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X射线衍射、偏反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甘肃某复杂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从定性-半定量-精确定量不同层次确定了矿石成分、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形态和分布,以及金在不同矿物中的嵌布状态。同时,根据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该矿石中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并确定了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鉴于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新疆某金矿拟采用浮选工艺替代原氰化炭浆工艺。通过对其金矿石工艺矿物学及浮选条件试验研究,获得了较好指标。在最佳的浮选条件下,金精矿金品位18.89 g/t、金回收率91.56%,并从工艺矿物学角度分析了金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某微细粒浸染难选金矿石新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低品位金矿石类型低硫半氧化微细粒浸染,常规选矿方法难以回收其微细粒金.工艺矿物学显示其脉石包裹金占总金的23.05%,采用全泥氰化浸出、细磨浮选等工艺回收率低.试验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超细磨技术,使连生体得到充分解离,联合全泥浸出提金工艺,得到了浸出率为94.33%的良好指标.与常规氰化浸出相比金浸出率提高了近25%.  相似文献   

4.
金属于稀有贵重金属资源之一,其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但随着对金矿的不断开采,导致易处理的金矿石不断减少,严重影响金的产出量,因此要保持金资源持续供应,必须挖掘利用难处理金矿石。自然界中难处理金矿石的存量远超过易处理金矿石,但是由于其成分、性质比较复杂,要实现对难处理金矿石的处理,必须根据工艺矿物学分析难处理金矿石粒度分布、嵌布特征以及赋存状态,从而针对性的选择处理工艺。本文简要阐述常见的难处理金矿石分类,根据工艺矿物学对难处理金矿矿物进行分析,并具体分析影响难处理金矿选冶的因素,从而为确定难处理金矿矿物选冶工艺流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细粒低品位金矿石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雪  焦永会 《有色矿冶》2003,19(3):17-20
在对某微细粒低品位金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泥氰化浸出试验,浮选试验及浮选金精矿再处理探索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矿石属于难选冶金矿石,其中以浮选工艺为佳。  相似文献   

6.
难处理金矿一般是指富含砷、碳等杂质矿物的金矿石,这些矿石由于氰化浸出率普遍在80%以下,因此在矿物加工过程中不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而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则可以确定这些难处理金矿矿物的有效加工处理方法,保证难处理金矿回收率。本文对某矿的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合适的加工处理工艺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7.
朱幸福  张文平 《黄金》2021,42(4):71-75
为探索某金矿石特性,采用BPMA自动测试系统、显微镜、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等,并分析了影响金、银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为高硫、高砷、高钙难处理金矿石,金品位为6.62 g/t、银品位为58.90 g/t;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多呈粗—中粒嵌布,少部分呈细粒嵌布;脉石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金主要为硫化物包裹金,占88.50%,自然金和少量银金矿粒度较细,对金的回收有一定影响;银的独立矿物粒度一般小于0.020 mm,是影响银回收的主要原因。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该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影响金提取的因素有矿物学的性质。如果恰当地把它与冶金试验结合起来,知道所处理的矿石或冶金产品的矿物特征可以改进金的回收率。 本文概述了金矿石及其冶金产品的矿物学研究技术,并且描述了与冶金有关的金的矿物学特征。而且还对研究高熔点的和其它难处理的金矿石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研究计划,其中把冶金试验,化学分析和矿物鉴定结合起来进行,这样能在很短期间内得到可靠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金矿石样品,利用BPMA型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金矿物嵌布特征、解离度等影响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等;金矿物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存在,粒度以粗粒金为主,嵌布状态以单体金为主。研究结果对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微细粒级嵌布的金矿石的选矿工艺,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的结果,浮选试验经过强化分散矿泥、强化浮选过程、粗精矿再磨等技术措施,在原矿含金1.88 g/t的条件下,获得了金精矿的品位35.20 g/t,回收率91.89%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砷、高锑难浸金矿石的成分、工艺矿物学特征,碱性(NaOH)水化学预氧化—氰化浸金工艺,考察了碱性水化学预氧化—氰化浸金工艺对影响金浸出的褚因素,探讨了矿石成分的改变及金难浸的原因。结果表明,矿石用碱(NaOH)水化学预氧化后,成分及工艺矿物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矿渣以脉石矿物为主,硫化矿物少量,金浸出率达91.56%。  相似文献   

