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2.5%、丙烯酰胺与腐植酸钠质量比(g:g)50:1.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一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腐植酸钠、丙烯酰胺为原料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腐植酸钠-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影响。确定最佳聚合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6h、引发剂用量2.5%、丙烯酰胺与腐植酸钠质量比50:1(g:g)。通过红外光谱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间歇法溶液聚合制备淀粉系接枝丙烯酸的高吸水树脂,通过吸水率来选择最优合成条件。主要探讨了丙烯酸中和度,丙烯酸与淀粉的质量配比,淀粉与水的质量配比,引发剂与丙烯酸的质量配比,接枝共聚时的反应温度。糊化反应温度65℃,糊化反应时间为30min,淀粉与水的质量配比1:12,淀粉与丙烯酸的质量配比1:5,丙烯酸的中和度是68%,引发剂用量为1.0%,接枝共聚反应温度为55℃为合成产物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引发剂在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地研究了淀粉接枝丙烯酸反应过程中 ,两种不同的引发剂过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和硝酸铈铵在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反应的影响 ,对一些反应条件如引发剂浓度、反应的温度、单体的浓度、单体的中和度、反应的时间等进行了单因素试验 ,以接枝率 ,单体转化率 ,接枝效率为主要考查目标 ,从而得出试验的最佳条件。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的引发下 ,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反应温度 35℃ ,引发剂的浓度是 2 .8m mol/· L- 1 ,丙烯酸的浓度是1.1mol· L- 1 ,反应时间 3h,中和度为 80 %  相似文献   

6.
用过硫酸钾做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了木薯淀粉接枝丙烯酸和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丙烯酸与丙烯酰胺用量比、反应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木薯淀粉在接枝前和接枝后的结构和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丙烯酰胺质量比1∶3,引发剂过硫酸钾用量是单体质量的0.12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67%.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过硫酸钾-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引发木薯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对影响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反应的5个因素:反应的温度,反应的时间,引发剂的浓度,单体的浓度,以及中和度进行了研究,选取了各因素的不同水平进行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接枝率为主要考查对象,接合单体转化率和接枝效率,筛选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丙烯酸的浓度1.0mol/L,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的浓度3.0mmol/L,中和度70%。  相似文献   

8.
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的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本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物料的二次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该反应的接枝效果,并对该接枝共聚物进行了红外测试表征。  相似文献   

9.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酸、丙烯酰胺、纳米腐植酸及改性蒙脱土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酰胺/纳米腐植酸基复合型树脂。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系统考察了单体比(质量比)、纳米腐植酸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复合型树脂吸液倍率的影响。最适宜制备工艺条件为:单体比3∶7,纳米腐植酸用量为15%,反应温度65℃,中和度80%,交联剂0.05%,引发剂1.0%,所制备的复合型树脂吸水和吸盐倍率分别为998.90 g/g及102.59 g/g。用FT-IR,SEM及TG-DSC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腐植酸与丙烯酰胺发生接枝反应,产生了醚键;其表面结构疏松且粗糙,呈现较多孔洞、空隙及凹坑;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李海虹  戴晓慧 《化学世界》2012,53(6):342-345,349
以丙烯酸,硅藻土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接枝壳聚糖制备了壳聚糖-硅藻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并对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的表征,系统研究了引发剂、交联剂、硅藻土的用量,丙烯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丙烯酸的中和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2∶1,硅藻土的含量为1%,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2.5%和0.16%,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5h时,合成的壳聚糖-硅藻土-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吸水(盐)率最高,分别为145g/g和30g/g。  相似文献   

11.
A novel poly (acrylic acid)/sodium humate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graft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f acrylic acid (AA) on sodium humate micropowder using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MBA) as a crosslinker and potassium peroxydisulfate (KPS) as an initiator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effects on water absorbency of factors such as reaction temperature, initial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degree of neutralization of AA, amount of crosslinker, initiator, and sodium hum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f AA on sodium humate micropowd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oscopy.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water absorbency of the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synthesiz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for synthesis with a sodium humate content of 5.3% exhibited absorption of 684 g H2O/g sample in distilled water. Water‐retention in soil is enhanced by the use of the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The effect of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on the growth of corn is reported. The superabsorbent composite may be of use as water management materials for agriculture purposes in desert and drought‐prone areas.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102: 5137–5143, 2006  相似文献   

