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玲  王薇宇 《水利学报》2013,44(9):1087-1092
考虑复合污染条件下泥沙吸附污染物和泥沙冲淤运动对污染物输移扩散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非恒定非饱和输沙模型和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并结合黄河河口段利津至清7河段监测数据,研究该河段水流、泥沙过程及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多组份共存的复合污染条件下苯酚、苯胺及氯苯之间的吸附竞争关系及其浓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上游到下游先冲刷后淤积的河段中,溶解态污染物浓度值沿程降低,吸附态污染物浓度值沿程升高。三组分复合体系下各污染物之间存在竞争吸附,吸附态苯胺浓度值升高而溶解态浓度值降低,苯酚和氯苯在泥沙上的吸附作用受到抑制,吸附态浓度值有所下降,溶解态浓度值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炭作为新型吸附剂,其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固定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对生物炭的表征、特性以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固定的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扼要对生物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未来生物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通过文献总结,我们发现重金属在生物炭上的吸附机理的研究仍然存在矛盾之处;生物炭本身重金属毒性的释放研究是未来生物炭还田应用的研究方向;利用化学手段对生物炭进行化学修饰,以提高其吸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未来生物炭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凹凸棒石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总结了天然凹凸棒石与改性凹凸棒石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分析讨论了凹凸棒石吸附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吸附等温线,为以后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简述了凹凸棒石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介绍了凹凸棒石的改性方法,并展望了凹凸棒石在废水处理研究中的发展趋势.综述表明凹凸棒石吸附水中有机染料性能优异,吸附苯类、酚类效果也较理想,凹凸棒石改性后吸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的基本概念及其联用工艺的作用机理,总结了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联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列举了联用工艺的应用实例。分析表明高级氧化与高效吸附联用工艺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使有机污染物得到彻底净化,是更高效的水处理工艺,在水处理发展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河流水体污染的机理与污染物特性,针对多沙河流的泥沙污染物迁移转化现象,讨论了泥沙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效应。同时给出了受泥沙影响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与模型,包括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以及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探讨了近年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方面的主要关键技术,提出了设置水资源保护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从物质输运时间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河口海岸物质输运时间尺度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目前物质输运时间尺度主要数学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着重讨论了基于物质组成的年龄和存留时间(CART)理论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非保守性物质输运时间尺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易被泥沙吸附的污染物的输运时间尺度需要考虑其与泥沙的相互作用过程,加强非保守性物质、泥沙和易被泥沙吸附的污染物输运时间尺度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复杂物质的输运规律;CART理论应拓展应用于计算非保守性物质、泥沙和考虑泥沙影响的污染物输运时间尺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泥沙对营养物质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的泥沙分布非常广泛,它对进入水环境系统的营养性污染物具有强烈的表面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是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载体。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对水体生态环境会产生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对泥沙及营养性污染物的形态、泥沙与水体水质的关系作了概述,重点对影响营养性污染物释放与吸附的因子作了分析,并对泥沙对营养性污染物吸附与释放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河流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数学模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分析了水流-泥沙-污染物系统中主要物理化学过程对水体污染物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推导了描述吸附态、溶解态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基本方程。对于河床水体之间泥沙交换产生的环境变化,建立了泥沙冲淤对污染物影响的表达式,对于吸附解吸作用则采用以实验为基础的泥沙吸附动力学模式。根据三峡地区实测水沙、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模拟泥沙冲淤过程中污染物的交换,并且可以反映泥沙吸附作用对水环境的动态影响,可以应用于河流及水库泥沙污染物相互作用的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泥沙的分形表面和分形吸附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洪  李嘉  李克锋  周鲁 《水利学报》2003,34(3):0014-0018
