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琰  夏洪斌  陈江林 《钢管》2010,(6):31-34
介绍了连轧管机削尖轧制技术的原理、功能和技术特点,以及削尖轧制的控制方法和难点。着重介绍了削尖轧制技术在Φ159mm三辊式限动芯棒连轧管机上的开发和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连轧管机采用削尖轧制技术能够明显减少钢管的切头尾长度,尤其是生产小直径钢管能提高钢管成材率1%~2%。  相似文献   

2.
赵铁琳  王爱国 《钢管》2013,42(4):51-55
主要介绍了国产连轧管机削尖轧制技术的功能、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对连轧管机轧辊压下液压缸位置和电机转速的精确、快速控制,实现了钢管头尾削尖轧制技术在国产连轧管机上的应用,极大地减少了钢管的切头、切尾长度,提高了金属成材率。  相似文献   

3.
头尾削尖技术在PQF连轧管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海泉  樊荣 《钢管》2007,36(3):41-43
头尾削尖技术是PQF连轧管机具有的一项重要功能。PQF连轧管机所具有的HCCS系统、PSS系统、QAS系统和ABB电机的良好速度控制技术是头尾削尖技术应用的前提。通过对连轧辊伺服压下缸位置和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实现了钢管头尾削尖技术在PQF连轧管机上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连轧钢管的头尾增厚长度,从而减少其切头尾的长度,提高其成材率。  相似文献   

4.
考然  高和平  林震  温博  段国清 《钢管》2021,50(2):51-54
介绍了6机架三辊连轧管机更换新轧辊后轧制力曲线的调整过程.总结认为三辊连轧管机轧制力曲线的调整方法依照“三步调整法”和“孔型调整为主,转速调整为辅”的调整原则;相较于二辊连轧管机,三辊连轧管机调整轧制力曲线微拉钢不会造成拉凹或拉断.分析了连轧断辊、“轧辊打滑”导致钢管轧断的轧制力曲线特征,以及芯棒与钢管脱不开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浅谈连轧管机生产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连轧管机生产技术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近代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的产生及轧制范围.通过对现代化机组技术特点的分析,得出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软件是提高连轧管机生产水平及产品性能的关键,而大口径的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的生产技术代表了当今钢管生产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MINI-MPM连轧管机组的二级自动控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包钢MINI-MPM连轧管机组的二级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对连轧管机的前馈、反馈,张力减径机的前馈、反馈自适应控制功能和连轧管机的头尾削尖控制、管长控制、自动辊缝控制及张力减径机的管端增厚控制等实时控制功能的原理及其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轧制的实际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瑞全  周晓锋 《钢管》2012,41(6):60-62
从换辊方式、设备结构、轧制单元以及轧制事故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PQF-LCO侧向换辊连轧管机与PQF-ACO轴向换辊连轧管机,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PQF-LCO与PQF-ACO两种连轧管机的综合优势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三辊连轧管机的结构发展情况,对比分析了轴向换辊、侧向换辊和双侧换辊3种换辊方式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及3种换辊方式连轧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对PQF与FQM连轧管机轧制机架的差异部分进行了阐述。从应用情况来看,小规格钢管生产机组采用轴向和侧向换辊两种方式都可;大规格钢管生产机组都选用轴向换辊方式。  相似文献   

9.
连轧管机轧制状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凤元 《钢管》1993,(6):28-32
浅析了几种类型连轧管机轧制过程,指出了限动芯棒连轧管机轧制过程是浮动芯棒達轧管机的一个特例。用K机架前移和零机架的概念,将两种类型连轧管机联系在一起。讨论了有关连轧管机速度制度设定、微调技术应用等生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勇  李道刚  孙玉成 《钢管》2011,40(3):50-52
介绍了构成连轧管机轧制中心线的主要设备,机架中心检测装置--孔型站的功能和PQF连轧管机轧制中心线的检测步骤;对PQF连轧管机轧制中心线的校正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建议在已建和拟建的连轧管机组上配置孔型站,以此保证轧制中心线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优化PQF连轧管工艺,解决了厚壁超短管轧制时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制约生产的关键要素——芯棒限动速度和脱管机轧制速度优化匹配的问题,提出了电气控制增加限动齿条返回延时的措施,实现了脱管机轧制过程扭矩平稳,满足连轧区域的自动化生产。通过现场生产,钢管几何尺寸精度满足标准要求,产品成材率达到机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郭海明  姜长华  李道刚 《钢管》2008,37(1):51-56
孔型设计是MP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的技术核心,孔型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轧制过程是否顺利和产品的几何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轧制力能参数的变化。介绍了鞍钢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为了有效利用芯棒,扩大产品规格范围,以及提高产品的几何尺寸精度,对φ159mm MP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的孔型设计开发进行有益尝试。通过适当修改从德国SMS Meer公司引进的MPM数学模型有关参数,可成功运行所设计孔型的轧制表并能轧出优质钢管。  相似文献   

