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酶复合处理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孔淀粉是一种酶处理变性淀粉,是指由具有生淀粉酶活力的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作用生淀粉颗粒后形成的多孔性淀粉载体。实验根据生淀粉酶的水解作用机理,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从而确定酶复合处理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和参数。  相似文献   

2.
籼米多孔淀粉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籼米淀粉为原料,通过α-淀粉酶水解籼米淀粉制备籼米多孔淀粉,探讨并获得了酶水解法制备籼米多孔淀粉的较优工艺:酶解反应温度为35℃,酶解反应时间为12 h,加酶量为酶解40%淀粉量,酶解体系pH值为4.0。并利用砂芯漏斗测定淀粉对液体的吸附能力,观察到大米多孔淀粉对液体的吸附能力大大强于大米原淀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淀粉所引起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糯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高直链淀粉与茶多酚的混合物灌胃小鼠,观察其血糖变化情况。同时体外模拟淀粉消化,研究茶多酚对不同淀粉消化性的影响。结果:以不同淀粉灌胃小鼠,茶多酚对其血糖反应影响不同。对糯玉米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引起的餐后血糖反应具有降低效果,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直链玉米淀粉引起的血糖反应。体外实验观察到了同样结果,且抑制效果与茶多酚浓度相关。结论:茶多酚对不同种类的玉米淀粉引起的血糖反应具有不同影响,对糖尿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三种不同结构的淀粉所引起血糖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糯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高直链淀粉与茶多酚的混合物灌胃小鼠,观察其血糖变化情况。同时体外模拟淀粉消化,研究茶多酚对不同淀粉消化性的影响。结果:以不同淀粉灌胃小鼠,茶多酚对其血糖反应影响不同。对糯玉米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引起的餐后血糖反应具有降低效果,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直链玉米淀粉引起的血糖反应。体外实验观察到了同样结果,且抑制效果与茶多酚浓度相关。结论:茶多酚对不同种类的玉米淀粉引起的血糖反应具有不同影响,对糖尿病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孔淀粉是一种新型酶变性淀粉,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酶解法制备红薯多孔淀粉,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当α-淀粉酶∶糖化酶为1∶7(体积比),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8 h,pH5.6,加酶浓度0.5%,淀粉浆浓度65%时,可得到吸油率较高的多孔淀粉。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葡萄糖淀粉酶(即糖化酶)与α-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时的最佳比例为1.8AGU/KNU,干磨玉米淀粉比光滑玉米淀粉和湿磨玉米淀粉水解速度快8~21倍,葡萄糖得率高约4倍.结果表明干磨玉米淀粉协同水解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7.
多孔淀粉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α-淀粉酶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根据回归方程利用统计优选法寻优,确定最优酶解条件:pH值5.3,反应时间7h,反应温度51℃。  相似文献   

8.
多孔淀粉是一种新型酶变性淀粉,本文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酶解法制备多孔淀粉,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当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比例为1: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2h,pH4.5,酶用量2.0%时,可得到吸油率较高的多孔淀粉,可用于牡蛎水解液的进一步吸附。  相似文献   

9.
使用麦芽糖α-淀粉酶(MA)和淀粉葡糖苷酶(AMG)分别处理制备多孔大米淀粉,对其表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可知,这两种酶均使淀粉颗粒表面产生蜂窝状多孔结构。经酶处理的大米淀粉颗粒的相对结晶度(25.54%~33.26%)均高于天然淀粉的相对结晶度(23.74%)。MA处理增加了短支链淀粉链的数量,并且随着酶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了分子质量。与对照组相比,MA和AMG处理的淀粉颗粒溶胀度、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均下降。MA处理的淀粉颗粒具有更高的溶解指数(1.46%~2.57%),AMG处理的淀粉颗粒的溶解指数均小于0.42%。与对照组相比,经酶处理的大米淀粉糊化温度会延迟0.8~6.0℃,焓变增加范围在1.0~3.8 J/g。  相似文献   

10.
研究茶多酚对淀粉酶动力学以及对淀粉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猪胰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对淀粉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茶多酚浓度低于20%(茶多酚/淀粉)时,对Englyst法混酶体系起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可达30%,浓度超过20%时,对混酶反而起促进作用,最大促进率为20%;选取两个浓度研究茶多酚对普通玉米淀粉体外消化的影响,添加10%茶多酚(茶多酚/淀粉)抑制普通玉米淀粉的消化,25%茶多酚(茶多酚/淀粉)促进普通玉米淀粉的消化,证明茶多酚对淀粉消化性体外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真茵淀粉酶酶解制成多孔玉米淀粉,研究探讨了以其作为药物栽体吸附氨茶碱的性能,并建立了一种特殊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多孔淀粉吸附氨茶碱量的方法.多孔淀粉吸附氨茶碱的最佳条件是氨荼碱初始浓度40mg/mL,温度20℃,时间为60min, pH 9.5,在此条件下,吸附量达到79.26mg/g,比原淀粉的吸附能力提高了3.1倍.  相似文献   

