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气储量评估与油气藏圈闭成因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容积法进行油气储量计算涉及三种边界,即圈闭边界、油气藏边界和储量边界,只有正确理解这三种边界的具体含义,合理把握已有资料对前两种边界的证实程度,才能合理地把握不同级别的储量边界。油气藏圈闭成因的各要素也是不同级别储量边界划分的界定要素,其中油气藏类型是主要前提:构造图和流体界面的证实程度决定了构造油气藏储量的可靠性;尖灭线位置是沉积型岩性圈闭油气藏最大的储量边界;物性边界与流体边界共同控制了成岩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的储量规模;不整合面如同断层面一样,控制了地层型岩性不整合圈闭油气藏油气的分布。无论何种主控因素,在平面最大和纵向最深的界线范围内,井控程度是决定探明储量范围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改革储量管理方式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油气田储量管理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以静态容积法计算的探明地质储量管理为主,实践证明,这种储量管理方式存在诸多不利。首先,在勘探阶段以容积法计算的探明地质储量误差较大;其次,容积法探明地质储量仅仅大致反映了油气藏中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并未完全反映油气的可流动性;再次在开发进程中,随着对油气藏认识程度的提高,即很少考虑地质储量的变化;以上因素也测定了探明地质储量的经济价值并不明显。因此,以探明地  相似文献   

3.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年度新增探明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储量落实程度看,较常规砂岩油气藏计算结果精度偏低。研究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包括溶蚀洞穴、孔洞、孔隙及裂缝等,储集空间级差较大,以孔洞、裂缝为基础的传统的两级单元划分方法不尽合理。各类储集空间发育状况表明,裂缝型及孔隙型储层普遍发育|孔洞型和洞穴型储层呈透镜体状分布,空间分布连续性差,因此与孔隙型储层合并计算导致了各计算单元的平均孔隙度计算结果偏大。根据不同孔隙度的储层其含油饱和度具有“三段式”分布的特征,以及单层孔隙度值与裂缝发育情况,细分了储量计算单元,将储层划分为Ⅰ级(≥15%)、Ⅱ级(15%~5%)、Ⅲ级(<5%)及Ⅳ级(裂缝段)计算单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油气储量评估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油气藏最小商业储量规模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油气藏勘探开发实践,对油气藏最小商业储量规模的含义及界定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诠释,解释了油气藏最小商业可采储量、最小商业探明储量及最小商业资源量等不同的内涵。通过对不同区域油藏开发规律和产量变化模式的研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建立了基于油气藏开发概念设计计算最小商业储量规模的通用方法。方法原理主要通过构建油气藏开发概念设计参数与现金流入、流出参数模型的关系,推导了油气藏储量规模与净现值线性关系模型,从理论上揭示了普遍意义上油气藏最小商业储量规模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变化特征。该方法可直接应用油气藏勘探开发经济参数、储量品位参数及开发概念方案参数快速评价不同界定条件下的最小商业储量规模,从而为不同油气区勘探项目经济效益排序、探明储量动用潜力目标排序以及油田开发油气藏评价项目和新区产能建设目标论证提供高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火成岩油气藏储量计算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岩性和岩相复杂、储层非均性强的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岩相、不同储集类型的岩石物理特点、测井响应特征和油水系统,提出适合火成岩储层的储量计算单元划分观点。以岩心分析为基础,充分利用成像与核磁测井识别有效厚度。采用细分储集类型,并将常规测井、核磁测井、压汞曲线相结合,建立孔隙度、饱和度参数解释模型。采用地震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定量描述储量单元参数。以上多种方法和综合技术的应用,可较好地解决缝洞型双重介质火成岩储量参数解释困难、储量计算精度低的难题,并对类似火成岩油气藏的储量计算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ɰ�����ش���΢���ּ��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规储量计算方法的回顾,针对目前储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储量建模分析为基础,采用网格内插法和利用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结果来建立储量参数场,从而完整地提出了砂岩气藏地质储量的微积分计算方法,并推导了其数学模型;以中原油区文23气田为实例,通过对该气田的储量计算和分析,完善了其储量计算的方法和流程;还改变计算方法、井网密度和储量纵向计算单元等,对该储量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精度,而且其计算结果不依赖于井网密度和纵向储量计算单元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为它充分考虑了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和气藏的宏观形态,与经典容积法相比,其方法更先进,计算结果可信度更高,更适合于复杂地质条件和气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的储量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7.
