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残碳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浮选法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中提取残碳,在德国NETZSCH公司的STA409型热分析仪上研究了原煤与飞灰残碳的燃烧特性的差别,并研究了两种飞灰残碳在不同氧浓度下的燃烧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飞灰残碳的反应性温度以及着火温度较原煤高,残碳的反应活性并不仅仅依赖其入炉煤,还与电厂的具体燃烧工况有关.随着氧浓度增大,飞灰残碳的着火温度呈下降趋势,着火时间提前,飞灰残碳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当氧浓度小于40%时,飞灰残碳燃烧特性改变较大,当氧浓度大于40%时,改善趋势变缓.因此采用膜法富氧燃烧时,宜采用的氧浓度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2台75t/hCFB锅炉存在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的问题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化热电厂2台CFB锅炉存在飞灰可燃物含量偏高的问题,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并针对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排烟热损人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0前言
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大地公司)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产生的高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后,全部进入公司0.4MPa和3.5MPa蒸汽管网,供化工系统生产使用。锅炉设计煤种为平顶山烟煤,实际主要为平顶山烟煤和合成氨造气炉渣混烧,锅炉灰渣残碳量基本能够达到设计值。期间,由于煤种由平顶山烟煤改为洛阳无烟煤,使炉渣中残碳量由原2%(质量分数,下同)上升到5%~7%,飞灰残碳量由原6%上升到15%~20%。为此,结合实际运行工况,分析灰渣中残碳量过高的原因,提出了合理控制与调整燃烧的办法,降低了灰渣中的残碳含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开发、应用历程及该型锅炉适应煤种广、燃烧效率高、灰渣含碳低等特点;分析了中型氨厂建75t/h型该炉消化气化炉炉渣的可行性,指出这样75t/h该型炉可年创效益47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锅炉因其具有对燃料的适应性强、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范围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中的电站锅炉。本文结合我厂两台UG-75/3.82-M35的实际运行状况,简要分析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经济运行的因素及调整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氮肥企业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氮肥化工企业使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殊性,提出了氮肥化工企业在循环流化床锅炉选型问题上应结合燃料特点和企业规模,因地制宜,并总结了不同情况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选型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有3台35t/h和1台75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设计燃料为I类无烟煤掺20%造气炉渣。经过几年的运行,普遍存在飞灰可燃物含量高(25%左右)的问题,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4高达7.5%~8.5%,高于6.27%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谈提高粉煤灰火山灰活性的若干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磨细粉煤灰采用碱性激发剂及外掺可溶性硅铝材料等提高粉煤灰活性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以期提高粉煤灰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碱激发剂中SiO2与Na2O含量对碱激发粉煤灰/矿渣复合体系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碱激发粉煤灰/矿渣的凝结时间在15~705 min总体而言,激发剂中Na2O含量越高(>4%),样品的凝结时间越长;SiO2含量越高(>2%),样品的凝结时间越短.激发剂中SiO2含量为4%,Na2O含量为6%时,样品抗压强度增幅最大.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SiO2含量越高,材料结构越致密;当Na2O含量高于6%时,材料结构变松散.颗粒较细,比表面积较大的粉煤灰碱激发活性高,样品的抗压强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18.
1前言 我省某热电厂为充分综合利用粉煤灰,早在1998年就建成一座生产粉煤灰砖和粉煤灰砌块制品厂,现年产粉煤灰标准砖3000万块,粉煤灰空心砌块20000m^3,在确保产品质量和耐久性稳定的前提下,年消耗粉煤灰4~5万余t,年需外购水泥1万t左右,而该厂粉煤灰仍有剩余。为充分利用粉煤灰节省外购水泥的费用,厂决定增建一条年产1万t“粉煤灰、矿渣胶凝剂”的生产线。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施工,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粉煤灰和矿粉双掺、原材料选用和配合比设计等控制温度裂缝的方法进行了实践。温度差是引起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原因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控制温度差为目标,充分利用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技术。采用降低水泥用量、延长混凝土龄期、选用缓凝型外加荆等方法,不仅使混凝土达到要求,且未产生裂缝和渗透,达到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