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静电除尘器在我国电厂烟尘减排中广泛应用,运用生命周期法(exergy life cycle assessment,ELCA),以某电厂600 MW锅炉的静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对钢铁生产和运输及静电除尘器运行3个过程进行清单分析,计算不同过程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每年烟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的环境影响潜值为2 575 894.44人当量,但静电除尘器可以将其环境影响潜值降低到4 052.95人当量。因此,静电除尘器可以有效改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类型地热发电系统“获取、转化”环节的钻井、建设、运行、退役等不同过程对地热发电系统的环境影响贡献,本文建立了基于热力学优化模型的闪蒸/双工质地热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进而,选取西藏羊八井、广东丰顺、华北油田及青海共和四种典型地热热储,整理和收集了我国地热发电系统的环境影响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清单,分析了地热发电站六个不同过程对三个主要环境影响潜值评价指标:酸化潜值、富营养化潜值和全球变暖潜值的影响规律。发现钻井完井过程分别平均占到地热电站酸化潜值、全球变暖潜值和富营养化潜值的46.28%、45.90%和27.52%,地下系统和地上系统的环境影响贡献相当;地热梯度与地热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有着负相关关系,梯度越大,环境影响潜值越低。。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类型地热发电系统"获取、转化"环节的钻井、建设、运行、退役等不同过程对地热发电系统的环境影响贡献,建立了基于热力学优化模型的闪蒸/双工质地热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针对西藏羊八井、广东丰顺、华北油田及青海共和四种典型地热热储,调研了我国地热发电系统的环境影响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清单,分析地热发电站六个不同过程对地热电站酸化潜值、全球变暖潜值和富营养化潜值三个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发现钻井完井过程分别平均占到地热电站酸化潜值、全球变暖潜值和富营养化潜值的46.28%、45.90%和27.52%,地下系统和地上系统的环境影响贡献相当;地热梯度与地热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微藻气化发电生命周期评价及碳循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ICA的方法,对4MW的微藻气化发电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出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潜值.结果表明干微藻气化能产生气体的热值是17.7MJ/kg,每生产1MW·h的电能需消耗908.41kg微藻,产生的总环境影响负荷是2.175人当量,资源消耗系数是1.455毫人当量.由于微藻的光合作用能固定尾气中的CO2,若将烟道尾气用于微藻的养殖,将尾气中50%的CO2的吸收用于自身的生长,大大降低了CO2的排放量.全球变暖潜值(GW)由原来的0.196降低至0.141,下降了28%,由于CO2的减排使环境总负荷也下降了3%,表明尾气的循环利用对减轻环境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玉米秸秆、稻壳和杨木3种生物质的气化合成航空煤油工艺路线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选取全球变暖、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污染、人体毒性和固体废弃物6种环境影响类型,对3种工艺路线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环境影响潜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生产阶段排放最多的是CO2,占比为69.13%~74.36%;运输阶段环境影响最小,在各环境影响潜值中占比不足7%;玉米秸秆是3种生物质中环境影响最小的原料,减少费托合成反应器的耗电量可降低玉米秸秆工艺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龙  王树荣 《太阳能学报》2014,35(8):1517-1522
以流化床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系统为研究对象,确立系统边界,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讨论整个系统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全球变暖潜值、酸化潜能及其他环境影响潜值。计算得到系统制取生物油在生命周期中的净能量值为0.68 MJ/MJ,全球变暖潜值为0.0565 CO2-Equiv.kg/MJ,与其他液体燃料相比更具环境友好性;对环境影响潜值进行标准化和加权结果计算,全面显示系统不同部分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LCA方法沼渣沼液生产利用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以1 t沼渣沼液为功能单位,评估了北京市延庆县某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渣沼液在生产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并与化肥生产利用全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产利用过程中,沼渣沼液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13.949×10-3,化肥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为5.219×10-3。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对全球变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氧化和能量消耗等方面的负面作用小于化肥,但在人类毒性和土壤毒性方面的负面作用比化肥大。  相似文献   

8.
《动力工程学报》2016,(12):1000-1009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及燃煤发电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研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环境负荷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厂建设阶段,燃煤发电碳足迹最低,为1.94g/(kW·h),风力发电碳足迹最高,为9.42g/(kW·h).在发电运营阶段,光伏发电碳足迹几乎为零,风力发电碳足迹为0.2g/(kW·h),燃煤发电机组碳足迹最高,为83.3g/(kW·h).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电厂建设阶段碳足迹占比较高,分别为99.4%和99.78%;燃煤发电在发电运营阶段碳足迹占比最高,为96.13%.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全球变暖影响最大的是燃煤发电,为3.63×10~(-5)标准当量,影响最小的是风力发电,为7.9×10~(-7)标准当量;对环境酸化影响最大的是光伏发电,为6.7×10~(-6)标准当量,影响最小的是风力发电,为1.6×10~(-7)标准当量;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固体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9.
《能源与节能》2021,(4):180-180
垃圾经过预处理可作为燃料被工业化利用,一般称为垃圾衍生燃料。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迅速增加,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目前较为成熟的处理垃圾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其他,近几年垃圾焚烧处理比例逐年上升。垃圾焚烧处理具有无害化处理率高、减量化大和可资源化利用等优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数据,2018年中国垃圾处置率为99.0%(垃圾产生量为2.280 18×108 t,无害化处理量为2.256 54×108 t)。其中,卫生填埋处理量为1.170 60×108 t,占51.88%;焚烧处理量为1.018 49×108 t,占45.14%;其他处理方式占2.99%。  相似文献   

