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ZL30和ZL50装载机双涡轮变矩器叶型损失的气动模拟试验方法、试验内容、测试数据、分析结果和叶型选择。并重点分析了叶片的安装角、进气角、栅距、叶型流线与叶型损失、出气角的关系。阐明了ZL30低损失叶片在高能容范围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由天工所研制的这种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共四个尺寸档,32种规格。适用于转速为1500~2000r/min、功率为55~320HP的装载机、推土机、叉车等工程机械。其低速比效率≥80%,高速比效率≥83%,起动变矩系数≥4.0,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3.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在我国正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但对其特性的研究还进行得不多。为提高性能以及为系列工作提供资料,我们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作为一种内分流的液力机械式变矩器,其叶轮部分和汇流机构应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待,图1是结构简图和无因次特性曲线图。图中以第Ⅰ涡轮的脱开点A为界,把转速比分成二个区域即二个涡轮共  相似文献   

4.
机械部重型矿山机械局于1985年2月3~5日在天津市主持鉴定了SWYJ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有关20个单位的36名代表参加了鉴定会。该系列是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研制的,有4个尺寸档,7档能容共有28种不同规格。功率范围为40~320马力(400马力),额定转速范围为2000~2800转/分,前后峰最高效率均达80%~83%。效率比现有产品提高3~4%,并使转换工况点效率提高到70%左右。自1984年以来,该系列已由专业厂试制成功并在ZL系列装载机上陆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新存  瑞典 《工程机械》2008,39(2):47-49
瑞典WORK公司Dr.wang博士,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它可以实现涡轮组件的轴向定位、实现涡轮组件两端支撑、并能承受一定的轴向外力;同时形成变矩器叶栅系列化,可以匹配80~165 kW的柴油发动机,已获得专利保护.介绍变矩器结构、叶栅系列化和不同功率发动机匹配设计.  相似文献   

6.
刘作寿 《工程机械》1990,21(5):47-49
1 前言液力变矩器铸造铝合金叶轮,国内外大都采用砂芯铸造。而双涡轮变矩器的一级蜗轮,国内多用手工制芯,质量、产量都不够理想。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可采用金属型低压铸造,并进行了试验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蜗轮变矩器一级蜗轮基本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YJSW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的参数性能情况,提出了双涡轮液力变矩器效率提高后其经济效益的一种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机电部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科研试制工厂在YJSW315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的基础上,研制成三种具有端面密封装置的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该产品系实用新型专利90208265.5的实施例。它大大提高了可靠性,解决了变矩器泄漏  相似文献   

9.
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叶栅第二轮的试验研究已于1983年11月中旬结束,其各项性能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基本上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设计工况能容λ_1R10~4≈16~30,低速比工况的最高效率达80  相似文献   

10.
王宏卫 《工程机械》2002,33(5):45-47
钣金冲焊型液力变矩器结构紧凑,体积小,密封性好,性能稳定,可靠性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变矩器叶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技术,保证了产品性能要求。介绍了叶轮测量、叶片造型和模具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1.
确定液力变矩器工作轮叶片角度的流线作图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力变矩器工作轮叶片进、出口角度,尤其是出口角,对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检查叶片的实际角度与设计值之间的误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此外,为了对一个已有的变矩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研究,仅仅根据测绘的图纸和试验特性是不够的,必须确定各工作轮叶片的角度,而这些角度参数往往没有现成的数据。总之,测量和确定一个变矩器各工作轮的叶片角度,是生产和科学试验实践中经常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在高转速比时第一涡轮存在阻力矩,通过双涡轮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曲线求得—涡轮阻力矩的计算方法,改变了双涡轮液力变矩器设计中将高转速比时—涡轮的阻力矩当作零的处理,从而得到转速和各种液力损失,使之设计计算更加符合实际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林义  何芳  张锡杰 《工程机械》2004,35(8):47-49
文章对叶轮叶片的检测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概念,找出叶片曲面上可直接测量的特征值——叶片进、出口端线,使对叶轮叶片的常规检测变得简单、实用和易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液力变矩器单叶片的两种设计方法。第一种是适用于叶片骨线为任意曲线的逐点计算法;第二种是适用于叶片骨线为有规则线段的骨线绘图法。  相似文献   

15.
在液力变矩器的设计和测绘工作中,循环流道和叶片叶型的确定是一个比较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液力变矩器的发展是以叶轮叶片系统与液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能量转换过程的研究作为基础的。目前在变矩器的理论计算中,广泛采用的还是一元束流理论。束流理论是建立在对变矩器的液流流动情况作了一系列基本假设基础上的。这些假设是:叶轮流道中的液流是以中间流线来代表的无限多流束组成;液流的  相似文献   

16.
17.
高建平 《工程机械》1996,27(3):17-20
本以减小工作轮中的冲击损失、摩擦损失、边界长增长及二次流损失为依据。提出了液力变矩器工作轮叶片形状设计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公式简洁、物理意义直观清晰,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蔡全福  秦伟一 《工程机械》1995,26(11):23-25
1 前言 液力变矩器早期研制是凭经验,采用多种模型及试验筛选改进,最后定型。随着技术的发展、理论的建立,要求应用计算方法进行设计,使制出的产品试验性能与计算性能相一致。由于束流理论的一些假定与实际流动状况差别很大,一些损失按固定流道方法计算与旋转流道内流动不相符,加之参数众多,使计算变得困难、复杂,且实际试验性能与计算差别很大。因此,一般以计算作为初算,第一轮试制后再根据试验性能以一般理论为指导修改设计,几经修改才能定型。我所研制开发的TY220型液力变矩器,采用理论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液力变矩器工作轮几何参数对性能影响,尤其是在改变泵轮、涡轮叶栅的进出口角度差值,对提高液力变矩器性能参数的研究取得了进展。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改善和提高液力变矩器性能参数的原理、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图1为双涡轮变矩器示意图。变矩器设计时,以r_(2B)作为基准尺寸,计算方程式采用无因次形式。其无因次量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YJSW系列的试验研究,论述了第一涡轮的叶栅设计参数,对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性能,特别是低转速比工况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