产量递减曲线法是常用的上市储量自评估方法。由于递减趋势阶段性变化特征以及递减类型选取的灵活性,使得递减曲线法的应用较为复杂。根据多年上市储量评估经验,总结了如何在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准则下合理运用产量递减曲线法进行储量评估,并对最小储量评估单元为单井、区块或全油气藏、常规油气藏及特殊油气藏等不同情况下的递减曲线法应用进行了描述。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论述了应用产量递减曲线法进行储量评估时如何预判未来生产变化趋势,以及如何采用最可靠的评估,最终实现在确保储量"正增长"的同时获取最大合理评估储量,以满足"合理确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塔北油气储量计算中的测井解释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政军 《石油物探》1994,33(3):104-114
测井资料解释是油气藏储量计算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通过测井响应特征来评价有效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有效厚度,油气水层的横向追踪等是储量计算的关键。本文结合塔北地区计算油气藏储量的经验,将测井解释中获得的孔隙度、饱和度,有效厚度等地质参数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深层油气藏经济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其中对石油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油气田储量的经济评价在非常时期也显得更加重要.为此,针对某盆地深层油气藏的特殊情况,建立了深层油气藏经济储量与原油价格、圈闭井深和圈闭面积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了圈闭经济储量的计算问题.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之上,根据某油气田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了经济储量、圈闭井深、原油价格和圈闭面积之间的随机测试数据.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了一个关于经济储量、圈闭井深、原油价格和圈闭面积之间的一个线性相关公式,从而更加直观的表示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此模型的建立对当前油气田的开发投资建设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域油气藏以复杂断块型为主,在储量评价过程中单元划分、界面选取、有效厚度确定等方面都面临很大困难。通过运用地震解释技术和储层描述技术明确了主力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单元有效厚度的确定和含油气面积的选取奠定了基础;同时采用新的测井解释技术和电缆地层测试压力资料,准确确定了有效厚度下限、油气藏类型、流体界面及储层的连通性。通过针对性的攻关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储量评价思路、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机建模在油气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储层随机建模技术进行油气储量计算的方法,利用储量参数的随机网格模型直接进行储量计算,解决了传统容积法计算复杂油藏储量时储量参数难以取准的问题。随机建模法计算储量得到的若干储量值为服从某种统计概率分布的蒙特卡洛实现,利用等概率统计法对该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储量概率分布曲线,并利用该曲线的特征值进行储量评价。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储量客观合理,储量计算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王庆如  李敬功 《岩性油气藏》2013,(6):98-102,111
碳酸盐岩油气藏所蕴藏的油气储量和产量均超过油气总产量的一半,因此对其开展储量参数评价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次生孔隙变化明显和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导致在储量计算中难以评价孔隙度和渗透率.以某海上碳酸盐岩气田为例,基于常规测井资料,从岩性识别、储层孔渗参数计算和裂缝识别等方面对双重介质储层进行了测井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测井资料能有效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和裂缝,能定量计算双重介质储层原生(基质)孔隙、溶蚀收缩(次生)孔隙、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并且能建立裂缝定量判别标准.该项研究可在缺少钻井取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的情况下为双重介质储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出发,对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纳扎洛夫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了推导,从理论上证明了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直线段斜率的倒数同地质储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对塔河油田12个单元区块的统计,验证了这一结论,同时确定了缝洞型油藏的线性比例系数为6.4,建立了利用丁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地质储量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对塔河油田T7-607单元和T7-615单元的单井井控储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同地质认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利用该方法计算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井控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地层压力下降到露点压力以下时,凝析油在地层及井筒内析出,井口产气量、产油量与井底产气量、产油量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储量计算存在困难。通过经验公式拟合得到露点压力,当地层压力大于露点压力时,将井口产油折成气,按单相气求取凝析气储量,再通过气油比折算凝析油储量和干气储量;当地层压力小于露点压力时,地层出现多相流,分别计算干气储量和凝析油储量;实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中隆起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开发面临开井率低、单井累计产量低、高效井比例低等生产问题,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大型断裂构造解析,深化了北东向深大走滑断裂控储控藏地质认识,创新性形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级描述技术。攻关发现不同断裂带活动强度差异大,油气藏开发特征差异大,同一断裂带可划分为一个开发单元;同一断裂带不同段储层展布、油气性质差异大,分段特征明显,同一段可分为一个地质储量单元;一个地质储量单元内具有同一流体性质、同一油水界面、同一压力系统可分为一个油气藏单元。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三级精细描述技术创新,强力支撑了井位部署、储量评价及老井治理,推动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16.