12.
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可生物降解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红  崔英德 《精细化工》2006,23(3):218-222
以丙烯酸(A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海藻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海藻酸钠、引发剂(KPS)和交联剂(NMBA)用量、丙烯酸中和度、聚合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以及树脂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w(SA)=1.5%、w(KPS)=0.15%、w(NMBA)=0.1%、丙烯酸中和度为65%、聚合反应温度为75℃时,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率为845 g/g,对生理盐水的吸水率为88 g/g,且能被土壤和微生物降解,w(SA)=10%的树脂在60 d内能够被芽苞杆菌降解52%,在土壤中能被降解36%,且降解速度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快。IR测定表明,树脂为丙烯酸盐与海藻酸钠的接枝共聚物。SEM测定表明,PAA/SA高吸水性树脂呈花瓣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木薯淀粉(CS)-g-丙烯酸(AA)超吸水材料。在AA与cS质量比2.5:l,过硫酸钾0.07g,3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度(摩尔比)20%,N,N’-弧甲基双丙烯酰胺0.14%(占AA重)条件下,65℃真空恒温反应3h,干燥后得超吸水材料(cs.SAP)。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不同形状CS—SAP吸液能力及保水性能有一定差别,保留4%凝胶残重的材料保水时间最长可达28d:材料吸去离予水倍率高达1316.8(g/g)、自来水673.1(g/g)、0.9%NaCI水溶液54.8(g/g)、人工尿液63.0(g/g)。接枝反应及材料吸水结构经FTIR.SEM,PM表征。  相似文献   

14.
合成聚丙烯酸/凹凸棒复合保水剂的中试放大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翟乃华  李安  王爱勤 《精细化工》2006,23(3):215-217
在100 L的中试设备上,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和凹凸棒黏土为主要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V-50和过硫酸钾复配作为引发体系,进行了聚丙烯酸/凹凸棒复合保水剂的中试放大实验。考察了各种制备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温度22℃;丙烯酸的中和度为60%;w(凹凸棒)=30%~45%;w(丙烯酸)=30%~35%;w(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2%;w(复合引发剂)=0.5%;m(V-50)∶m(过硫酸钾)=2∶3;w(十二烷基硫酸钠)<0.2%。最佳制备条件下中试产品在蒸馏水及w(NaC l)=0.9%的水溶液中的吸水倍数分别为550~700和55~75。中试实验表明,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性能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和高岭土为原料,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高岭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加入高岭土的聚丙烯酸钠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合成中反应温度、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高岭土添加量等影响树脂吸水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后处理容易,树脂的吸水率达到512g/g,吸盐水率达到81g/g,吸水速度比不加高岭土提高20%,保水能力提高15%,在250℃加热30min仍能保持原吸水率的95%。用IR和TEM研究了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表面和结构,TEM显示高岭土的加入对树脂颗粒大小和形状有较大的影响,IR初步表明聚丙烯酸与高岭土产生了交联。  相似文献   

16.
用丙烯酸-高岭土采用静态水溶液法制备复合吸水性树脂(简称复合树脂),考察了高岭土含量、聚合温度、丙烯酸单体的含量、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复合树脂吸水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树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聚合温度为70℃,丙烯酸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5%,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2%,交联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02%,高岭土占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量为920g/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树脂是一种典型的海/岛结构,丙烯酸和高岭土之间存在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李丹  刘翠云  刘红宇  罗洁  张玉清 《广州化工》2010,38(10):102-104
以丙烯酸和蒙脱土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蒙脱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用量、蒙脱土用量等因素对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树脂对去离子水和0.9%NaC l水溶液的吸水率分别为800g/g和92g/g,适量蒙脱土的加入可提高吸水性树脂的保水性能,FTIR初步表明蒙脱土与聚丙烯酸钠之间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18.
孙琳  王存国  林琳  刘维  肖红杰  袁涛 《应用化工》2007,36(12):1194-1196
应用小麦秸秆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耐盐性吸水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对吸盐水倍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接枝共聚的适宜条件为:丙烯酸单体与麦秸秆质量比为8∶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的用量为单体的3.5%,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24%,反应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吸盐水倍率最高,吸盐水(CNaC l=0.9%)可达68 g/g,可应用于医疗卫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