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时延扩展水声信道的联合稀疏恢复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长时延扩展的水声信道,传统的信道估计算法如最小二乘法将在大量零值抽头产生严重的估计噪声,导致估计性能下降,同时信道估计时所需的较高估计器阶数大大提高了运算复杂度。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方法可有效利用多径稀疏特性改善性能,但需采用较大的训练序列长度以保证稀疏恢复精度,由此导致额外的系统开销。利用水声信道多径稀疏结构在数据块间存在的相关性,建立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长时延水声信道联合稀疏模型,从而可利用同步正交匹配追踪算法进行联合重构,以进一步减小系统的训练序列开销,提高估计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海上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孙晶明  王殊  董燕 《信号处理》2012,28(6):879-885
可靠的无线通信需要准确地知道下层信道的信息,因此需要进行信道估计。而许多真实信道表现为仅有一些相对较少的非零信道系数的稀疏多径信道。对于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传统方法例如最小二乘法,没有利用稀疏信道本身的低维度特性,所需训练序列的长度较长,因此估计代价较大。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方法,利用稀疏先验信息,能较大地缩短所需训练序列的长度,获得较好的估计效果。该文结合压缩感知观测矩阵的特点,证明了当训练序列的长度不长于信道冲激响应的长度,且托普利兹观测矩阵的行数小于列数时,观测矩阵仍然满足有限等距性质;明确提出了稀疏多径信道估计中所使用的观测矩阵的构造条件。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优化了的托普利兹观测矩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缩感知设计适用于60 GHz毫米波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案,深入研究了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和正则正交匹配追踪(Regularized OMP)算法的60 GHz信道估计性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60 GHz无线多径信道所呈现出的分簇特性,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簇分级的稀疏压缩感知重构算法。新算法在有效减少重构迭代次数的前提下,亦能显著降低信道估计误差。综合对比分析了基于簇分块稀疏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和现有压缩感知算法在60 GHz信道估计应用中的重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压缩感知算法可有效应用于60 GHz系统信道估计,而新设计的基于簇分级的稀疏压缩感知算法则在估计精度和实现复杂度方面具更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4.
压缩感知理论作为信号处理方向较为前沿的研究方向,可以采用少数目的采样值以高概率来获得原始稀疏信号。同时,移动无线通信衰落信道恰恰具有稀疏特性。然而,传统的信道估计并没有根据信道的这一稀疏特性来得出算法。在研究多径信道稀疏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将压缩感知理论运用于LTE上行链路进行信道估计的可行性,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技术实现系统信道估计的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来估计信道时域响应的低开销LTE上行链路信道估计算法。此外,通过系统仿真进行了估计的均方误差性能分析,与目前广为使用的信道估计算法相比,所提出的低开销信道估计算法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减少了导频开销,增强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5.
超宽带是一种新颖的高速无线通信技术。其过高的带宽给采样带来了困难,压缩感知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低速采样方法。针对目前的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必须假设信道稀疏度已知,论文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理论的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将超宽带信道估计转化为压缩感知理论中的重构问题,并使用贝叶斯压缩感知方法进行重构,得到信道估计值及其误差范围,最终实现信息解调。贝叶斯压缩感知理论将稀疏贝叶斯学习理论引入到压缩感知中,给需要重构向量中的每个值设置受超参数控制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在超参数的更新过程中,零值所对应的超参数将趋向于无穷大,与之对应的后验概率将趋向于零,通过这种方法剔除非重要多径,自适应地找出信道向量中的重要多径,并使用回归算法进行重构。实验结果表明在信道稀疏度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对原信道进行有效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优观测矩阵的压缩信道感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道估计技术作为获得信道衰落信息的方法,是提高无线信道传输接收性能的关键技术。而物理多径信道固有的稀疏性,使得将压缩感知(CS)理论用于稀疏多径信道的估计成为可能。由于传统的线性估计方法没有考虑信道的固有稀疏性,因而在训练序列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压缩信道估计的重构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在获得同样估计性能的情况下,需要的训练序列长度也大大减少,提高了频谱资源利用率,体现了压缩信道估计出色的估计性能。本文在应用CS理论进行稀疏信道估计的过程中,通过减小观测矩阵的列向量相关性,产生最优观测矩阵的方法,从而让压缩信道估计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OFDM系统信道估计中,准确的时域卡尔曼滤波(TDKF)估计需要信道多径时延作为先验条件,而且具有较低的频谱效率.考虑到大多数无线信道具有稀疏和时变的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卡尔曼滤波与压缩感知联合信道估计方法,采用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AMP)算法,并对信道响应变化量进行重建.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算法,提出的算法不需要知道信道的稀疏度,而且信道估计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使用带网格的观测字典进行稀疏信道估计是近年来常用的多径稀疏信道估计方法,而网格的存在使得这种方法存在估计精度较差的问题,尤其在网格间距较大时,这种方法的劣势更加明显。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抛弃了传统的观测字典,采用连续压缩感知方法,结合线性调频训练序列的使用,提出了更加精确的多径稀疏信道估计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网格化带来的误差,实现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估计。本文首先对此进行了理论阐述,进而在两种不同的多径稀疏信道模型下进行了仿真试验,并从估计精度、计算效率等方面与其他稀疏估计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多径稀疏信道估计时,相比其他算法可以更加精确地估计出信道冲激响应。   相似文献   

9.
何业慎  梁琨 《电信科学》2016,32(11):77-81
通过分析电力线信道传输特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电力线信道的多径特性,并结合一种新颖的压缩感知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力线信道估计方法。通过分析研究电力线信道传输特征,利用其稀疏性,只需采集、提取、存储少量的噪声与信道特征有效参数,大大降低了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量,降低了对存储硬件的要求与硬件成本。  相似文献   