天然水体中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水质影响很大,己成为环境水力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尽管采用分形理论分析泥沙颗粒表面现象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泥沙颗粒的分 维与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 先介绍了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分形维数的定义以及分形表面的维数测定方法。并应用分形几何原理,从理论上推导出具有分形表面泥沙的分形吸附方程。这一方程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相比更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流悬移质对含磷污染物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悬移质泥沙为试验用沙,以水体中常见的营养物质磷为模拟污染物,通过试验研究了含磷污染物水相初始浓度对磷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和含沙量对含磷污染物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结果显示,泥沙对含磷污染物的平衡吸附量大致随水相磷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含沙量对磷吸附等温式的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时域反射仪(TDR)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域反射仪(TDR)作为一种能够不破坏样本、快速、简单、准确、可连续测定土壤水分及盐分(EC)的新型器材,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推动TDR在农业节水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总结TDR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土壤水分和盐分测定中的应用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TDR在农业节水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Results from an irrigator survey in southern Alberta (Canada) indicate that more than half of irrigators changed irrigation technologies during the five-year period (crop years 2007/08–2011/12) and this potentially improved application efficiency. Changes were made from flood irrigation to wheel-move sprinklers to high- and then low-pressure pivot systems. The intended future rate of change is lower than that experienced over the previous five years. Important factors causing these changes were identified: reducing irrigation application, labour and energy inputs, and increasing crop yields and quality. Econometric modelling shows that irrigators who have commenced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more efficient sprinklers are full-time farmers, operate their farm as corporations or partnerships,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extension agencies, and are more likely to upgrade their technologie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3.
根据洪水预报模型的结构和逻辑特性,将其拆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运用组件和Web Service技术及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对模块进行封装并发布服务,形成洪水预报模型组件库;同时,运用洪水预报模型组件搭建模式来搭建洪水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洪水预报模型集成应用模式,将其应用于具体流域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组件化的洪水预报模型具有可移植性强、代码重用率高、可扩展性好等优点;运用组件搭建模式可快速搭建1个或多个洪水预报模型;运用集成应用模式,可使预报结果更加精确,预报方案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防洪兴利效益,提出了某水库实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建议。从水库防洪安全泄量出发,基于预蓄预泄原理,推求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拟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实施措施。实例计算和分析表明,水库实施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可以解决兴利与防洪的矛盾,提高综合效益,为防汛调度决策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石坝低弹性模量混凝土防渗墙应力变形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关于在大坝除险加固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低弹性模量混凝土防渗墙的工作性状及受力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对采用低弹性模量混凝土防渗墙加固的某土石坝典型断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采用改进的Goodman单元模拟防渗墙与周围土体的接触面,计算了不同水位下防渗墙的应力变形情况,并将数值计算得到的水平位移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此外,还对比分析了不同弹性模量下防渗墙墙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可供实际加固工程中防渗墙弹性模量取值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改性沸石处理污水成本低,效果好,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以期得到更适合各种污水处理的改性沸石。本文介绍了天然沸石的结构特性,总结了天然沸石的加热改性、无机物改性、有机物改性和负载改性4种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研究的现状,比较分析了不同改性沸石处理几种污染物的经济性。结果表明:NaCl改性沸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氧化镁改性沸石、MgCl2-AlCl3溶液的改性沸石和聚合硫酸铁(PFS)改性沸石分别适合氨氮、磷酸盐、脱氮除磷、Cr(Ⅵ)和氟离子的处理。改性沸石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GIS技术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越来越被各个领域所关注,其应用前景与发展空间也日益开阔。讨论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探讨GIS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为 GIS技术在我国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使用微型蒸发器测定土壤蒸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微型蒸发器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与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微型蒸发器的材料以热容量高、导热性差的非金属材料为宜;蒸发器口径一般应大于56mm,小于150mm;深度以150~200mm为宜;安装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合理运用微型蒸发器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单掺粘土塑性混凝土在大坝防渗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掺粘土塑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和施工性能,且较大幅度地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该类混凝土在凤亭河主坝防渗墙中的应用研究,论证了单掺粘土塑性混凝土在大坝机械造孔防渗墙工程上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钟鸣辉 《中国水利》2006,(10):45-46
在无特殊技术要求的中小型水利项目和其他工程中,采用最低投标价法在项目招标评标中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水利工程具有特殊性,在水利工程招标评标中采用最低投标价法时应注意其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