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中,茶不仅是健康理想的饮料,而且可以用茶入馔,配合其他食品原料制作成为菜肴、面点、粥品、汤羹之类,统称之谓茶膳。茶膳也由此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不仅是茶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茶膳最为发达的地方,丰富多彩的茶菜肴茶面点,以及各种充满茶之芬芳的粥品汤羹与小吃等,既丰富了国人的餐桌,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精湛的烹饪技艺。更由于茶有很多益于人体健康的因子与功效,诸如健胃消食、提神醒脑、降脂清毒等等,所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出于对健康的需求,茶膳在近几年来又成为炙手可热的保健食品,在餐饮市场上大行其道,而且大有方兴未艾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黄玉冰 《丝绸》2011,48(7):40-45
以<中国茶谣><红楼梦茶>等茶服设计的实践,综合阐述了中国茶服艺术的文化传统及文化特征,剖析了中国茶服的设计特点和技术手段,概括分析了中国茶服形式的艺术性、功能性、历史文化性等综合要素,以求探寻茶服设计的文化根源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茵茵茶香,飘飞了几千年的浮沉。小小嫩叶,荡涤了无数人的心旌。茶人茶事茶史.一段又一段不枯的活字.印刷了中国文化的演进史。品啜它,就想起地球上有个地方叫中国:回味它,就有了和谐大家的感动。茶文化,很中国的文化.让我们深深地注目它。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清福     
张玉兰 《饮食科学》2007,(10):52-52
老队长说,茶在中国是一种文化,那么,罐罐茶无疑是茶文化中的一种特色文化。”父亲说过的这句话,我是潜心钻研了茶文化后才读懂的。  相似文献   

5.
范文会 《烹调知识》2006,(10):48-4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的国家。世界各国的栽培茶树、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追根溯源都是从中国传去的。但是,茶叶风俗传入各国后,与本国传统风俗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茶风茶俗,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6.
winnie 《上海调味品》2011,(9):24-34,36-47
以茶入馔,不是现在才有,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茶食”的说法,原料里包含了茶的糕饼点心统统叫做“茶食”,用茶做的菜叫“茗菜”,加了茶的粥叫做“茗粥”。秋季天气干燥,而茶菜滋味平和,可以缓解秋燥。  相似文献   

7.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泡一杯茶,重温一种文化,茶有上百种,文化便有上百种。茶俗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  相似文献   

8.
茶趣与茶思     
田线 《饮食科学》2004,(6):51-51
我喜欢茶.喜欢茶的香郁浓醇以及饮茶时的那份闲适的心情。虽然我不懂得茶艺、茶道这些有关茶的文化,却是自小就喜欢喝茶。茶淡淡的清香、茶悠悠的绿都对我有种吸引.直到如今,茶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9.
巴蜀茶与饮茶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敏 《东方美食》2003,(4):99-109
茶是中国的“国粹”、“国饮”。巴蜀地区不仅是茶种植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巴蜀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方面领先于全国,在我国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巴蜀茶与茶饮史,梳理其发展脉络,无疑对中国茶史源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喝茶防百病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开门七件事之一。中国文化数千年来关于饮茶养生的记载很多,其中喝茶明目、去肥清肠的功效常为人所乐道。 相传大约在五千年前,神农氏说过喝茶可以治疗肾病、治发烧与胸腔感染,还能医治头瘤。 以茶入药。在中国古代尤为常见。唐代有“茶药”一说,宋代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自唐宋以来,茶的药用方剂历代都有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州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南方名城,在新时期又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历尽沧桑,茶楼这一特殊的文化聚集地经历了怎样的变故。拭去岁月的浮尘,你会发现今天的广州茶居竟是这般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韩贺玲 《丝网印刷》2023,(7):120-122
茶染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植物染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传统工艺和茶文化的双重文化特征。文章将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和茶染工艺特征、文化价值进行有机融合,探索茶染艺术在中学美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  相似文献   

13.
“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道生动有趣的茶谜。谜,是古今盛行不衰的传统文化;茶,是中国人的“国饮”。早在秦汉时的《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事,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可见,自古以来茶叶就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于17世纪传入欧洲,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考证,首先开展中国和西方茶叶贸易的是荷兰人。但是最早用近代科学方法对中国茶及类似茶类饮料进行研究的却是英国人,出版于1850年的The Chemistry of Comnlon Life一书便总结了如茶、咖啡、可可和其它植物性饮料早期的科学研究成果。这本书在1880年被译成中文,书名《化学卫生论》。本文便是在解读该书有关茶等植物饮料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和当代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茶艺术源远流长又形式多样,其中尤以绘画及装饰作品最为丰富。中国独特的茶画艺术构成了中国饮茶艺术品的主体形态,而世界各国的茶艺术品也都有其表达的独立方式:本文主要从艺术品实物的角度来展示历史上的中外茶艺术,并尽可能地阐发其特有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乡湖州有诸多诗兴茶事和人文旅游景观。文章基于湖州本地特色文化、地域优势和中国传统茶文化,探究茶文化空间设计形态的构成关系,拓宽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孔润常 《餐饮世界》2009,(12):65-65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方面,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书写了灿烂的篇章。在日常生活里,茶以其自身的魅力和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渗透到各民族、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相关的种种习俗和审美情趣。茶俗,在中国民间更是无处不在,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用茶、赏茶,茶在民间用于婚俗、丧俗、节俗等场合,无一不融注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其较深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8.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以嫩的红松叶为主原料所构成的一种松针茶。茶,与咖啡、可可一起,被人们称作为三大嗜好性饮料。茶树属于山茶科的常绿植物,有中国大陆品种、中国大陆大叶品种、印度阿萨姆品种、缅甸禅邦品种四大变异品种。制茶的种类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日本及中国大陆之类的温带地区,主要是以绿茶为主。在亚热带的台湾或福建省,则主要制作乌龙茶、色种茶等等。而在印度、锡兰之类地区的热带,则大致生产红茶。上述各种茶的主要成分,可有咖啡因、丹宁、芳香性挥发油3种。作为咖啡因,可起到人体的兴奋作用,是一种有效成…  相似文献   

19.
饮茶不仅仅为中国人民提供了身心的愉悦,还带来了精神与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多年的饮茶文化史,为中国茶饮事业的发展创造了精神的动力。饮茶事业的发展轨迹也是中国古代茶文学诞生、壮大、繁荣和衰败的演绎历程。先秦茶饮文学的滥觞,两晋茶文学作品的壮大,唐代茶文学的鼎盛繁荣,宋代茶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明清茶文学的逐渐衰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茶文学的源流变化,形成了中国茶文化中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的茶道也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茶礼,茶礼在工夫茶盛行的闽南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闽南人称茶叶为“茶米”,更有民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将茶的地位排在米之前。工夫茶的泡饮有一套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大有“工夫”可言,再加上一系列的约定俗成的茶礼,工夫茶也就更加让人刮目相看。[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