12.
赵福昌  王进聪 《黄金》2005,26(10):29-32
黑刺沟金矿石经岩矿鉴定及工艺矿物学研究,确定为典型的含砷、含硫微细粒难选冶金矿石。对该矿石经过多次的反复试验研究,筛选出细菌预氧化、碱浸预氧化两种相对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后指出,金以自然金为主,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炭、褐铁矿、石英及毒砂,属于含炭含砷微细浸染型金矿。此项研究成果为制定合理的选冶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往往富含砷、汞、锑、碳等难处理矿物,其中细粒金常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属于难处理矿石。陕西省某金矿床金矿物粒径非常细小,主要为次显微金,通过传统浮选方法难以获得高品位的金精矿产品,为有效提取细粒金矿石,开展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在-0.074 mm占60%的细度条件下,黄铁矿的解离度达93.48%,自然金以次显微金及晶格金存在,属于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矿石。综合对比选矿试验结果表明,该金矿宜采用“研磨-焙烧-研磨-氰化”的流程方案,首先将原矿磨细到-0.075 mm占80%,然后在650 ℃的温度下焙烧2 h,再将焙烧矿磨细到-0.075 mm占95%,在NaCN用量为4 kg/t、氰化时间为36 h的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73.36%。该试验方案适合微细浸染型金矿石的浮选,选矿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青海某金矿石中含金5.2×10-6,硫1.82%,砷1.01%,锑0.73%,铁4.19%,实验室直接氰化浸出时金回收率不足50%,属于典型的含砷锑难浸金矿。为查明影响金浸出的矿物学因素,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EDS),并结合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对该难浸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嵌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3种,即可见自然金(明金)、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脉石矿物包裹金。其中,可见自然金占比较低,仅为42.87%,主要嵌布在辉锑矿、毒砂和石英等矿物颗粒间或裂隙中;硫化矿物包裹金占比为46.83%,主要以显微、次显微金或固溶体的形式赋存于毒砂、辉锑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矿物中;脉石矿物包裹金占比为10.3%,主要以显微、次显微金或微细粒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石英、长石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中或矿物颗粒间。由此可知,自然金占比低、硫化矿物包裹金和脉石矿物包裹金含量高是造成氰化浸出时金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为该金矿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清老挝巴勉石英脉型金矿石中Au元素赋存状态,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显微镜鉴定、MLA矿物参数自动分析系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金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和自然金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老挝巴勉金矿石类型属于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石,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斜长石,其次为绢云母、方解石和绿泥石;金属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和褐铁矿,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自然金平均成色达905.09‰;自然金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其次为粒间金(裂隙金和粒间金的总和为93.00%),包裹金很少;自然金粒度以中—细粒明金为主;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其次为黄铁矿、闪锌矿和石英。金的赋存状态表明:自然金易解离,采用重选—浮选联合流程,在 -0.074 mm含量占75%的磨矿细度下,可以获得金总回收率95.54%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祁玉海  苏伟峰  薛臣 《黄金》2013,(10):60-62
对贵州金兴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矿焙烧工艺的焙砂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从焙砂中暴露可浸金比例的变化对比表明,焙烧作业工艺条件的改变使焙烧效果得到有效改善,也肯定了工艺条件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查明某贫硫化物碳酸盐型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石工艺特性,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矿石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嵌布粒度、金矿物工艺特征等。结果表明:矿石平均金品位15.17 g/t、硫0.65%、有机碳0.47%,有机碳吸附金占40.10%,金为唯一有价元素;矿石中有机碳含量高,而硫化物含量低,金矿物粒度微细并与脉石关系密切,脉石矿物泥化严重等均会影响金的回收。研究结果对该类型矿石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毅  袁威  李和平 《云南冶金》2013,42(1):66-68
利用X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研究了某原生金矿的矿物组成、嵌布特征、矿物单体解离度以及金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所提供的与该矿石选矿工艺有关的工艺矿物学资料对拟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是必要和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