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型钢混凝土柱恢复力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钢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根据它在结构中的受力特性,提出三线性恢复力模型来描述其不同阶段的剪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推导了模型中各个特征参数的计算公式,为高层组合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和恢复力特性,进行了5榀1∶4比例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轴压比的框架中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在试验所获得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该恢复力模型包括一条基于计算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刚度退化规律以及基于试验现象的滞回规则。所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试件的滞回性能,可供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节点及其结构在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4.
基于10个足尺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初始受力、不同初始轴压比及不同界面处理方式的加固节点的滞回特性。考虑刚度退化的影响,提出自密实混凝土加固框架节点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给出了恢复力模型的表达式。结合试验结果,对恢复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增大截面法加固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相对于对比构件有明显的提高,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此模型可用于自密实混凝土框架加固节点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及其节点的抗震加固设计。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提出角钢耗能自复位混凝土框架设计方法,建立节点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对抗弯承载力比φ des 预应力筋不同的节点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自复位性能、耗能能力和材料损伤等性能指标。为提高该类节点耗能能力,通过改变角钢竖肢螺杆标距做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角钢耗能节点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性能,但耗能能力不足;减小抗弯承载力比φ des ,自复位能力降低、残余变形加大,但耗能能力增强。与混合连接节点相比,应适当降低节点抗弯承载力比φ des 的最低取值,以弥补其耗能能力的不足。角钢竖肢塑性变形是节点的主要耗能方式,且集中在竖肢的螺栓孔高度和竖肢转角位置;减小竖肢螺杆标距,且保持材料其他参数不变,将导致抗弯承载力比φ des 减小、截面抗弯承载力提高,节点耗能能力将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能够反映结构或构件动力特性重要参数的恢复力模型,研究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试验参数,对5个钢骨-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考虑了含骨率和轴压比对构件延性、耗能和强度、刚度退化等的影响,建立了折线型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模型.结果得到不同轴压比和不同含骨率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含骨率和轴压比对钢骨-钢管混凝土柱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含钢率的增加,构件的变形能力得到了提高,而轴压比越大,构件的变形能力越差.结论钢骨-钢管混凝土柱多折线恢复力模型的建立为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密肋复合墙板的恢复力模型特性,对9块模型墙板进行了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研究,介绍了墙板的破坏过程及滞回曲线的特点,根据骨架曲线以及刚度退化的分析,并利用反向加载时曲线指向最大值的规律,建立了复合墙的四线形恢复力模型,通过试验拟合及理论分析提出了骨架曲线中各特征参数点的计算方法,试验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该恢复力模型能够反应密肋复合曲线墙开裂-屈服-破坏的全过程,为密肋复合墙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型钢混凝土粘结机理与粘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对型钢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及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粘结强度和极限荷载的计算模式,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符合较好,可为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实验设计中粘结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墙板的水化热温升计算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混凝土浇筑块水化热温升计算方法运用到混凝土墙板的水化热温升计算,并结合工程实际计算了板中心和板面温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及在混凝土内达最大温升时沿墙板厚度的水化热温升分布线。 相似文献
10.
蒸压瓷粉加气混凝土自保温(CF)墙板是充分利用瓷粉等固废材料研发而成的新型装配式墙板,研究其力学性能,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文章按不同厚度设计了9块CF墙板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得到了其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承载能力以及变形性能,研究了CF墙板的力学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CF墙板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理论和试验结... 相似文献
11.
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的恢复力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个配角钢骨架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试验,研究了在框架柱在低周反复循环加载条件下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性能,提出了能反映空腹式型钢砼框架柱性能的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都是带裂缝工作,裂缝的存在会使CO2更易侵入混凝土内部,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对结构的耐久性不利。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定义了裂缝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系数γc,通过对预制裂缝的砂浆及混凝土试件进行碳化试验,分析了水灰比、碳化时间、环境相对湿度、裂缝宽度、裂缝深度对γc的影响,得出裂缝处混凝土碳化深度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裂缝宽度范围为0.06~0.7 mm时,模型均适用,且桥梁运营时间对γc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高层建筑钢结构中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设计方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试验研究与国外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与我国规范可以对接的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板的实用设计方法,给出墙板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构造规定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V-Δ骨架曲线。 相似文献
14.
周小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
在以往70个钢筋混凝土短柱的试验基础上,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柱剪切破坏与弯曲破坏滞回曲线特点,建立了反映剪切破坏特点的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型恢复力特性模型,并给出了加荷及卸荷各阶段的刚度计算公式,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和动力反应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混凝土灌芯玻璃纤维增强石膏墙板(简称复合墙板)在水平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发展过程和受力体系的演变过程,根据复合墙板的组成特点,建立了简化计算模型。因框架与石膏墙板从开始受力、开裂、塑性变形到达极限承载力的过程,实质上是石膏板与混凝土框架的刚度不断衰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二者的变形是协调的,可以确定各阶段框架、石膏板的刚度,给出了复合墙板在水平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各种受力破坏途径、内力计算的简化公式及计算流程图。最后对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公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从钢筋混凝土烟囱实际特点出发,以四个大尺寸烟囱试件的试验结果为依据,讨论了不同剪跨比、不同轴压比下钢筋混凝土烟囱的滞回特性,提出了能够反映钢筋混凝土烟囱特点的四线型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点的计算方法,有关结论可供烟囱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如何正确处理和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有关规定及规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填充墙框架结构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的试验研究表明,砌体填充墙的存在较大地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水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砌体填充墙框架水平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砌体填充墙的影响。视砌体填充墙框架的极限水平承载力由砌体填充墙和框架共同承担,并适当考虑砌体填充墙和框架问的相互作用,侧向荷载作用下砌体填充墙等效为一根铰接于框架平面的斜压杆。据此建立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水平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模型,提出了填充墙框架水平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9.
建立12层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结构分析模型,用两种不同的侧向载荷分布模式,分别对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梁和型钢混凝土连梁的联肢剪力墙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变形和延性(包括顶点位移、层间位移和结构塑性铰分布)为参数评估其抗震性能.研究发现,在承载力相同时,型钢混凝土连梁比钢筋混凝土连梁的截面尺寸小很多,型钢混凝土连梁的联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