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实现γ-聚谷氨酸无醇提取,利用板框除菌,酶解除大分子多糖,活性炭脱色,超滤除小分子杂质,最后冷冻干燥获得γ-聚谷氨酸(γ-PGA)成品。确定了全水化无醇提取条件:下罐调p H6.0,发酵液稀释2倍;硅藻土和红土配比为2∶1(m∶m),总添加量为1.5%(w/v),除菌率97%以上;脱色条件:活性炭添加量1.5%(w/v)、温度30℃、p H5、时间60min。超滤选择10ku的膜包除杂并最终浓缩至原液的1/9。冷冻干燥18h得到的γ-聚谷氨酸纯度达90%。无醇提取工艺的探索为工业生产提取γ-PGA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109-1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经酸碱蒸煮处理后,再经纤维素复合酶酶解,利用酶解液发酵产γ-聚谷氨酸(γ-PGA)。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用1.0%H2SO4、10.0%NH3OH、水三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玉米秸秆,以含糖量为指标考察各因素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法酶解玉米秸秆的最佳条件基本一致:加酶量为35FPIU/g,底物浓度1∶15,酶解时间96 h。玉米秸秆酶解液与玉米糖化液混合发酵生产γ-PGA的最佳配比为7∶3,与玉米秸秆酶解液单独发酵相比,混合发酵产γ-PGA产量提高了95.12%。  相似文献   

3.
不同因子对燕麦β-葡聚糖提取纯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中华  乔有明 《食品科技》2007,32(8):122-126
以水为溶剂对燕麦中β-葡聚糖进行了提取研究,并通过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探讨了不同提取因子的不同水平对产品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灭内源酶温度为140℃、脱脂料液比为1∶3、脱脂时间为50min、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1h、pH为11、料水比为1∶12、电解质浓度(CaCl2)为1mg/mL条件下,所得到的燕麦β-葡聚糖产品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螺旋藻粉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不饱和脂肪酸γ-亚麻酸,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料溶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优化提取条件。此外对其体外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对H2O2氧化损伤人正常肝细胞HL-7702保护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醇为溶剂、料溶比1∶12(w/v)、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90min时能够得到最高的GLA产量(8.3±0.17)g·kg-1(GLA/干量),温度对提取率影响最大。GLA提取物显示出了较强的脂质抗氧化能力,10mg·L-1GLA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100mg·L-1VC,但其清除自由基能力较低,表明脂质环境能够促进其抗氧化效果,且螺旋藻GLA提取物具有保护H2O2所致氧化损伤HL-7702细胞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种快速、精准可同时检测桑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色谱方法。通过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确立最佳提取条件为:80℃条件下,料液比5∶1(mg/mL),分两次浸提,每次5 min。以2,4-二硝基氟苯为柱前衍生试剂,Agilent TC-18色谱柱,以乙酸钠缓冲溶液-乙睛(5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此方法在0~0.0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024%、114.64%,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桑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检测。为γ-氨基丁酸桑叶茶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酶解-溶剂法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酶法与溶剂提取相结合提取罗汉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找出纤维素酶法及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50U/mL、酶解液pH5.2、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80min;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粗提液(体积比)=1∶8,石油醚∶粗提液(体积比)=3∶1,乙酸乙酯∶粗提液(体积比)=2∶1,结果表明酶解-溶剂法提取罗汉果黄酮具有较高的提取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波强化制备熊果酸-γ-环糊精(UA-γ-CD)包合物。以UA包合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包合条件。结果表明,较优的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20W、包合温度50℃、超声包合时间40min、UA∶γ-CD(mol∶mol)=1∶1。该条件下,UA包合率达到80.5%。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超声处理后UA得到了包合。超声法简单、高效,是一种制备UA-γ-CD包合物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喷雾干燥对大豆分离蛋白(SPI)与γ-聚谷氨酸(γ-PGA)形成的复合物性质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浓度比下的SPI与γ-PGA复合物的浊度、粒径、ζ-电位及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在SPI与γ-PGA浓度比为5∶6时,雾化使复合物解离,浊度显著下降,粒径基本不变;加热使SPI与γ-PGA浓度比为10∶1中过量大豆分离蛋白分子聚集、浓度比为3∶1中复合物聚集、浓度比为5∶6形成的复合物解离;在SPI与γ-PGA浓度比为5∶6时,喷雾干燥中由于剪切力和热机械应力作用使复合物解离成更小的粒径,引起复合物ζ-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大,对蛋白质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5):262-267
建立纸层析-酶标仪法对微孔板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进行测定。对影响纸层析-酶标仪法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建立相应的分光光度法。优化后层析液中显色剂-茚三酮的浓度为8 g/L,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与水3者体积比为2∶1∶1;洗脱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乙醇与质量浓度为6 g/L CuSO_4·5H_2O的体积比为39∶1;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在1~7 g/L之间,吸光度与样品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 999 0),平均回收率为98. 248 5%,重复性RSD为2. 625 5%。纸层析-酶标仪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微孔板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为后续高通量选育γ-氨基丁酸高产菌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性蛋白酶将植脂末破乳并对其酶解条件和油脂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25℃、p H 7.0、中性蛋白酶加酶量6 000 U/g、酶解时间10 min、油脂提取体系为氯仿-甲醇-水(体积比2∶2∶1);在最佳条件下,离心后植脂末提油率可达95.36%。中性蛋白酶能够高效破乳从而大幅提高植脂末的提油率。  相似文献   

