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简要地提出了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认为;此类矿床一般形成于近地表环境的古热泉体系。为了便于评价矿产,作者又把热泉体系分为6个不同部分:泉华、硅帽、交代矿、角砾岩和网状脉富矿体、碎屑胶结矿和戏金属矿,并着重对上述6个不同部分进行了描述。作者分别列出火山岩中浅成热液成矿模式和沉积岩中浸成热液成矿模式的两个示意图,以此使读者进一步明了此类矿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对浅成热液火山主岩贵金属矿床模式的评述表明,三种主要矿床类型可以根据蚀变矿物、常量和痕量金属的含量以及共生火成岩类型的不同而加以区别。第一种主要类型,低硫型,伴生石英-冰长石-碳酸盐-绢云母蚀变,处于低总硫环境,常常具高Ag/Au比,Mo,W,Mn,F和Se地球化学异常,贱金属硫化物含量不定。第二种主要类型,以超前泥质蚀变为特征,金与硫砷铜矿组矿物共生,硫化物和硫盐类的总硫量高,以及与中性的钙碱火成岩有时空和成因联系。含银黝铜矿-砷黝铜矿及方铅矿和闪锌矿在许多这类矿区出现。铋、钼和碲,象一些矿床中的钨一样,是重要的痕量金属。第三种主要类型,以具石英-萤石-碳酸盐-冰长石-钒云母蚀变为特征。低Ag/Au比,Au一般以碲化物出现并与碱性火成岩有成因联系。氟和碲是这类矿床特征性的地球化学指示元素。存在少量Cu,PbZn。总硫量低。  相似文献   

3.
根据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对奥林匹克坝热液流体的温度、成分和来源进行了研究。早期的磁铁矿、黄铁矿和菱铁矿组合是在近400℃条件下,从高δ~(18)O含量(10‰±)的流体中沉淀出来。相反,赤铁矿及含矿角砾岩则是在较低的温度条件(200—400℃),以低δ~(18)O含量(<9‰)的流体中形成。 冷冻法测定表明,溶液的盐度变化大。在两相包裹体中盐度最小值相当于7.3%NaCl,最大值为相当于23.7%NaCl。在石盐饱和的三相包裹体中盐度高达相当于42%NaCl。包裹体的成分复杂,除NaGl外,还有CO_2、KCl、CaCl_2、FeCl_2、CaF_2等成分。 初步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流体参与了奥林匹克坝矿床的形成:早期岩浆水,形成磁铁矿,晚期表生水(海水,封闭的盆地水或地下水)沉淀出赤铁矿,与含矿角砾岩相伴生。  相似文献   

4.
浅成热液金矿床的形式变化多样,其范围从薄石英脉到大浸染型矿床,产于各种地质环境中。因此,这种矿床呈现的地球物理特征范围大。与这种矿床伴生的热液蚀变使岩石的物理特性产生明显的变化。即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减弱,钾含量普遍增加使放射性增高,电阻率变化高达2个数量级,而密度的增加或减少取决于主岩和蚀变作用的性质。航空磁测在圈定主要构造中是有效的,这些构造可能控制浅成热液金矿床的定位;航空磁测也可能探测由于热液蚀变使磁铁矿减少产生的低磁场或“平缓带”。放射性测量可能探测伴随这种蚀变的富钾区。滤波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增强磁场和放射性数据、显示微小构造和蚀变系中特别有用。地面地球物理方法在确定钻探目标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控制井的重力测量可以帮助圈定主要构造、基底隆起和蚀变带。隐伏的导电蚀变体系可用电阻率、电磁和大地电磁法确定。通常用传统电法或感应电阻率法探测高阻含金硅化带和浅部石英脉系。  相似文献   

