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互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邕健  张秀芹  毛蒋兴 《规划师》2006,22(11):73-76
城市文化塑造规划决策个体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城市建设形态,城市文化制约规划决策制度的法理基础从而影响城市建设效果.城市建设创造城市空间形成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更新历史空间发展城市文化,城市建设破坏载体空间湮灭城市文化.协调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应从宏观层次上协调城市文化定位与城市建设形象,从中观层次上协调城市文化认同与城市总体格局,从微观层次上协调城市文化氛围与城市建设基调.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特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发展与城市特色的博弈,城市发展是城市特色存在的基础,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有利因素,城市特色定位要关注城市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特色定位原则、策略及流程,建立城市发展与城市特色之间的协调互动,积极推动城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意象是指由城市历史与城市现状共同构筑的城市形体,对城市总体规划而言,它们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所在,城市意象与文化底蕴对夜景观总体规划而言是至关重要。本文以兰州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为例,指出城市夜景观的塑造必须尊重城市意象和城市特色,与城市山水环境、文化底蕴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城市的潜能,并加以突出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转型发展与未来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路径入手,基于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理论和美国城市的三次转型实践,就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的转型城市类型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特别注重第三波和第四波城市类型的概括和归纳,它们是后福特主义城市、边缘城市、网络城市和旅游休闲度假城市、文化城市、创意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科技城市和智慧城市等。  相似文献   

5.
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城市景观艺术。城市精神的实质是城市的特色文化。城市特色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只有拥有特色文化底蕴和城市个性的城市,才能形成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典型品质,集中表现城市的实体,城市的艺术空间以及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从上海世博会可以充分体会到:历史标志性建筑、城市的艺术空间,甚至城市居民的面部表情,这才是城市精神的活力体现。  相似文献   

6.
自然之成     
龚斌 《四川建筑》2010,30(5):21-23
城市历经千年不衰,关键在于其生命力。城市生命力由城市文化、城市更新、城市传承三要素构成,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城市生命力使城市焕发勃勃生机。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的自然属性,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重视城市的自然属性,有利于我们从长远出发,从全局出发来思考和处理问题,使城市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付宝华 《中州建设》2011,(21):80-80
当今世界,靠什么让城市更加理性思维,靠什么让城市更加超前规划,靠什么让城市迅速崛起,靠什么让城市进入“黄金时代”,靠什么让城市成为特色型国际化城市,靠什么让城市成为世界名牌城市?世界城市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城市主题文化是世界城市化研究最前沿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8.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9.
李少博  王颖 《现代装饰》2015,(2):243-244
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的提升,是城市保持恒久的内在凝聚力和彰显城市特色的基础。准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积极发展城市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城市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推进的今天,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一张无形且重要的名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发展,建设特色型、现代化的城市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城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工作来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要借助城市特色的优势来完善城市的现代化设计,彰显城市形象,建设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城市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化的城市新形象。可见,城市特色对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本文就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兴教寺拆迁事件引发出对现代化城市问题的思考,并运用生物学名词“稳态”来阐释城市基因的特质。认为城市基因的稳态是城市基因在长期演化中达到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一种统一,是城市内在属性的延续,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传承。而城市基因构成城市记忆,它与城市基因一样,需在历时与共时中得以延续,城市记忆的记录,凸显着城市的独特性,构成每座城市的“文化资本”。城市基因的非稳态现象就是指出,在现代城市中,我们被消费主义左右,人们早已遗忘那份情感,历史自然无法延续,导致城市面临失忆,真正表达城市精神的城市基因,已找寻不到过往的踪迹。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7)
目的城市宣传过程中推广其象征本体,思考各城市推广象征的原因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对城市象征的进一步发展做探讨。方法通过探讨具体城市象征实例,观察城市象征存在下的城市历史发展趋势和城市象征的发展趋势。结论城市象征作为城市实体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对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城市象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规律和方向,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是我国城市建设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产物,它们对于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资金的运行模式、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管好用好城市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促使城市建设资金合理配置和流动增值、促进城市建设投资良性循环机制的逐步形成发挥了作用,但是,城市建设投资对象——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建设投资运行具有与一般的生产经营性投资运行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探索适宜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运行和管理模式,有效地发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一、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景具有多重…  相似文献   

14.
智慧城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阶段,目前正迈向智慧城市。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演变过程,指出了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然后阐述了什么是智慧城市,介绍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系统、韩国U-City;分析了智慧城市的特征,如感知、自动反应、主动服务、辅助决策等。最后从基础设施、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即建设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字城市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梁军 《规划师》2001,17(6):96-98,101
城市是一种人地关系系统,数字城市是人地关系在信息空间的影射,是城市的信息系统。城市与数字城市的主体是人,它由政府。企业和市民构成,因此,城市信息系统由政府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和公众服务信息系统构成,政府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城市GIS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基于UML的信息模型是数字城市的蓝图,是数字城市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6.
唐琦 《城乡建设》2012,(4):40-42
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桥梁,弥补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景观方面的欠缺。本文研究探讨了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核心策略,即通过对城市街墙立面进行有效地规划管理,塑造明晰和谐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环境水平。一、城市景观系统规划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是一项单独编制的城市专项规划,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桥梁,它弥补了城市总体规划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对当代城市设计的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城市景观与城市、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现代城市设计是以建筑外部公共空间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相似文献   

18.
刘烨 《城市住宅》2021,28(6):142-143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然而,城市的发展使城市密度不断增加,城市景观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减少.对此,通过分析现代城市中存在的边角空间,提出对城市边角空间的景观化利用,从而使城市获得更多开放空间,提高城市景观品质.  相似文献   

19.
缘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生活"的直接影响者,又无时不受"城市生活"的影响。"城市建筑"是城市生活的容器,它们改变了城市人的生活,也塑造了新型的城市生活";城市生活"反映了城市人的气质、品位,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它在许多时候对城市建筑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以西雅图的城市公共艺术为例,分析说明了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之间互生共赢的关系,指出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历史的讲述者,城市文化的表现载体,城市公共艺术体现着城市的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