11.
以发芽糙米和鲜牛奶为主原料,经乳酸发酵后、调配成乳酸菌饮料。通过试验确定发芽糙米酶解最佳条件:即酶的添加量为7μg/g,酶解时间为50min,酶解温度为90℃。混合液最佳发酵条件为:发芽糙米浆∶牛奶为1∶2,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4.5h。选用复合稳定剂进行试验:即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0.3%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发芽糙米乳酸菌饮料的最佳条件为:发芽糙米混合发酵乳用量为50%,白砂糖为11%,柠檬酸为0.4%,感官评分为89分,γ-氨基丁酸含量为1.57mg/(100ml)。  相似文献   

12.
以发芽糙米和鲜牛奶为主原料,经乳酸发酵后、调配成乳酸菌饮料.通过试验确定发芽糙米酶解最佳条件:即酶的添加量为7 μg/g,酶解时间为50 min,酶解温度为90℃.混合液最佳发酵条件为:发芽糙米浆∶牛奶为1∶2,接种量为6%,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4.5h.选用复合稳定剂进行试验:即0.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0.3%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发芽糙米乳酸菌饮料的最佳条件为:发芽糙米混合发酵乳用量为50%,白砂糖为11%,柠檬酸为0.4%,感官评分为89分,γ-氨基丁酸含量为1.57 mg/(100 ml).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以黑青稞为原料,以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为响应指标,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GABA 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将3 个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青稞提取GABA 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60 ℃、提取时间90 min、液料比3∶1(mL/g),在该条件下,黑青稞中GABA 含量为(0.338±0.012)mg/mL,与模型理论值0.341 mg/mL 接近,说明响应面模型可较好地优化黑青稞GABA 的提取工艺。黑青稞中GABA 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72.41±0.43)%,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82.29±0.38)%,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14.
γ-氨基丁酸结晶热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γ-氨基丁酸(GABA)的结晶热力学特性,分析了温度、溶剂的组成、pH、杂质等因素对GABA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极易溶于水,25℃时饱和浓度达到774.49g/L,且GABA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不大。GABA微溶于乙醇,采用水-乙醇复合溶剂可以降低GABA的饱和浓度,在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4,温度为25℃时GABA的饱和浓度可降低至75.9g/L;酶反应液中杂质的存在会降低GABA的饱和浓度;当pH为7.3时GABA的饱和浓度最小;进一步测定了γ-氨基丁酸酶反应液处理液的介稳区宽度,为酶反应液中GABA的结晶提供了热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大鲵肝脏为原料,采用微碱条件生物酶法提取大鲵肝脏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p H、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大鲵肝脏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用气相色谱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鲵肝脏油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时间3 h、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 500 U/g、料液比1∶2、p H 7、酶解温度30℃,在该工艺条件下大鲵肝脏油脂的提取率为81.67%;大鲵肝脏油脂中主要含12种脂肪酸,分别为C18∶1 24.51%、C16∶0 21.74%、C16∶1 13.02%、C18∶3(ω-6)12.61%、C18∶2 6.18%、C18∶3(ω-3)4.04%、C22∶63.51%、C22∶0 3.45%、C14∶0 2.97%、C20∶4 2.83%、C24∶0 2.65%、C18∶0 2.48%,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占33.29%,不饱和脂肪酸(UFA)占66.7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37.5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9.17%,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ω-6型PUFA为21.62%,ω-3型PUFA为7.55%。