5.
确定了构造活动区发育的第三纪矿脉系统中方解石的同位素组成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氘含量。矿脉系统由3组不同走向的方解石脉(Ⅰ、Ⅱ、Ⅲ)组成,根据穿切关系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年龄。每组脉具有其特征的方解石δ~(18)O和δ~(13)C值:第Ⅰ组为-7.9‰和+1.59‰;第Ⅱ组为-15.3‰和+0.54‰;第Ⅲ组为-15.9‰和+1.73‰,而最老的一组(Ⅰ)的流体包裹体δD(-23.9‰)与以色列海岸平原雨水和地下水的流体包裹体δD相似,最年轻的一组(Ⅲ)的δD值(-49.6‰)与Hermon山的雨水和地下水的相似,可以认为δD的差异是由于同位素“高程效应”造成的。结论是,水文系统的主要变化与Hermon山区的形成及其高程有关,利用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之间的关系计算了第Ⅰ组(35℃)第第Ⅱ组(64℃)矿脉的形成温度,形成温度表明本区矿脉发生在浅部(1.7km)。方解石δ~(18)C表明,围岩是脉状方解石的来源,并且由于压力释放δ~(13)C有约1‰的变化。根据方解石的溶解度取决于压力和造成水力压裂及压力下降后不断增加的孔隙压力循环,讨论了矿脉形成的比较普遍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摇摆运动引起的附加加速度会对过冷沸腾汽泡的受力产生影响.计算分析发现,附加加速度对汽泡本身的影响相对汽泡所受的其他力可以忽略不计;附加加速度会引起流量的波动,而汽泡受力大小和流量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计算了摇摆运动下的汽泡受力,并与不摇摆时的进行了比较,发现摇摆运动对汽泡受力的影响很大,这样会使汽泡脱离点位置发生明显的改变,进而影响沸腾换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工质中加热不同纳米颗粒进行倾斜朝下表面的池沸腾实验来研究纳米材料改善沸腾传热的特性。常压下,倾斜角为0°、15°、30°时,在去离子水,体积浓度为0.01%、0.02%、0.05%的Al2O3纳米流体,体积浓度为0.001%、0.005%、0.01%的Cu-20纳米流体,体积浓度为0.01%的Cu-100纳米流体的工况下进行池沸腾试验。同时利用高速摄像设备对气泡的运动进行图像采集,结合试验结果对纳米流体影响沸腾传热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相较于去离子水,Al2O3纳米流体的换热系数增加了23.1%,而Cu-20纳米流体的换热系数增加了42.5%,Cu-100纳米流体的换热系数增加了92.9%;对于Cu-20纳米流体,体积浓度变大,换热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芬兰西南部Kutemajrvi金碲化物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化与变质岩、侵入体、褶皱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阐述了矿床热液蚀变和金、碲矿化的矿石矿物、结构构造、蚀变及矿物共生组合等矿化特征;应用了包裹体等方法,对成矿热液流体的演化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床电阻率异常的分析,说明 CSAMT(可控源声频磁大地电流)法对于勘查该类型金矿床的效果。为确定电阻率和蚀变矿物之间的关系,强调研究蚀变矿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研究方法。文章还提出了在勘查隐伏矿床时,应开展模式找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知的工业铀矿床,多数与热液有关。对这种矿床成矿机制的认识,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类: 1.岩浆期后热液成矿说——由于岩浆的演化,矿质富集于岩浆期后的热液中,在适当的环境下,沉淀成矿; 2.上升浸出(包括活化)说——热液向上运移途中,从围岩浸出矿质,遇到适宜的地质环境,沉淀富集成矿; 3.下降淋滤(包括表生汲取)说——大气降水向下淋滤,溶解了地表岩石中的铀,渗至深部,经地热增温,又回返上升,在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国外对此问题的认识也大致类似,并且也在不断发展。现在多数人认为热液铀矿床的生成与酸性岩浆有关,也有人主张某些重要铀矿床的成因与基性岩浆有关。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Cirotan矿山位于Jakarta的西南部80km处,它是目前爪哇岛上的主要产金区.1955—1986年间,它共累积生产了6.8t金,180t银.所开采矿脉的走向为NE170°。倾角为50°—60°,东倾。矿脉总长为1350m,最大厚度为30m。矿脉产于切入中新世安山岩到流纹-英安质熔结凝灰杂岩体(9.5—14.3Ma)的上新世石英闪长岩(4.5±0.3Ma)侵入体中。该侵入体形成了雅加达南西部“Bayah穹隆”的核部。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或称“还原炭”的成矿作用在许多类型的热液金属矿床中经常有报道。这些矿床包括太古代金矿脉、卡林型金矿、热泉型汞矿、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和沉积岩型硫铜矿,诸如Kupferschiefev和Michigan矿床。有机质的存在引起了人们对成矿物源  相似文献   