13.
张立志  林震  柏广杰  王栋  杨然 《钢管》2023,(4):54-58
简述了Φ460 mm PQF连轧管机组的基本情况。详细介绍了该机组345 mm孔型的设计开发过程。分析认为:新开发设计的345 mm孔型系列与原有322 mm孔型系列相比,穿孔机扩径率由5.1%增加到11.43%,相对更合理;345 mm孔型穿孔机可轧制的毛管最薄壁厚为22 mm,轧制时宜增加穿孔机延伸系数,减小连轧管机延伸系数,以减缓径壁比超过40的钢管在轧制过程中出现“轧坑”和“撕破”缺陷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文摘     
《钢管》2002,(2)
2002206生产优质无缝钢管的连轧管机犤刊,英犦/PehleHansJoachim…∥TubeInt.,2000,19(106)要进一步提高二辊式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的轧制生产效率,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三辊式连轧管机上改进轧管工艺是可以实现的,并可显著提高钢管质量和改善经济指标。三辊式连轧管机可获得较大的延伸率,因而可减少轧机总长和芯棒长度,降低轧制加热温度,同时提高钢管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此外,三辊式连轧管机轧辊间隙调整简便、产品规格尺寸更换快捷。(曾适编译)2002207新开发的步进式冷轧管工艺犤著,俄犦/Г.…  相似文献   

15.
独联体连轧管机组的生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莫斯科电钢城重机厂开发的几种型号连轧管机的技术性能和几家钢管生产厂的连轧管机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成海涛  李赤波  李晓 《钢管》2019,48(2):80-83
<正>1.4连轧管机工具设计连轧管机的工具设计包括轧辊尺寸、孔型形状、芯棒长度和轧辊及芯棒的化学成分设计等。1.4.1轧辊1.4.1.1轧辊尺寸(1)轧辊直径。轧辊直径的大小主要考虑轧制的钢管尺寸、咬入条件、轧制速度、轧辊强度、轧辊重车次数(直  相似文献   

17.
张朝生 《钢管》2004,33(6):48-50
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综合材料研究所开发出在二辊式连轧管机第5机架后配制四辊式机架(1机架)的高精度轧制方法,改善了连轧管机成品机架造成的钢管壁厚不均。介绍了该所为验证壁厚矫正效果,用实验轧机(实际轧机的1/6)进行的模拟试验,试验方法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四辊式机架可矫正连轧管机轧制钢管壁厚不均的80%。  相似文献   

18.
MPM连轧管机速度制度的设定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庆功  彭龙洲  李晓  赵强  倪鑫 《钢管》2010,39(5):25-29
在消化引进的MPM连轧管机工艺设定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连轧管工艺原理和相关算法,给出了MPM连轧管机速度制度的设定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轧辊速度的设定与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各机架钢管出口截面积和工作辊径系数;芯棒速度制度的确定需要考虑芯棒磨损、轧制过程稳定和极限位置等约束条件。所述的模型和算法可用于同类轧管机速度制度的设定与计算。  相似文献   

19.
周晓锋  张传友  史庆志 《钢管》2012,41(2):38-41
PQF连轧管机是目前工艺技术最为先进的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简述了PQF连轧管机由轴向换辊(ACO)到侧向换辊(LCO)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的3套PQF连轧管机组的主要设备、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等以及各自的特点。这3套PQF三辊连轧管机组的建设对推动行业装备与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兰兴昌  刘卫平 《钢管》2003,32(5):1-6
无缝钢管生产已逐渐从追求产量向提高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成本方向发展,其间不断涌现新的设备与工艺。简介了国内外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比较了步进式与环形式管坯加热炉的应用特点;概述了锥形辊穿孔机、少机架限动芯棒连轧管机、PQF连轧管机及半浮/在线脱棒技术、紧凑式轧管技术、张力减径机/定径机的三辊可调技术及快速换辊技术、钢管质量自动控制技术(如连轧管机的HGC控制技术、张力减径机增厚端及壁厚自动控制技术)、钢管在线壁厚检测技术等新工艺、新设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