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景德镇明清陶瓷博古装饰纹饰主要在明末及清代流行,是景德镇陶瓷装饰重要纹饰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相当薄弱,笔者对景德镇明清陶瓷博古装饰特色和对民国、当代瓷器的装饰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以期使人们对景德镇陶瓷博古纹与当今陶瓷装饰变化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
博古纹来源宋《宣和博古图》,是我国明清瓷器装饰纹样。因该书编入内府所藏商至唐青铜器八百余件,收集青铜器较全面,故曰博古。现在博古一词涵盖工艺品装饰,如鼎、尊、彝、瓷瓶、书画、盆景等题材,寓意清雅高洁。博古主要在明末及清代流行。清代常采用其中一些图案组成画面以装饰瓶尊等器皿,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伟 《景德镇陶瓷》2007,17(1):32-33
本文通过对博古纹的起源及其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回顾了博古纹发展的脉络.继而着重对近代博古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其随着时代发展而呈现出的艺术风格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千年的陶瓷发展历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中国陶瓷史上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地置。景德镇传统的陶瓷博古装饰纹饰在明末及清代流行,是景德镇陶瓷装饰重要纹饰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前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全面地融入世界艺术潮流与现当代陶艺对话,这将是景德镇加快发展的又一契机。笔者对景德镇传统博古装饰特色和对近代、当代瓷器的装饰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以期使人们对景德镇陶瓷博古纹饰与当今陶瓷装饰变化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熊金荣 《陶瓷学报》2012,33(2):255-260
本文对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装饰的博古纹图案进行了溯源,并对这种纹饰流行的原因深入了分析。认为一方面它是以明中晚期"博古图"卷轴画为粉本,再加上文人参与民窑陶瓷产品的生产设计,这都使得这种装饰图案拥有了明显的文人意趣。由于这种博古图案装饰迎合了时人追求的风雅情趣,使其成为十七世纪陶瓷装饰中流行的纹样。  相似文献   

6.
牛舒丽 《陶瓷》2022,(1):52-53,74
白菜纹作为中国传统蔬果纹样之一,在清代作为装饰纹饰大量出现在陶瓷上.本文以清代民窑粉彩白菜纹为研究对象,选取嘉庆、咸丰、同治时期民窑粉彩,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从传统文化的背景出发分析白菜纹的寓意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演变过程、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内容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白彩纹装饰内涵和吉祥寓意.  相似文献   

7.
清康熙时期,瓷绘博古纹达到空前兴盛的程度,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康熙瓷绘博古纹兴盛的原因主要有文风的鼎盛、彩绘技法的成熟和西方静物画的影响等,其具有文人文化占据审美主导、审美文化的世俗化倾向、中西文化的交流等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博古、虫鱼和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代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到唐代中国花鸟绘画艺术得到系统的发展,当时的文化繁荣为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同时也影响到了陶瓷花鸟绘画艺术的发展,由此花鸟绘画艺术逐渐形成了陶瓷装饰艺术的主要门类。题材上突破了以传统宗教、神话、几何纹等纹饰的束缚,开创了釉上彩新型工艺,装饰艺术有了创造性的发  相似文献   

9.
刘乐君  李莉 《景德镇陶瓷》2014,(4):J0025-J0026
具有凌寒独放、笑傲冰雪坚毅品质的梅花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青睐和咏诵,梅花纹也因此成为陶瓷美术装饰中的重要纹样。冰梅纹是梅花纹的延伸和创新,其艺术形式构思巧妙、新颖独特、别具一格。本文从冰梅纹的源起和创烧背景出发,探讨清代康熙时期冰梅纹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0.
黄弋佳 《陶瓷》2022,(2):49-51
乳钉纹是青铜器的常见装饰纹饰之一,后逐渐作为装饰纹样运用到陶瓷器皿上,在陶瓷装饰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乳钉纹在不同种类陶瓷上的运用,从装饰技法、视觉效果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陶瓷乳钉纹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代外销青花瓷是我国外销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是由于瓷器制作工艺的提升,更是因为清代外销青花瓷在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更为丰富和独特的装饰元素,这不仅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是中国古陶瓷装饰艺术与陶瓷工艺技术发展成熟的体现。本文主要研究了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分析了清代外销青花瓷的装饰元素的风格,对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探索了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融合路径,有利于加强传统装饰元素和当代元素的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罗俊  赵振  万剑 《陶瓷》2020,(1):73-75
笔者主要评论了学者万剑《中国古代缠枝纹装饰艺术史》一书面世的意义与价值。缠枝纹作为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的典范,是传统文化的延伸。笔者以缠枝纹在中国不同历史文化时期中的流变为线索,对缠枝纹所表现出的美学意识的变化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就缠枝纹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粉彩轧道装饰兴起于清代盛世时期,其兴起与清代审美观念的变迁有密切关系。清代满族贵族与汉文化相融合,在盛世奢靡之风下推动了粉彩轧道装饰的兴起,而西方洛可可艺术亦对粉彩轧道装饰的兴起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外销青花瓷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观赏性,能为人带来审美体验。而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的科学运用是提高青花瓷美学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为提高对清代外销青花瓷的认识,需要积极分析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了解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元素的应用要点,便于更好地使清代外销青花瓷装饰艺术焕发出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5.
石榴纹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一,它不仅具有形象美、形式美,还有其美好的寓意即寓意美,受到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本文以中国陶瓷工艺学为依托,再结合陶瓷石榴纹装饰的图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时期即永乐、宣德时期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石榴纹在这两个时期的诸多不同的装饰特征,其中包括石榴纹装饰的技法、石榴纹装饰的形式包括...  相似文献   

16.
刻花装饰最能体现耀州瓷特点,因而在复仿过程中刻花装饰一直是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主要讲述牡丹纹与莲纹两种在耀州瓷中常见的装饰文样。  相似文献   

17.
王正宇  喻宏 《江苏陶瓷》2022,55(1):30-32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在装饰上含蓄内敛的艺术风格,以鲜明的装饰图案和丰满的构图给人以明快舒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具有吉祥寓意的鱼藻纹颇受人们的喜爱,将鱼藻纹绘制在青花瓷器上可谓独具魅力.本文通过总结元代青花鱼藻纹的绘画布局、技法等方面来讨论其独特的装饰艺术特点,从而对元青花极具特点的装饰形式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历代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先民们就发明了以粗犷豪放的图案来装饰彩陶。远古时期的陶工创造了丰富的装饰图案,其中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鸟纹、植物、  相似文献   

19.
刘恋 《江苏陶瓷》2023,(3):87-88
20世纪80年代,宜兴青瓷风靡欧洲,被誉为“东方蓝宝石,精湛碧玉器”。宜兴窑瓷器之美,除其釉色,装饰纹样更为丰富。早期瓷器装饰纹样相对单一,从网状纹、弦状纹、水波纹逐步增添了相对复杂的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等。随着时代更迭,一些动物和植物形象更是被赋予了吉祥含义。  相似文献   

20.
《暗香》壶身圆润,用提炼取舍的方式对壶身进行筋纹装饰,自上而下,分割壶体,壶嘴、壶把树洞装饰、精雕细镂,壶钮颇具特色,树桩造型巧妙暗合暗香之内蕴。壶身造型借鉴传统筋纹器造型的特点,采用了花器的装饰手法。整壶造型似乎光、花、筋纹之器兼有体现,借光器之表率,取花器之点缀,合筋纹器之韵味,是以细观之,尤显个性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