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文兵 《水力发电》2004,30(7):40-42
西藏金河水电站根据地形特点采用跨流域引水发电模式。枢纽布置中考虑到引水防沙问题,采用“侧向取水、正向泄洪冲沙”及“表面排沙、中层取水、底层冲沙”的布置原则。首部枢纽组采用水库沉沙技术解决工程泥沙问题。为保证水库的泥沙库容,需进行不定期的冲沙及监测:  相似文献   

2.
石门坪水电站首部枢纽防沙设计采用全闸方案排沙,并设立了局部防沙设施,同时枢纽建筑物为正向泄洪冲沙、正向引水,在河床呈"一"字形布置。  相似文献   

3.
在取水口分流比达79.2%,引水发电与冲沙的争水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多种方案比较试验,利用挑流底坎等一系列防排沙设施,优选出适合首部枢纽具体特点的布置型式,取得了较满意的引水防沙效果。  相似文献   

4.
杂谷脑河为多泥沙的山区河流,红叶二级水电站库容小,引水率大,泥沙淤积速率快,为节省工程投资又能很好地解决电站引水发电与冲沙,排沙的矛盾,在首都枢纽布置上采取了“侧向取水,正向冲沙,泄洪”的方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优化确定,采取三道防线的结构布置,并拟定了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基本能满足电站引水防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在山溪性河流上修建引水枢纽引水防沙的经验,提出在立面上多层次防沙排沙与在平面上分级防沙排沙相结合,以达到电站引水渠多引水少进沙的目的,并介绍某涡管排沙式沉沙池的设计思想及运行实践。  相似文献   

6.
阴坪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所在火溪河为山区坡降大、汛期多泥沙的河流,引水防沙的任务重。首部枢纽的布置和合理的开闸冲沙方式对引水防沙尤其重要。通过首部枢纽的引水防沙试验,对原设计进行了优化,并找出了较为合理的冲沙方式。  相似文献   

7.
杂谷脑河为多泥沙的山区河流。红叶二级水电站库容小 ,引水率大 ,泥沙淤积速率快 ,为节省工程投资又能很好地解决电站引水发电与冲沙、排沙的矛盾 ,在首部枢纽布置上采取了“侧向取水 ,正向冲沙、泄洪”的方式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优化确定 ,采取三道防线的结构布置 ,并拟定了合理的水库运行方式 ,基本能满足电站引水防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四零四厂取水枢纽是建立在多泥沙河流上的低坝引水工程 ,模型试验表明枢纽的整体布置设计合理 ,防沙冲沙效果明显。本文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该工程引水防沙设计较为成功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某渠首工程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为了全面验证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结构布置的合理性,对某渠首工程进行了引水试验、泄洪试验、输沙试验及冲刷试验。结果表明:枢纽泄洪过流能力满足要求,拦河闸消能防冲效果较好,工程总体布置和建筑物结构布置合理。通过优化枢纽防沙排沙布置,提出了最佳的闸门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四零四厂取水枢纽是建立在多泥沙河流上的低坝引水工程,模型试验表明枢纽的整体布置设计合理,防消冲沙效果明显。本文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该工程引水防沙设计较为成功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金沟河引水枢纽设计方案进行了系列模型输沙试验,观察了泥沙在上游河段、泄洪闸、冲沙闸及进水闸前后的淤积情况及泄洪闸、冲沙闸的闸门运行方式。结果表明:金沟河引水枢纽总体布置基本合理,主要存在闸墩、上游冲沙槽及导流堤高程不够,进水闸和冲沙闸底板相对高差偏大,上游冲沙槽内淤积严重,下游冲沙槽边墙高度不够等问题。经过分析,对模型进行了相应修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足了引水、防沙及泄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赵伟 《水电站设计》1997,13(4):79-83
通过对原布置方案在引水防沙设施上存在问题的观测分析,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试验,利用束水墙,挑流底坎,导沙坎,拦沙坎等防,排沙设施的有机组合,优化出现理想的首部枢纽布置型式,取得了较满意的引水防沙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岷江上游太平驿水电站的特点,在多沙河流顺直河段布置枢纽,摸索径流电站高引水率的引水防沙措施以及在闸下游直河段较短的情况下,枢纽的消能防冲布置。通过试验验证:该枢纽的引水防沙措施具有良良好的效果,电站推移质进沙量为河道沙量的0.19‰,消能防冲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14.
梁文杰 《水力发电》1995,(12):30-33
一般来说,多泥沙河流引水式电站如何解决好引水防沙排漂问题往往是电站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多采用修建沉沙池来沉沙,排沙,而太平驿水电站采用了更为经济的做法,即在取水口一带布置了拦沙坎、沉砾塘、排砾廓道3道防线进行防沙、排沙、通过模型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马中军  杜红伟  杨伟 《人民长江》2008,39(18):67-68
川西河流多沙.位于涪江上某枢纽在一急弯下口修建拦河闸及电站取水口,须对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拉沙效果、冲沙效果进行模型试验,以验证首部枢纽布置及泄水建筑物设计的合理性.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原枢纽布置满足泄洪要求,但排沙效果不佳.根据试验结果,对枢纽布置进行了优化调整,重新进行排沙模型试验.证明排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山区河流,一般坡陡流急,洪水期泥沙含量大,采用引水式电站的开发方式.在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设计中,防沙、排沙设计是关键,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本电站所在河流,属于典型洪水期多泥沙河流,电站首部枢纽布置,河床上采用全闸方案,结合水库运行采用综合防沙排沙设计.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的地形属山区,水利水电引水枢纽工程多建于山区河流上,从工程实际运行情况看,主要问题是防沙、排沙效果欠佳,严重影响了水工建筑物及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宾房电站引水枢纽的进沙问题进行了改建设计,现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的布置及其计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是利用环流原理使水沙分流的“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一种低水头引水枢纽布置形式,用于山麓区大卵石河床有着较好的引水防沙效果。我国西北、西南及华北山区河流适宜修建这种形式的引水工程。新疆1958年在乌鲁木齐市大西沟河上建成了第一座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青年渠。在六十年代这类枢纽已建成30余座,大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建筑规模和基本情况见表1。但是,在初建这类枢纽时,对苏联提出的设计原理和布置形式在我国的适应性认识不足,未能很好地结合我国河流特性和水文泥沙特点进行适当处理,致使早期修建的这类枢纽,人工弯道断面宽度设计偏大,弯道纵向比降选定不适宜,加之泄洪、冲沙建筑物在平面布置和闸底板高程等存在的问题,枢纽运用2~3年后,上下游都发生严重淤积,如照片1、  相似文献   

19.
地盘子水电站引水枢纽是位于典型山区型河流上的有坝引水口。引水械纽工程的总体布置和各建筑物的衔接存在许多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难点问题在地盘子电站引水枢纽设计中的解决办法,经水工模型试验证明各部分设计均较为合理,闸坝过水流态平稳、闸后消能充分、防沙冲沙效果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型试验,对甘肃省金昌市引硫济金枢纽工程的泄洪冲沙闸和溢流坝下游消能防冲效果,引水防沙效果及引水隧洞进口段水流流态进行了试验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为设计部门提供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枢纽工程运作后期进水闸水流,泥沙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分离流区,束水攻沙”的原理解决了引硫济金枢纽工程的引水防沙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