10.
碳捕集和封存是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立太阳能辅助碳捕集系统与燃煤机组的耦合系统,构建耦合系统的热经济学优化模型,研究碳捕集机组的热经济性。构建碳捕集机组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研究燃煤机组和碳捕集机组建设、运行、退役等各阶段的CO_2排放特性,对比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脱碳率为85%,吸收剂质量分数为30%时,解吸能耗为4.5 GJ/tCO_2,碳捕集机组优化前后的热效率分别为38.2%和39.3%。燃煤机组电厂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所占比重约为99.4%,电厂建造、煤炭运输及电厂退役等阶段排放的CO_2比重约为0.6%。碳捕集系统建造、运行和退役增加的CO_2排放量为56.314 t/h,占耦合系统全生命周期排放总量的58.01%,减排率约为52.65%。碳捕集机组和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机组中CO_2的排放由原燃煤机组的3.63×10~(-5)标准当量降低为1.72×10~(-5)和0.98×10~(-5)标准当量。燃煤机组、碳捕集机组和太阳能辅助碳捕集机组中,酸化对环境的贡献分别为1.5×10~(-6)标准当量和1.9×10~(-6)和1.0×10~(-6)标准当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贡献分别为2.76×10~(-5)标准当量和3.52×10~(-5)和1.97×10~(-5)标准当量。  相似文献   

11.
垃圾焚烧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卢苇  马一太 《太阳能学报》2002,23(6):799-804
该文比较了4种(填埋、堆肥、焚烧和热解)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的特点,在分析垃圾成分及人们观念变化的基础上,指出垃圾处理的发展趋势是:以焚烧处理为主,适当发展堆肥、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最终手段。此外,还讨论了垃圾焚烧产生的环境问题及简单介绍了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年堆存的垃圾已高达60亿t,且仍以10%的年增长率增加,这些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环境和居民健康产生恶劣影响。本文首先对三种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堆肥和焚烧)进行对比,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是最有效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式。其次比较主要焚烧炉技术,并阐明了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良好的政策扶持和发展现状。最后针对我国垃圾焚烧安全和效率问题,以及垃圾焚烧厂投资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加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焚烧技术与设备的建议,进一步得出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小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影响,需对水电站施工区的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在分析水电站施工区生活垃圾特点与对比处理处置方式优缺点基础上,结合两个典型工程实例分别进行了填埋和焚烧无害化概要设计。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生活垃圾优化处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杭州市生活垃圾的特性和处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时比。根据该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优化处理技术。该技术综合了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处理方法优点,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具有很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The objectiv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to:
1. (1)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ose refuse-disposal options which possess the facility for energy recovery: for each, an energy-audit approach has been undertaken to achieve this; and
2. (2) highlight those significant features which affect the net energy-outputs of different refuse-disposal options, whose benefits are assessed.

Thus, six UK ‘waste-to-energy’ facilities, which currently accept major quantities of refuse, were examined. In particular, a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the net energy-outputs for two procedures: (i) urban incineration of refuse-derived fuel (RDF), and (ii) transferring the refuse, by rail, to a landfill site, from which appreciable quantities of landfill gas were recovered. The energy attractiveness of both incinerators and RDF plants were appreciably higher than those which could be achieved with landfills. Nevertheless, when financial costs of the various option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environmentally acceptable landfill is often the recommended solution.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气产量的估算与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某垃圾填埋场,采用IPCC模型和Gardner-Probert模型理论对填埋气总产量和年产气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600m3/h的抽气量进行利用可使用10a以上,具有很好的利用前景。利用开发出的填埋气测试装置,进行了单井抽气能力的测试,通过长达半年的连续抽气运行实验,单井抽气流量可以稳定在40m3/h,为工程设计提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排放和回收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经济可行且对环境有益的技术。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垃圾填埋气体产生、排放及利用情况,分析了几种填埋气体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并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向,即建立配备填埋气体回收装置的卫生填埋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金华市区垃圾产量和处理现状调研表明,金华市城区城市生活垃圾的日产量在450t/d以上.并以15%的年增长速度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垃圾填埋场即将饱和,而新的垃圾填埋场选址困难,垃圾焚烧处理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无害化、资源化的减客手段。以煤作为辅助燃料,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进行清洁焚烧发电是可行的。因此,采用流化床焚烧发电技术,结合浙江八达金华热电有限公司的原有设备和人员,垃圾焚烧后发电供热,实现变废为宝、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mainly comprises organics, paper, glass, plastics, metals, wood, etc.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high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nd fast urbanization have resulted in increased levels of pollution and MSW in Saudi Arabia. The amount of waste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due to increasing human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Recovery refers to materials removed from the waste stream for the purpose of recycling and/or composting. There are various options available to convert solid waste to energy. Mainly, the following types of technologies are available: (1) sanitary landfill, (2) incineration, (3) pyrolysis, (4) gasification, and (5) anaerobic digestion. An integrated MSW disposal policy comprises (1) reduction of MSW source, (2) reuse of MSW, (3) recycling of MSW, (4) landfill and gas-to-energy conversion, and (5) MSW-to-energy conversion. Traditionally, MSWs have been disposed in landfills. Landfill is the most inexpensive waste disposal option. The main MSW disposal policies and barriers have been conclud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20.
采用螯合剂稳定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螯合剂的结构特点、合成方式以及稳定重金属的原理,并分析了螯合剂在稳定焚烧飞灰等废渣方面的应用现状和我国目前螯合剂制备方面的技术现状,指出利用螯合剂稳定焚烧飞灰等废渣中重金属所存在的问题、障碍和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