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泉山金矿氰化尾矿进行了焙烧预处理—超声波强化硫脲浸金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该尾矿经焙烧后硫脲浸出,金的最高浸出率比未焙烧时提高了45.12%;尾矿焙烧后再经超声波强化硫脲浸出,金的最高浸出率进一步提高了9.6%,达到77.5%,且大大缩短了浸出时间,提高了浸金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宽河金矿金精矿进行了可行性试验、中间试验和工业试生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很低;经酸浸(加入促进剂)后氰化浸出36 h,可将金浸出率提高到84.6%;经焙烧并磨细,再经酸浸(加入促进剂)后碱性条件下氰化浸出(加入抑制剂)48 h,可将金浸出率提高至96.9%;中间试验和工业试生产均取得了较理想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某低硫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全泥氰化以及池浸浸金的试验研究,确定了两个氰化浸金工艺的最佳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全泥氰化浸出1 kg金矿原矿破碎至≤10 mm后的1.25 mm筛下矿,金的浸出率达到84.62%;池浸2 kg破碎至≤15 mm金矿原矿,金的浸出率达到76.0%.通过结合两种氰化浸金工艺,可以经济有效地回收该金矿中的金.  相似文献   

4.
刘西分  常红 《黄金》2016,(1):52-55
甘肃某金矿矿石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属于典型的高砷高碳难处理类卡林型金矿。对该矿石采用单一浮选工艺进行处理时,金回收率仅为21.37%;直接全泥氰化时,金浸出率仅为34.62%。根据矿石的性质及探索试验结果分析,确定采用浮选碳金精矿—碱浸预处理—氰化炭浸工艺进行处理。通过优先浮选可浮性较好的碳,消除碳对氰化浸出"劫金"的影响;利用高浓度氢氧化钠对砷黄铁矿及硫化矿进行化学分解,打开包裹金;再利用氰化炭浸工艺浸出回收金。该工艺在1 000 t/d炭浸厂应用时,可以获得金品位130.21 g/t、回收率12.18%的碳金精矿,尾矿氰化炭浸金作业浸出率72.16%,原矿金综合回收率达到74.34%;这对中国西部类卡林型金矿的生产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金矿浸渣金品位高的问题,本文研究探索降低浸渣中金含量的多种方案。试验进行了原矿直接全泥氰化富氧强化浸出,原矿预氧化—全泥氰化浸出,边磨边浸—全泥氰化浸出,原矿浮选—氰化浸出4个试验方案,为提高该金矿浸出率找到合适的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6.
吉林大线沟含金尾矿中金的浸出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寿  孟宇群  宿少玲 《黄金》2008,29(3):43-45
塔式磨浸机的细磨和边磨边浸氰化浸出工艺对吉林大线沟含金尾矿的浸出回收金实验结果表明,在90%通过200目的磨矿细度下,氰化浸出12h,金的浸出率93.3%;在同样磨矿细度下,金的边磨边浸浸出率95%。处理1 t含金尾矿生产成本为40元。  相似文献   

7.
洋鸡山金矿混合矿的处理采用了优先浮选铜、浮选尾矿再磨、氰化浸金、浸渣选硫的工艺路线,并就消除氰化浸出过程中可溶性铜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氰化浸出速度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洋鸡山金矿混合矿的处理采用了优先浮选铜、浮选尾矿再磨、氰化浸金、浸渣选硫的工艺路线, 并就消除氰化浸出过程中可溶性铜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氰化浸出速度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马脑壳金矿尾矿巨量库存,金为有价金属,品位0.27~0.57g/t。文章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及电镜扫描开展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查明了尾矿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主要金属矿物嵌布特征,查明了金矿物分布、赋存形态、粒度大小及嵌布特征。通过尾矿探讨试验及柱浸试验研究,得出氰化浸出工艺对回收尾矿中的金较为有利,金浸出率达73%,尾矿可再选回收金。  相似文献   

10.
加压氧化-氰化浸出工艺从酸浸渣中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光  于永江  李志勤 《黄金》2004,25(5):29-30
对加压氧化-氰化浸出工艺从酸浸渣中提金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效浸金设备进行氰化浸出4h,金的氰化浸出率可达97.85%;其与常规氰化法相比,浸出时间缩短了32h。浸出率提高了2.05%,NaCN用量减少了4kg/t。该工艺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金浸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氰化尾渣提金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选矿厂高硫高砷难处理金矿石经两段焙烧—氰化浸金后产生的尾渣,根据其性质分析,采用硫酸浸铁—硫脲浸金工艺进行提金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优浸铁条件下,即浓硫酸用量45 m L、温度80℃、时间4 h、液固比4∶1,产出的浸铁渣再进行硫脲浸金,铁和金的浸出率分别达到60.37%和63.44%;这表明采用该工艺可有效地从该氰化尾渣中浸出回收金。  相似文献   

