面,发现没有SiO2层存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四种C/C 复合材料增强体(1K 碳布、3K 碳布、1K 碳布+ 碳纸、1K 碳布+ 特殊碳毡) 结构对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这四种增强体制备的C/C 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假塑性, 弯曲断口的宏观形貌呈“之”字形, 其总体力学性能良好, 但也具有较大差异。本文作者结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对这些特点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李辉  晋野 《真空与低温》1998,4(2):104-107
主要叙述了在金刚石镀膜装置中,利用平行马赫探针测量了沉积室中的等离子体漂移速度,采用了Hutchinson的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数据。测得马赫数M为0.086,电子温度Te为5eV,等离子体漂移速度约为297m/s。在金刚石镀膜的研究中,平行马赫探针为进一步研究沉积金刚石膜的速度和质量与等离子体漂移速度的关系提供了比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得出了蒸发源位于倒圆锥面正下方外部镀膜时锥面上各点的膜厚方程,并对整个锥面上膜厚均匀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圆锥面形状固定时,蒸发源与圆锥底圆圆心距离增大使锥面上膜厚均匀性变好;当蒸发源固定时,增大底圆半径导致锥面上膜厚均匀性变差。在同样的配置下,蒸发源为点源或小平面源时锥面上膜厚均匀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小平面源蒸镀比点源蒸镀时圆锥面上膜厚均匀性差。  相似文献   

19.
鲍麒  方秦  张亚栋  杨石刚  陈力  李展 《工程力学》2017,34(7):232-240
为分析充气薄膜对开敞空间中可燃气体爆炸试验结果的影响,该文基于10 m半径的半球形氢气/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燃试验,采用AutoReaGas分析软件,建立精细化有限体积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文建立的有限体积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充气薄膜对气体爆燃过程的影响;试验中薄膜的破裂超压约为0.5 kPa~3 kPa。进一步分析了充气薄膜对1 m3、8 m3、125 m3和1000 m3的氢气/空气、乙炔/空气和甲烷/空气混合气体爆燃超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气薄膜对爆燃超压的影响随着气体体积、燃烧速度和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并据此给出了不同气体爆炸试验中充气薄膜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活化源功率对反应溅应离子镀TiN涂层相组成的影响,随着活化功率的增加,膜层相组成朝着富氮相及其含量增加的方向发展,变化趋势为:(αTi+Ti2N+TiN)→(Ti2N+TiN)→TiN。活化源功率对膜层硬度的影响,主要是膜层相组成变化引起的,而由Ti2N和TiN两相组成的膜硬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