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技术标准的角度看,当今无线电通信正沿着两条主线发展:一条是ITU和3GPP/3GPP2引领的移动通信系统,从3G走向E3G,再走向B3G/4G;另一条是IEEE引领的无线接人系统,从无线个人域网(WPAN)到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再到无线广域网(WWAN)。  相似文献   

2.
无线个域网(WPAN)是一种与无线广域网(WW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并列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的无线网络.WPAN所覆盖的范围一般在10m半径以内,必须运行于许可的无线频段.WPAN能够有效地解决"最后的几米电缆"的问题,进而将无线联网进行到底.阐述了无线个域网基本概念、网络分类及特点,并将其与无线局域网进行简单比较,同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无线技术在通信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移动通信十几年来的蓬勃发展以及3G、B3G等概念的日益普及,无线家族中的另一成员——短距离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近年来异军突起。UWB技术是一种与传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有很大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实现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区域网(PAN)中无线接口的互联和接入,其特点是低功耗、高带宽、低复杂度。  相似文献   

4.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但建网开通快、维护简单、用户较密时成本低,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最适于新的电信竞争者开展有效的竞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一般包含无线个人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四个大类,它们共同组成宽带无线接入的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5.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不但建网开通快、维护简单、用户较密时成本低,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最适于新的电信竞争者开展有效的竞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一般包含无线个人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I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四个大类,它们共同组成宽带无线接入的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6.
《通信世界》2009,(30):I0027-I0027
本书紧密跟踪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国内外无线个域网技术的最新标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蓝牙技术、超宽带(UWB)技术、ZigBee技术、WUSB技术、Z-Wave技术、无线网状网(WMN)技术以及RFID技术几种典型的无线个域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同时依据典型无线个域网技术的应用实践,详细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无线个域网技术的技术体制、结构功能和工程实践。本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概述 目前,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性体现在推动无线技术种类的日益增加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型、高性能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数目、自动配置网络的容量和移动自组织(AH Hoe)通信需求在飞速增长。同时,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的发展使全新的无线短距离网络及应用得以崭露头角。尽管一些技术已在市场上占据主体位置(例如IEEE 802.11和蓝牙技术),  相似文献   

8.
蓝牙技术与家域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文 《现代通信》2001,(10):11-11
信息网络根据其布网地域不同,通常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多种。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大网民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宽带网的触角已伸及寻常百姓家。于是,一种享有宽带网“末梢神经”之称的家域网(HAV)随之脱颖而出。 家域网是指将每家每户(办公室)中的各种信息终端联接而成的网。它是一种微型宽带网。过去,各信息终端以及每一种信息终端与其附属设备之间都用一种有形的线路连接,这样不便于机动、灵活地实施通信。为了割断这条“尾巴”,家域网中引入了无线电连接技术,这就是“蓝牙”。它能将所有设备的连接线“去…  相似文献   

9.
无线个域网(WPAN)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近距离通信技术,WMN(无线网状网)作为新兴的通信网络应用技术在网络环境适应性上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文章探讨WMN技术体制在无线个域网中的应用机制,对于扩展无线个域网的应用领域,提高其应用效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速率无线个人域网(WP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大到覆盖全球的卫星网,小到个人域网。高速无线个人域网(WPAN)工作在不需许可证2.4GHz频段,最高速率可达55Mbit/s。本文阐述了WPAN的基本概念、目标应用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与物理层(PHY)的标准情况,还与无线局域网(WLAN)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