12.
薛臣  李永胜  李鹏  赵国惠  彭发周 《黄金》2021,42(4):60-62,70
金兴矿业公司采用原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工艺,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下,亟需寻求新型环保浸金剂替代剧毒氰化钠.通过小型试验和半工业试验,考察了新型环保浸金剂CG505 A替代氰化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原有氰化钠浸出系统不变的情况下,CG505 A可对等替代氰化钠进行连续生产,浸出效果良好;CG505A浸出尾矿浆滤饼毒...  相似文献   

13.
申永林  徐惠林 《黄金》2021,42(1):68-70
随着环保标准不断提高,黄金矿山企业生产压力日趋增大,采用低毒、无毒新型环保浸金剂替代氰化钠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柱浸试验,考察了多种新型环保浸金剂对长山壕金矿矿石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CG505整体优于1号浸金剂和2号浸金剂,其浸出指标最接近氰化钠,且环境友好,可减轻矿山生产经营压力,较适合应用于长山壕金矿。  相似文献   

14.
张世镖 《黄金》2020,41(4):71-74
某黄金矿山生物氧化—氰化炭浸工艺产生的氰化尾渣中金品位较高,为2. 40~3. 60 g/t。试验考察了焙烧氧化—氰化浸出工艺回收金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500℃、弱氧化气氛下焙烧120 min,获得的焙砂在氧化钙用量15 kg/t、矿浆浓度33%、氰化钠用量1. 0 kg/t、浸出时间24 h条件下进行氰化浸出,浸渣产率为88. 80%,金浸出率在94. 92%以上;采用焙烧氧化—氰化浸出工艺回收氰化尾渣中的金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氰化尾渣中金的回收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波  童雄  谢贤  王晓 《黄金科学技术》2020,28(2):285-292
甘肃某金矿矿石金质量分数为4.3×10-6,锑、砷和碳依次为0.48%、0.37%和1.84%,属于典型的复杂难处理锑金矿,现场生产采用"重选-浮选-浮尾氰化"工艺回收金和锑。由于矿石中金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锑、砷和碳等杂质含量高,导致金总回收率仅为82%,金损失严重。为提高金回收率,采用电子探针对浮选尾矿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提高金回收率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浮选尾矿中部分金以晶格金或包裹金形式赋存于毒砂、黄铁矿和辉锑矿等硫化矿物中,氰化浸出过程中难以与浸出液接触,是导致金损失过高的主要原因;氰化浸出前先对浮选尾矿进行分级,分级后对+0.038 mm粗粒级进行再磨和活化浮选,强化对包裹金和晶格金的回收,然后再将粗粒浮选尾矿与-0.038 mm细粒级合并进行氰化浸出,金总回收率可提高约9个百分点,尾渣中金质量分数降低至0.3×10-6以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柱浸法对紫金山矿区含铜金矿进行浸出试验,分别考察矿样粒度、铜品位、喷淋强度、氰化钠喷淋浓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堆浸法处理该含铜金矿矿样是可行的,对-80mm粒级在15天内金浸出率大于86%,浸出前期金、铜同时浸出,在浸出后期出现沉铜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浸金剂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金牌"新型环保浸金剂进行了全泥炭浆提金工艺条件研究及工业应用试验。其结果表明,该"绿金牌"新型浸金药剂与氰化钠的浸出效果基本一致,工业试验中金的浸出率可以达到92%以上。对尾渣的有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药剂的干排尾渣中氰化物含量远远低于氰化浸出工艺的干排尾渣,符合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青海某难选半氧化金矿的选矿回收率,在原矿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原矿浸出、浮选和浮选尾矿CIL浸出试验,并进行了环保提金剂和NaCN浸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 μm含量)为91.81%条件下,分别采用1#、2#环保提金剂和NaCN堤金,金的浸出率分别为80.07%、79.71%和80.80%;在磨矿细度(-74 μm含量)为83.64%条件下,采用浮选和浮选尾矿CIL浸出,获得浮选金精矿品位为125.94×10-6,浮选回收率为73.72%,浮选尾矿采用1#、2#环保提金剂和NaCN,选矿总回收率分别达到92.67%、93.62%和94.99%。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因科法+臭氧氧化法和因科法-臭氧氧化法2种工艺对某黄金矿山尾矿库淋溶液进行处理试验。通过对p H、氧化剂投加量的考察以及对各污染物指标处理效果分析表明,2种工艺试验效果基本无差别。综合考虑建设投资及运行成本,确定因科法-臭氧氧化法为处理某黄金矿山尾矿库淋溶液的最佳工艺。最佳试验条件下,总氰化合物和硫氰酸盐去除率均超过99%,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低于0.5 mg/L,COD可稳定低于5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