带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是最复杂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对其开采过程中的动态分析特别是动态储量的计算同样是非常复杂的。运用现代油气藏工程原理和分析方法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同类油气藏开采的新方法、新技术,对板中北高点带油环凝析气藏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依据该油气藏的动态特征,准备了详细的参数并进行了动态储量计算。认为该研究和计算为油气藏的剩余油气分布研究和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为同类油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7.
准确计算储集岩孔隙中的油气体积(即油气储量)是制订油气藏开发方案的基础,而储量参数确定的合理与否又是评价油气储量的核心。通过对容积法储量计算方程的合理性分析可知,计算油气储量的孔隙度和饱和度必须是匹配的,即地层总孔隙度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或含油饱和度)相对应,地层有效孔隙度与有效含油饱和度(或有效原始含油饱和度)相对应,否则计算的油气体积会与储集岩孔隙中的实际油气体积不统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容积法系列地质储量计算方程,从而使计算的地质储量相对误差由原来的[100(фt-ф)/фt]%或[100(Soe-Soi)/Soe]%降为零。  相似文献   

18.
深层天然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郭秋麟  武娜  闫伟  陈宁生 《石油学报》2019,40(4):383-394
通过统计中国365个深度超过3 500 m的天然气藏的储量丰度,确定了储量丰度的7种主要影响因素,即储层岩性、有效储层厚度、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埋藏深度、圈闭类型和所属盆地。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计算资源丰度的多因素类比模型。此外,基于资源评价刻度区数据库和各油田历年的探井钻探成功率数据,类比得到评价单元的圈闭面积系数、钻探成功率、有效圈闭面积和圈闭含油面积系数等关键参数,并估算出评价单元的含油气面积。应用案例示范了新模型的使用流程和评价效果,验证了新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新模型的提出可以对现阶段中国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超深层大气田一般都具有高压超高压、基质致密、裂缝发育等特点,其动态储量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为了准确评价该类型气藏的动态储量,首先基于高压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深入分析了岩石有效压缩系数与岩石累积有效压缩系数的相关关系,优选出适合于高压超高压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的物质平衡分析方法 ;然后,基于非线性回归法确定了动态储量评价的起算条件,针对未达到起算条件的情形建立了半对数典型曲线拟合法,并采用该方法计算了3个超高压气田(藏)的动态储量,进而验证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压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中的气藏累积有效压缩系数是影响该类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参数,该参数是原始地层压力和当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函数,而其数值难以通过岩心实验测得;(2)针对高压超高压气藏,推荐采用不需要压缩系数的非线性回归法进行动态储量评价;(3)采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动态储量的起算点(无量纲视地层压力与累计产气量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起点)无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基于图解法的统计结果得到不同无量纲线性系数(ωD)情形下起算点对应的无量纲视地层压力衰竭程度介于0.06~0.38,基于实例气藏数据统计得到的起算点也在此范围内;(4)未达到起算条件时可采用半对数典型曲线拟合法估算动态储量,动态储量与视地质储量的比值(G/G_(app))是ωD的函数,ωD越大,(G/G_(app))越小;(5)处于试采阶段的高压超高压气藏,应尽可能延长试采时间,以提高动态储量评价的可靠性;对处于开发中后期的高压超高压气藏,则应以动态储量为基础制订气藏综合治理措施,进而不断改善气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