13.
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南部布莱克多姆(Blackdome)矿区的始新世浅成热液Ag-Au-(Sb-Cu-Fe-Zn-Pb-S-Se-As)矿床进行了溶液包体研究和稳定同位素分析。贵金属矿脉赋存于钙-碱性火山岩系内,是大气成因地下水在地表以下0.5—1.1km渗入火山堆积物的裂隙而发育形成的矿床。部分裂口,由于沸腾地热系统和水流体的影响,使主岩岩石形成层状硅酸盐及钾长石化蚀变。火山岩主岩的普遍青磐岩化表示它以前具地热田的特征。地热溶液为低盐度-0.21-2.07wt%NaCl,密度为0.72-0.81g/cm~3,δ~(18)O值为-6.8至-8.8‰(SMOW),δD值为-125至-134‰(SMOW)。在含水的交代作用时期,氧同位素交换造成偏离“雨水线”的正位移。少数在δD值内正位移,偏离原生雨水线的数值是因为氢从裂口系统或与围岩的氢选择交代作用而发生亏损。Blackdome矿床明显属于冰长石-绢云母型的火山岩主岩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日本第三纪火山岩地区广泛发育的绿磐岩与金银矿化的关系。提出绿磐岩中的新生长石不是钠长石而是钾长石,在距金银矿脉20—25m范围内均可见到钾长石交代原岩的中性或基性斜长石。钾长石形成与矿脉沉淀作用有紧密联系。此外,在串木野矿,钾长石带在矿脉上部渐变为绢云母-蒙脱石(或是两者的混层矿物)带。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世界主要铀矿区矿石的储量和质量资料,目前,大型热液和外生-后成(水成)矿床作为铀的主要生产者呈现出新的远景。以上述两组主导的工业成因类型铀矿床为例确定了大型矿床形成的最普遍的前提。 在热液成矿情况下,属于形成前提的主要因索有:地壳早期固结的岩块和与其相应的地壳的  相似文献   

16.
格兰尼特山位于落矶山成矿省的南部,是拉拉米造山运动抬升的几个前寒武基底地块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前寒武地块向北、北西倾,但是,由许多不连续的丘岭构成的格兰尼特山则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出露长约110 km,宽20 km,其面积约为2 200km~2。怀俄明州格兰尼特山的花岗岩岩石提供了美国怀俄明州Crooks Gap,Gas山和Shirley盆地铀矿床的铀源。格兰尼特山的前进热液蚀变岩石包括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和钠长石化花岗岩和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它们的全岩平均δ~(18)O值分别为7.1‰(17个样品),6.3‰(6个样品),4.7‰(26个样品)。6个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样品的单矿物δ~(18)O值平均为石英8.9‰,长石6.4‰。3个相应的钠长石化花岗岩的石英和长石的δ~(18)O分别为8.1‰和5.6‰;而4个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得出的δ~(18)O平均值石英为5.6‰,长石为3.2‰。蚀变花岗岩~(18)O亏损表明,与低~(18)O的流体(可能是大气降水)的相互作用有关,该流体为后期事件从花岗岩中淋滤铀造成了先决条件。△_(石英-长石)同位素分馏显示,热液蚀变是在温度为363±50℃的条件下产生的,热液流体的δ~(18)O估计为—6.9‰,水/岩比值约为O.4。格兰尼特山的热液蚀变事件很可能对铀的迁移造成重大的影响。在深达426.7 m的钻孔剖面中发现,强烈的破碎带、低的δ~(18)O值,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与铀的高度富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说明部分铀的活化是由热液蚀变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硅华,热泉锰沉积,蒸汽蚀变和热液喷发角砾的残留体,在苏格兰东北部鉴别出了早泥盆世地热活动。当时,至少有5个地热系统是活动的,其中3个位于主断裂和线性构造交汇处或其附近。两处沉积为早泥盆世,其他则与408×10~6年的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为地热系统的热源)有着空间关系。当时,断裂带活动提供了对流系统中流体运移的通道。如在Arndilly,Dalroy、Lecht秈Rhynie地区保存了这些地热系统的浅部,这对金的勘探是有利的.据此圈出了6个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勘探靶区,上面已提到了4个地区,另外2个在主断层和线性构造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阐述了火山岩带中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背景和条件.通过大量同位素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这类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因。尤其是通过对Strel′tsovskoe矿田中矿石的U-Pb同位素研究提出该区海西期花岗岩是主要铀源.这些认识对我国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Kidston矿床位于昆士兰北部,距Townsville NWW向约280km,是当今澳大利亚第2大金矿生产区.矿化主要产于一个面积为1100m×900m的不规则四边形角砾岩筒中,在时空上,角砾岩化和金矿化都与二叠纪—石炭纪大批流纹岩脉有关。它侵入到中元古变质岩和泥盆纪—志留纪花岗岩类主岩中。 角砾岩筒内的角砾化分为3个相,都与岩浆和(或)岩浆热液作用有关。流体包裹体数据表明,在矿化时期现有的剥蚀水平在当时陆地表面以下3500m。缺少任何有意义的大气流体进入到热液系统中的事  相似文献   

20.
在温度为350—100℃和压力为100MPa的条件下,用物理化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硫含量为1×10~(-3)—1×10~(-7)g·at/kg H_2O的、pH为1—10的溶液中金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