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IPv6融合和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主流网络层协议.一种新的协议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当前Internet上广泛存在的IPv4用户群、FG应用与设备,IPv6的部署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本文介绍了互联网IPv6过渡的技术背景,并分别讨论了三类过渡技术:基于IPv4的IPv6网络互连、IPv4/v6透明互通和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的过渡技术,对每一类过渡技术中的各个主要过渡技术,详细分析了其工作机制、适用范围安全性以及优点,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过渡技术进行了综合对比.本文针对我国建设大规模纯IPv6骨干网CNGI情况,讨论了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过渡技术.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过渡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IPv4网络到IPv6网络迁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从IPv4网络到IPv6网络迁移技术的论述,介绍了迁移技术的三大分类:隧道技术、双协议栈技术和翻译转换技术,并着重探讨了IPv6主机/路由器间通信的配置型隧道 、自动型隧道、隧道代理、IPv6 over IPv4 GRE隧道、自动6 To 4隧道技术,以及实现IPv6主机/路由器和IPv4主机/路由器间通信的双协议栈、双协议栈转换、动态IP/ICCMP转换、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SOCKS64网关等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IPv4网络跨越IPv6骨干网部署组播应用的需求,提出并设计了IPv4overIPv6跨域软线组播方案——DOTPAN(每接入网一棵动态组播树方案)。该方案采用隧道和映射技术,使进入IPv6骨干网入口相同的多个IPv4组播组或者IPv4特定源组播频道在IPv6骨干网仅共享一棵按需建立的动态组播树,且其分枝仅延伸到有组播接收者的IPv4域,实现了IPv6骨干网上的组播路由状态聚合与流量冗余的折中。与相关方案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DOTPAN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跨域组播部署。  相似文献   

4.
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地址-协议转换是IPv4-IPv6过渡期实现两网共存的主要技术.其中隧道技术通过将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分组中使得分布在IPv4网络中的IPv6节点能够相互通信.本文分析了常用的隧道技术,并实现了IPv6节点间手工隧道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IPv6-over-IPv4解决多点tunnel通讯方法理论,借助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仿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6.1来讲解ipv6中的隧道的配置技术、实验过程和配置指令。经历了IPv4网络互通、隧道创建和终端路由协议三个过程,实现了整合和共存机制对IPv4协议网络保持完全的兼容性。实现了多台设备互联互通,并通过实测,丰富了计算机工程组网中路由配置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由于IPv4的广泛部署,IPv6取代IPv4必将经历一个两种协议共存与互通的时期。文章对从支持IPv6的路由协议OSPFv3和对现在主流的几种从IPV4过渡到IPV6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设计有代表性的利用OSPFv3路由技术完成IPv4/IPv6网络互联的方案,实现了纯IPv6网络跨IPv4网络互联。最后给出了隧道配置步骤及详细的配置命令。  相似文献   

7.
IPv6实验网的组建和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设计、搭建IPv6实验网,并在此基础上捕获数据包,测试协议性能。通过分析数据包的结构,验证了IPv6网络的特点:地址匹配的方便性、数据报头的简洁性。通过设计和组建IPv6/IPv4双协议栈路由器,介绍了一种通过IPv4网络转发IPv6数据包的双协议栈隧道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旧校园网络问题的差异,对新校园网络采取IPv6技术,而旧校园使用IPv4技术,以上两者的连接使用双栈IPv4/IPv6过渡技术,校园网的三层设备均同时执行IPv4路由协议与IPv6路由协议。查询域名系统DNS能够明确双协议栈主机中目的主机的具体地址,而双栈终端IPv4与IPv6网关均分布于汇聚三层交换机中。以上校园网络建设方式具有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减少周期短等特点,对于校园网络建设来说综合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IPv4地址空间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Internet协议的下一版本,IPv6对IPv4作了有效的总结和改进,其中本质的改进就是——具有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使我们在规划网络的时候,不再受地址数量的限制和束缚。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地址的自动配置和即插即用、增强的安全性(如扩展报头提供IPSec)、QoS(如报头中的流标签这个属性域)、计算网格和数据网格(大规模科学计算)、移动IP技术等优势,使得IPv6已经在全球建立起骨干网络,如中国教育专网的Cernet2、IPv6 Intcrnet骨干网的6Bone等,以及一些Cernet2骨干节点学校的IPv6试验网,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  相似文献   