12.
多孔淀粉的吸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研究多孔淀粉对被吸附物的缓释和保护性能,分别以咖啡香精、尿素以及杀虫剂为目的物,考察多孔淀粉对这3类物质的缓慢释放性能;以双歧杆菌、VA为目的物,考察了在制备及贮藏过程中多孔淀粉对目的物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波  杨光  刘灿召  李恺 《食品科学》2008,29(11):122
本实验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苷酶水解玉米淀粉得到微孔淀粉,并对其吸附次甲基兰(疏水性物质)溶液和番红花红T溶液(亲水性物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原淀粉进行对比;最后以浓度和温度为主要参数,评价微孔淀粉与原淀粉在饱和吸附量及吸附稳定性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玉米淀粉为基材,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为功能性添加剂,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茶多酚/海藻酸钠/玉米淀粉复合膜,考察不同TP浓度对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抑菌能力、机械性能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e nit...  相似文献   

15.
珠状壳聚糖树脂对绿茶中茶多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制备了珠状壳聚糖树脂,通过TG-DSC 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珠状壳聚糖树脂对绿茶中茶多酚的吸附分离性能,探讨了其吸附条件,并就珠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珠状壳聚糖树脂在温度小于172℃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珠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较佳的吸附条件为:珠状壳聚糖湿树脂4.0g(干重0.22g)/ 茶多酚含量为1.573mg/ml 的25ml 茶汤、吸附时间2h、茶汤pH7.06、温度30℃。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74.1%,单位吸附量为136.1mg/g;珠状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ngmuir 等温吸附公式,单位饱和吸附量为1116mg/g。  相似文献   

16.
酸法醇介质制备玉米多孔淀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酸法醇介质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考察盐酸质量分数、乙醇体积分数、淀粉浆液质量分数和水解时间对产品吸附能力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酸法醇介质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保持水解温度为80~81℃情况下,盐酸质量分数为2%,乙醇体积分数为80%,淀粉浆液质量分数为30%,水解时间为3 h.此条件下,产品吸油率为52.1%,柠檬黄色素吸附量为1.76 ms/g,产品得率为60.3%.  相似文献   

17.
Rice starch was hydrolyzed by a mixture of glucoamylase and amylase to obtain porous starch as final product. The suitability of porous starch as an adsorbent was tested. It was found that porous starch was capable to adsorb a number of materials, i. e. liquids such as water, oils, and ethanol as well as gaseous flavor compounds. The adsorptive capacity of porous starch for coffee oil was saturated when contacting starch and coffee oil at 70 °C for 30 min, while the adsorbed coffee flavor could be released entirely when heating at 130 °C for 10 min. Compared with native starch, porous starch released the adsorbed coffee flavor more slowly: porous starch retained about 80% of coffee flavor when it was exposed to air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2 weeks.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玉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忠  缪铭  王鹏  张海华 《食品科学》2005,26(10):116-120
以多孔淀粉为原料,采用一氯乙酸和乙醇溶剂来制取羧甲基多孔复合变性淀粉,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乙醇浓度等对羧甲基多孔淀粉的取代度的影响。以取代度为指标,通过单冈素和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6h、氢氧化钠4.0g、一氯乙酸4.5g、乙醇浓度95%。同时对羧甲基多孔淀粉、原玉米淀粉和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糊的流变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羧甲基多孔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糊的流变学性质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多孔淀粉研究Ⅱ淀粉开孔后的物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详细研究了玉米和籼米淀粉在形成多孔结构后的物性变化,发现淀粉开孔后,除了吸油率提高,堆积密度下降以外;平均粒径降低;比表面积增大;糊化性能基本与原淀粉一致,糊化温度、吸热焓没有明显变化,但糊化温度范围变窄;多孔淀粉基本仍保持原淀粉的结晶形态,但结晶度下降;另外,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这些特性数据的获得将有助于有效应用多孔淀粉。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多孔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忠  缪铭  刘明丽  张海华 《食品科学》2006,27(10):128-132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本文探讨原淀粉被生淀粉酶水解后颗粒结构和性质的变化,为多孔淀粉工业化生产和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酶解前后的玉米淀粉颗粒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通过BET法测定的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大小均比原淀粉增大,淀粉颗粒表面呈蜂窝状,孔密度均一,结晶度提高,糊化温度范围变窄,但是吸热焓无显著变化。原淀粉通过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得到的多孔淀粉缓释载体,其颗粒结构及性质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