研究表明大鲵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鲟鱼软骨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伯利亚鲟鱼骨为原料,对比不同提取工艺对鲟鱼软骨素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确定鲟鱼软骨素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分离纯化方案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碱解与酶相结合的提取路线能使鲟鱼软骨素提取产品有更高的纯度,最佳工艺为原料加入1∶6(m/v)的6%NaOH,40℃水浴条件下碱解7h,用盐酸调至pH7,加入1%胰蛋白酶,在50℃水浴条件下酶解7h,95℃加热5min灭酶,冷却至室温,调pH至中性,加入1∶1.25(v/v)95%乙醇,在4℃沉淀8h,沉淀物用烘箱45℃干燥约2h,得到的鲟鱼软骨素粗产品得率为16.65%,产品中氨基己糖含量为17.35%。  相似文献   

17.
以金线莲为原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金线莲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提取次数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固液比1∶15(g∶mL),提取次数为1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金线莲提取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31.98%。  相似文献   

18.
蒋洪梅  武明月  徐良  徐速 《酿酒》2012,39(1):94-98
从纳豆中分离筛选一株产γ-PGA菌株SK-1,以大豆为培养基固态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紫外、红外光谱扫描所提产物,结果与对照标准品图谱基本一致。通过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γ-PGA固态发酵最佳条件:温度35℃,时间24h,装填量50g/250mL,接种量5%.产物提取条件试验表明:添加不同比例乙醇对γ-PGA产量基本无影响,提取时无需调节浸提液pH。  相似文献   

19.
菊花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菊花(产自杭州的杭白菊)为材料,比较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酶辅助提取法对菊花多糖得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提取方法和提取条件。考察了水浸提法中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水提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5(W/V)、提取温度90℃;考察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中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和功率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35 min、料液比1∶25、提取温度70℃、提取功率60 W;考察了酶提取法中纤维素酶水解提取菊花多糖提取时间、料液比和酶用量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得出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时间2 h、物料比1∶40、加酶量占样品重的2%。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实验条件下菊花多糖的得率,以酶提取法最高,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次之,水浸提法最低。  相似文献   

20.
菠萝皮果胶的提取及结构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菠萝皮为原料,采用漂烫灭酶、酸法提取和醇沉工艺提取果胶。对提取果胶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并与常见的双子叶植物(苹果、柑橘)果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菠萝皮经10min漂烫灭酶后,在料液比1∶15、pH2.0、温度80℃条件下提取100min;提取液经2.5倍体积乙醇在pH3.7醇沉,此条件下果胶的得率为4.68%,半乳糖醛酸含量为68.73%。菠萝皮果胶中含有部分甲氧基和少量乙酰基,FCC滴定法测定其酯化度为48.73%,是一种含乙酰基的低酯果胶。果胶多糖中含有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6种单糖,其组成摩尔比为0.74∶0.79∶1.54∶0.92∶0.84∶1.00,与双子叶植物果胶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