10.
IPv6骨干网络的拓扑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IPv6网络的不断发展,并进入大规模部署阶段,获取IPv6互联网络的拓扑结构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内容。尽管对于IPv4骨干网络拓扑发现存在一些方法,但由于IPv6在协议上的变化,使得这些方法并不完全适用,而IPv6的新特性也使得某些未曾使用的方法成为可能。本文阐述了IPv6网络环境下一系列拓扑发现方法和技术实现,包括骨干网络拓扑发现算法、IPv6地理拓扑信息的获取方法,并提出了根据IPv6网络隧道技术的分布式拓扑发现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使用该方法获取的IPv6骨干网络拓扑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用于IPv4/IPv6高性能路由器的综合网管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浩  王振兴  聂剑威 《计算机工程》2005,31(18):130-131,162
提出了一种用于IPv4/IPv6高性能路由器的综合网管结构(INMF).该结构是SNMP网管模型的改进,它定义了综合网管接口(INMI).INMI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为多种管理接入方式提供统一的接口,并与各路由协议模块建立直接连接,可以对各模块的运行信息和配置文件进行集中管理,提高了路由器网络管理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面向IPv6的边界网关路由协议BGP4+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IPv4地址空间的耗尽,下一代互联网络协议IPv6的应用已经迫在眉睫.在未来的IPv6网络中,域间路由协议仍然将采用边界网关协议BGP4.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BGP4面向IPv6的扩展BGP4 .设计了BGP4 协议实现的总体结构.讨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难点.目前,BGP4 协议已经在基于VxWorks的IPv6路由器原型系统中实现.  相似文献   

13.
IPv6相关路由算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军  王移芝 《微机发展》2006,16(5):91-93
随着Internet的普及,IPv4技术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要求,相应的路由器技术也需要进行改进。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推进Internet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应用,路由器所使用路由算法的性能必须得到提高。文中阐述了现有常用的路由算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对比,介绍了IPv6协议的优势,并分析了现阶段IPv6路由器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案。通过分析表明,IPv6路由器相关技术更好地促进了未来Internet的发展,使得Internet更加安全、快速与可靠。  相似文献   

14.
IPv4与IPv6的互操作研究及网络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长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7):135-137,218
IPv6是针对当前IPv4的地址空间不足和服务质量的缺陷而设计的一种新的网络协议类型。但是,现在IPv4的应用仍然占主导地位。在IPv6的网络流行于全球之前,总是有一些网络首先使用IPv6协议并希望能够与当前的Internet正常通信。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开发出IPv4/IPv6互通技术以保证IPv4能够平稳过渡到IPv6,论文先从应用层的角度讨论了IPv4/IPv6的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机制,然后利用模块编程技术打造一个具有路由公告和包转发功能的服务器,通过隧道技术使IPv6主机通过IPv4路由器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5.
赵峥嵘  兰巨龙 《计算机工程》2006,32(23):119-120
基于IPv6、MPLS的新兴业务不断承载到IP网,要求路由器转发引擎同时支持IPv4、IPv6、MPLS报文的线速转发。出于简化处理设计的考虑,常规的实现方法是在FPGA中对不同协议类型的报文建立各自的处理通道,浪费了大量的芯片内部逻辑和存储资源。该文从节省FPGA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对IPv4、IPv6、MPLS报文采用单通道处理机制的转发引擎设计方案。分析表明,该方案支持10Gbps混和报文的线速转发。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emerging of next generation Intemet protocol (IPv6),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the current vers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v4) that will be exhausted in the near future. Besides providing adequate address space, some other new features are included into the new 128 bits of IP such as IP auto configu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simple routing capability, security, mobility and multicasting. The current protocol analyzer will not be able to handle IPv6 packets.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protocol analyzer that decodes IPv6 packet. IPv6 protocol analyzer is an application module,which is able to decode the IPv6 packet and provide detail breakdow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cket. It has to understand the detail construction of the IPv6, and provide a high level abstraction of bits and bytes of the IPv6 packet.Thus it increases network administrators' understanding of a network protocol,helps he/she in solving protocol related problem in a IPv6 networ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IPv6路由器的设计与实现对我国把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先机,保障信息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高性能IPv6网络驱动子系统的软件结构与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网络驱动程序模型END的基础上,设计与实现了支持IPv6/v4双协议栈的增强型网络驱动子系统.该驱动子系统能很好地满足高性能IPv6路由器对网络驱动值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施下一代互联网络,需要实现IPv6协议的高性能路由器.转发系统负责路由器的核心功能——IPv6分组的转发,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高性能IPv6路由器的转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包括分布式的IPv6分组转发机制,用于板间IPv6分组传递的分布式分组缓冲管理机制,基于分布式的结构实现的IPv6核心协议,以及用于转发系统的协议数据和配置信息管理的分布式控制消息通信机制.该系统已经在国家“八六三”重大科技项目“高性能IPv6路由器”上得到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胡艳  司彬彬  兰巨龙  肖宇 《计算机工程》2005,31(14):48-50,53
在对邻居发现协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它在高性能IPv6路由器中的实现,并针对邻居发现协议在主控上实现时带来的链路层地址解析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案不仅解决了主动地址解析的问题,而且也便于路由管理模块对内核邻居表的管理,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目前已被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