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纳米高岭土颗粒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高岭土颗粒对不同龄期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微孔结构、微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能(工作性、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颗粒的填充效应及其对水泥水化的促进作用改善了水泥基材料的微观孔结构,限制了氯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渗透扩散。当高岭土为水泥质量的1%时,水泥浆1、3、7、90d抗弯强度分别提高30.41%、39.04%、36.27%和38.32%;当高岭土为水泥质量的5%时,水泥砂浆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53.03%;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高岭土掺量增加呈指数递减;当高岭土为水泥质量的5%时,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18.87%;抗压强度分别提高28.4%;改性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呈线性增加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低频下的交流阻抗测量,提供了有效地测量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方法。对毛细扩散的特征进行了探讨,提出根据平行毛细管模型由扩散系数求取等效毛细管半径并据此来描述微结构的方法。根据水泥浆体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是变化可经了解水泥水化过程微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砂浆中细骨料携带氯离子腐蚀机理与强度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细骨料携带氯离子的砂浆中,氯离子结合率及其扩散机理,以及钢筋锈蚀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氯离子稳定结合率约60%,细骨料中氯离子是由砂表面向水泥凝胶中逐渐扩散,水化初期的扩散包括水化和渗透两个方面;砂浆试件中的钢筋在28 d之前存在一个加速锈蚀阶段.另外,从宏观强度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细骨料携带氯离子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4.
首先采用数值模型得到水泥浆体的模拟微观结构,然后将其离散化为像素.根据该离散化微观结构建立具有扩散性能的格构单元组成的三维格构网络,求解固定离子浓度边界条件下通过水泥浆体的离子流量和内部离子浓度分布,并预测材料的扩散系数.在求解离子浓度分布的过程中,比较了差分法和共轭梯度法的优缺点,发现采用共轭梯度法更快捷.最后用稳态氯离子扩散试验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并预测了水泥浆体的氯离子有效扩散系数随水胶比和养护龄期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冻融循环下海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冻融与氯盐侵蚀机理出发,分析了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通过试验,测定了不同冻融条件下的氯离子扩散深度.以预应力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冻融损伤、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依赖性等因素,建立冻融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模型,并采用Crank-Nicholson格式差分进行数值模拟,运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是引起混凝土破坏的动力;应力水平加速了混凝土的损伤与劣化过程;水化龄期的选取对提高氯盐侵蚀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区组完全试验设计,研究了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对混凝土耐久性能——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的影响作用。根据硝酸银化学滴定法测量得到的氯离子含量分布,拟合回归出自由氯离子初始扩散系数(D0)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考虑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综合影响作用的自由氯离子初始扩散系数,同时试验验证了回归方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海工混凝土受硫酸盐影响的氯离子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桂  李欢  陈妤  李静  崔钊玮 《混凝土》2012,(2):18-20,24
不考虑阳离子的影响,分析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耦合扩散机理。针对海洋环境下混凝土劣化过程以钢筋锈蚀为主的情况,提出与氯离子结合能力和硫酸盐抗压抗蚀系数相关的氯离子扩散模型,并确定了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试验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硫酸盐影响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侵蚀时间足够长时,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配制了两种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开展了杂散电流单独作用以及杂散电流与硫酸盐耦合作用下的氯离子侵蚀试验。测试了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计算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其时变规律,分析了杂散电流、硫酸盐以及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杂散电流与硫酸盐耦合作用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杂散电流会通过电场作用促进氯离子向混凝土内部扩散;复掺粉煤灰和矿粉可降低混凝土孔隙率,显著降低氯离子扩散性能;硫酸盐会与水泥水化产物生成钙矾石,短期内对氯离子扩散起抑制作用,长期将增大氯离子扩散性能;杂散电流与硫酸盐长期耦合作用将增大氯离子扩散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数值模拟建立了三维随机骨料模型,分析了不同粗骨料形状、含量、粒径以及多粒径组合粗骨料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并结合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相同体积粗骨料的形状特征参数越小,氯离子扩散受到的阻碍作用越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粗骨料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当粗骨料体积分数确定时,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体积分数下,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多粒径组合粗骨料粒径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性能的深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是氯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性能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以自由氯离子为对象,而对总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性能的研究很少。通过采用自然扩散法对自由氯离子和总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性能开展研究,探讨水胶比对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考虑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时间依赖性,建立氯离子有效扩散系数与表观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为更加科学地预测氯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水泥混合材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浙江省常见水泥混合材的种类、化学组成及掺加量,为建立更加完善的水泥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孙培华 《城市建筑》2014,(12):167-167
本文介绍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材料性能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影响、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和变形的试验研究、水泥土桩计算模型及受力分析、变形分析。旨在为今后水泥土桩工作机制及破坏形式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丁军  王春芳 《砖瓦》2014,(9):20-22
为了研究硅酸盐水泥(OPC)、硫铝酸盐水泥(SAC)两种水泥不同比例的混合体系的性能,通过对复合体系的凝结时间、水泥砂浆的强度性能的测定,并对其进行XRD、SEM和DTA/TG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水泥复合体系的强度、凝结时间等性能与其混合比例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的复配使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建材局于1999年9月17日颁发了关于实施水泥瓣标准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是将当时的水泥强度检验方法(GB177-85)改为ISO法,目的是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使我国水泥产品与水泥强度检验方法与国际标准接轨。通知明确要求新标准于199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原标准自2000年12月1日废止。在实施和废止日期之间为过渡期。按照ISO法,水灰比由0.44左右变为0.50。大量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对复合水泥和粉煤灰水泥的强度检验采用0.50的固定水灰比时约有三分之一的试样无法成型,建议修改复合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检验方法中的固定水灰比,可按胶砂流动度适当增加水灰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HBC熟料与PC熟料复合体系适宜的石膏种类、掺量及最佳粉磨细度,复合后的HBC-PC熟料复合体系具有较低的水化热、良好的后期强度及强度增进率。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选择与使用水泥助磨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泥粉磨作业中使用水泥助磨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作者根据多年工作中对水泥助磨剂的了解和使用,就水泥生产企业如何选择和使用水泥助磨剂提出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7.
电阻率法在粉喷桩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研究并实现了水泥土电阻率的室内、外测试技术。测试与研究的结果表明 ,电阻率大小能直接反映水泥土桩的施工质量 ,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可靠、无损的测试方法 ,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特种水泥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缓慢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采用在普通水泥中加入特种水泥(高铝水泥和快硬硫铝酸盐水泥),研究其对普通水泥性能的影响.用电阻率、孔结构、XRD以及DSC-TG对普通水泥-特种水泥复合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特种水泥,改变了早期水化产物的组成,大幅度缩短了普通水泥的凝结时间,复合体系28 d强度未出现例缩,但水化3 d浆体有害孔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泥新标准的学习并结合有关参考资料,对新旧标准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区别点,应用新旧标准下水泥强度的加归关系、新旧配合比设计规程、哈尔滨建材院对新旧标准下的不同水泥做的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验检测结果,探讨了水泥对混凝土配比中设计的影响,指出了新旧水泥标准中的水泥用量在混凝土配比中的用量差别。  相似文献   

20.
浅议水泥搅拌桩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兰晓玲 《山西建筑》2006,32(11):78-79
从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工程应用、施工机械、检测手段四个方面对水泥搅拌桩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水泥搅拌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