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静松 《包装工程》2012,33(4):19-22
分析了CI的历史、"大千"文化品牌CI的内涵和在"大千"品牌中导入CI的意义,并结合内江城市品牌形象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大千"CI是"大千"品牌形象构建的战略选择。进一步分析了构成"大千"CI的三大要素:"大千"品牌理念识别、"大千"品牌行为识别、"大千"品牌视觉识别。从现实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通过CI战略的理念、方法来建构"大千"文化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张娴 《湖南包装》2003,(4):23-24
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中文意为“企业形象识别”。CI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方法论,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现代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宣传的系统工程。因此。导入CI或开展CI设计不仅是企业的一种经营战略.同时也是企业的形象战略。并且这种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拓展市场的有力武器。20世纪90年代,CI在中国的导入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Ⅵ是视觉识别的英文“Visual Identity”的简称,是CI的一部分.Ⅵ是CI的具体化、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是将CI的本质表象化的结果,以此塑造企业形象、体现企业个性、形成企业的独特风格,并通过文化传播活动,最终在广大公众的心目中树立企业形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引起消费者注意,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品牌形象的建立,以至于国家在建设城市文化时对Ⅵ视觉统一识别系统的建立进行了扩展,这些在客观上都增加了对Ⅵ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各高校纷纷开设了Ⅵ品牌形象设计课程,为设计公司、企业和政府提供Ⅵ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4.
系列化包装设计与品牌传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亮 《中国包装》2004,24(5):56-57
品牌是企业的信誉、品质、技术、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在企业形象与品牌整体战略推广中,首先要了解品牌的属性与含义;对图形、文字、色彩进行有效的设计,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陶济 《包装世界》1995,40(4):36-38
导入企业识别系统,实施企业形象战略,在本世纪50年代崛起于美国,60年代普及于全美,70年代风行于欧洲,80年代兴盛于日本,90年代拓展于世界。早在60年代后期,中国台湾就引进了企业识别系统和企业形象战略。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从沿海到内地,纷纷导入企业识别系统,实施企业形象战略。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走向世界市场的一大壮观。不过,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都还相当盲目和混乱。很有必要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6.
陈新华 《中国包装》1990,10(3):58-63
CI(Corporate Identity)计划是现代企业的完整的宣传体系;是通过企业形象,帮助企业进行多侧面、全方位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在西方国家,CI 已普遍被企业界所接受,成为当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导入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近年来,“名牌热”在我国蓬勃兴起,广大消费者青睐名牌,企业争创名牌,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制定名牌战略。与之而来的也兴起了一股“CI潮”,许多企业已开始逐步导入国外行之有效的企业形象战略,借助CI塑造名牌,一时间形象广告此起彼伏。如今,企业形象战略已作为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得到越来越多明智的且具有战略眼光的决策者所重视,把它作为树立企业和品牌优势,增进与公众的相互了解和企业进入市场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8.
唐湖 《包装世界》1994,(3):12-12,14
CI策划的实质,是为塑造企业形象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化实施方案。在内容上,它包括三部分:即VI(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MI(企业的精神系统)、BI(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成功的CI策划,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常被企业作为现代商业竞争战略即“CI战略”来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李蕊 《包装工程》2024,45(12):439-442
目的 探寻包装设计与品牌形象建构的统一,为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包装设计及其重要性,探究包装设计对于品牌的形象塑造的作用,并分析基于品牌形象塑造的包装设计策略。结论 基于品牌形象建构的包装设计应该紧紧结合企业市场营销总体战略,通过醒目的外观设计提高品牌形象识别力,建立与企业形象统一的包装形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长期的企业形象VI个案设计,探讨本土企业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必须找到最佳的导入时机,整合优势资源,创立自主形象品牌和中国的CI文化典范探讨能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引导和帮助企业重新塑造企业形象,开发创造名牌产品,浙江宁波市、县两级政府的经济委员会先后举办推行CIS战略培训班。政府机关高度重视并且大力倡导CIS战略,这在浙江和全国都是创举。现代工业设计和企业识别设计一起抓,导入以企业识别标志(CI)为中心的企业识别系统(CIS),塑  相似文献   

12.
“CI战略”帮助了我厂河北省衡水市制药厂刘亦民(大专学历)说:我最喜欢贵刊“谈CI设计中企业标志的设计”、“企业形象与识别系统”等文章。通过阅读贵刊,使我厂产品的商档形成系列化,为进一步推行企业CI战略奠定了基础。贵刊以后对“CI企业形象”专栏,还应详细介绍具体例子,尤其是CI战略应在企业怎样实施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我国企业界掀起了一股CI热,纷纷导入CI战略,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就整体而言,除少数企业如广州太阳神、健力宝,郑州亚细亚商厦外,绝大部分企业导入CI战略效果不明显或欠佳。导致我国企业导入CI战略效益欠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CI专业设计或顾问公司的作业能力差,导致CI方案设计质量不高。CI传入我国较晚,不到10年。尽管目前全国各地专业CI设计公司以及从事与CI设计业务相关的广告公司有数千家,但绝大部设计公司不具备CI作业能力或作业能力差。其表现有3个方面。1.创意力差。CI战略,是一种差  相似文献   

14.
CI随想     
企业形象战略--CI,是一项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完善品牌,走向国际的事业. 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权威介绍CI的专业阵地--人民日报社市场报在中国新闻界成功地打出了一张"形象设计"中的CI王牌,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了一个共识;形象设计--CI计划是中国企业在目前市场经济中创造成功的一张王牌,CI设计--形象塑造已拓展到城市形象、政府形象、产业形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企业CI设计最早出现在美国,70年代又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和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视觉传达识别系统(CIS)。80年代,中国也逐步出现和使用CI设计,并将其成功地导入企业当中。企业导入CI是其发展集团化和规模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而企业导入CI的时机和动机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成功导入CI之后,依照其形象,遵循其理念,执行其行为,使企业在CI的导入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6.
包装品牌文字的构成语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包装的品牌文字是商家树立自身企业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包装成为品牌本身的一种展示.包装品牌文字担任着极其重要的企业形象展示角色,所以品牌文字设计构思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企业品牌形象展示,巧妙运用文字构成创造醒目有效的品牌名称,无疑是品牌形象展示的一种捷径.本文主要从文字的构成设计来分析包装文字怎样有效便捷地实现品牌的展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企业CI设计最早出现在美国,70年代又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和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视觉传达识别系统(CIS).80年代,中国也逐步出现和使用CI设计,并将其成功地导入企业当中.企业导入CI是其发展集团化和规模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而企业导入CI的时机和动机也是不窖忽视的.企业成功导入CI之后,依照其形象,遵循其理念,执行其行为,使企业在CI的导入下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三什是中国型CI,什么是中国型CI战略?所谓中国型CI,实际上指的是中国型CIS企业识别系统。所谓中国型CI战略,实际上指的是中国型CIS企业形象战略。值得注意的是,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国型CIS。所能制定和实施的,并且具有强大  相似文献   

19.
土特产品需品牌意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乔红娟  吕淑梅 《包装工程》2004,25(2):176-176,184
突出产品的地方特色,区别于其它产品,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是产品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锐利武器.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导入整套企业CI策化,将其产品的包装融于整个品牌战略系统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外国商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商品也将进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竟争。这种竞争不但是商品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更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品牌的竞争。外国商品以其品牌优势正在向我国民族工业、民族品牌进行挑战,我们也应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勇敢的参与竞争。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战中,一个具有世界通行性的商标能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CIS是英文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意思是“企业识别系统”。CIS战略是西方企业的一贯经营技法,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工具,已受到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