10.
作为5G的一项关键技术,毫米波通信要求提出专有的信道估计和预编码算法,为此,针对毫米波MIMO系统的窄带平坦衰落信道研究下行信道估计方案.由于毫米波系统的稀疏特性,将稀疏多径信道的信道估计转化为稀疏信号的重建,基于压缩感知设计适用于毫米波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案,深入研究了正交匹配追踪算法.仿真结果显示,它可以高概率地恢复信号,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比较,能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1.
余鹏  姚志强  朱蕾  王万蕾 《电讯技术》2016,56(8):833-838
在实际资源受限(带宽受限或功率受限)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径信道具有很强的稀疏特性,如何利用这一特点更加高效地将接收端获得的多径信道状态信息( CSI)进行压缩、反馈,是目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现有多入多出( MIMO)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中随机观测矩阵需要较大存储空间的问题,引入了确定性Golay测量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观测的压缩感知MIMO多径信道参数反馈方法。在接收端对由信道估计得出的信道状态信息利用确定性Golay测量矩阵进行观测,将较少数目的观测值反馈到发送端,在发送端通过重构算法恢复出完全信道状态信息。仿真实验表明,与随机观测相比,采用确定性Golay观测矩阵的方法虽然需要的观测值数目会有所增加,但所需存储空间远小于随机观测矩阵,且利用确定性观测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重构性能与随机观测矩阵相当。  相似文献   

12.
方海涛  卞鑫  李明齐 《电讯技术》2022,(9):1309-1314
针对传统压缩感知信道估计对稀疏度信息依赖和稀疏度自适应信道估计在低信噪比时抗噪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残差变化控制的稀疏度自适应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在传统的压缩感知信道估计的基础上引入残差变化控制,通过比较每次迭代下的残差变化的幅度来控制信道估计的迭代次数,提高信道估计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同时,为解决传统稀疏度自适应压缩感知信道估计抗噪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正交匹配追踪提高算法的抗噪声性能。相比于传统的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parsity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 SAMP)算法,所提算法约有4 dB的性能优势,且算法复杂度更低。  相似文献   

13.
马鹏阁  陈恩庆  庞栋栋  羊毅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9):922002-0922002(7)
信道估计是指接收机获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过程。信道估计的准确度决定了接收机的工作性能,所以均衡之前,必须先进行信道估计。目前,激光光学传输信道估计成为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的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传统的压缩感知方法作为一种信道估计的有效方法,具有恢复和重构原始信号的能力,但在计算复杂度上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快速贝叶斯匹配追踪算法克服了现有方法重构精度低和复杂度高缺点。通过先验模型选择和近似的最小均方误差的参数向量的估计,快速贝叶斯匹配追踪算法提供了估计信道冲激响应的一种有效方式。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压缩感知的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功率谱估计(PSD)估计来估计无线多径信道,然后在系统中进行信道均衡.仿真结果证明,PSD估计信道的均方误差优于最小二乘估计和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均方误差;通过信道均衡,系统性能基本接近于信道已知条件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周孟琳  陈阳  马正华 《电讯技术》2019,59(3):266-270
针对传统的自适应均衡算法在稀疏多径信道下性能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追踪降噪的自适应均衡算法。该算法利用稀疏多径信道下均衡器权值的稀疏性,将自适应均衡器的训练过程看作压缩感知理论中稀疏信号对字典的加权求和,并利用重构算法直接对稀疏权值进行求解,解决了迭代参数设置和收敛慢的问题。采用基追踪降噪作为重构算法并选用变量分离近似稀疏重构对该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既提高了权值的重构精度又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以较低的计算量和较少的训练序列达到更优性能,这对提升系统的通信性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婷  周杰  菊池久和 《通信学报》2014,35(5):17-133
针对存在码间干扰ISI的稀疏多径信道,已提出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平滑SL0算法来研究其稀疏特性,然而SL0算法的迭代方向为负梯度方向,存在“锯齿效应”,且其代价函数“陡峭性”性能欠佳,使得信道估计和收敛效果均未达到最优。因此提出利用拉格朗日算子,结合牛顿法来改进和优化SL0算法,获得了快速和高效的信号重构ISL0算法,对稀疏多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了相关估计,分析了信噪比SNR和迭代次数等参数对重构信号均方误差MSE的影响。比较了ISL0算法与其他相关算法的迭代时间以及对稀疏信道中ISI均衡效果的差异。算法的优越性通过仿真得到验证,实时仿真结果显示ISL0算法能很好地对稀疏信道进行估计。在同样信道环境条件下,相比CoSaMP、SL0及其他算法,ISL0算法的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Broadband channel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a sparse multipath channel where dominant multipath taps are widely separated in time, thereby resulting in a large delay spread. Accurate channel estimation can be done by sampling received signal with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at Nyquist rate and then estimating all channel taps with high resolution. However, these Nyquist sampling‐based methods have two main disadvantages: (i) demand of the high‐speed ADC, which already exceeds the capability of current ADC, and (ii) low spectral efficiency. To solve these challenges, compressive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Unfortunately, those channel estimators are vulnerable to low resolution in low‐speed ADC sampling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high‐resolution compressive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sampling by using multiple low‐speed ADCs. Unlike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n compressive channel estimation, our proposed method can approximately achieve the performance of lower bou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reduce communication cost and improve spectral efficiency.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nfirm our proposed method by using low‐speed ADC sampling.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